次级房屋抵押贷款有关的MBS、CDO等金融衍生品的最终投资者是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还有一种结构性投资机构(SIV)。SIV由大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建立,属于行中行的结构投资工具。SIV在购买RMBS、CDO等金融衍生品时,同时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也就是说,SIV购买次贷衍生品不是用自己的钱,而是用借来的钱购买。但是次贷类金融衍生品的期限一般为3~4年,ABCP的期限一般为几个月,也就是SIV是借入期限短、流动性高的债务用来进行期限长、流动性低的投资,这样就存在一个严重的期限错配问题。当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ABCP存量余额剧减(见图2.8),也就是没有投资者再愿意投资ABCP,导致SIV的融资渠道瘫痪。当SIV融资遇到问题时,他们开始转向求助于自己幕后的资助者——各大商业银行。各大商业银行在银行间拆借市场筹资,银行间拆借利率随之上升,银行间拆借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银行开始出现“惜贷”行为,纷纷将贷款条件收紧(见图2.9),能够给消费者、投资者、经济实体提供的流动性极度萎缩,使流动性不足迅速蔓延到更广泛的货币市场。
图2.8 ABCP存量余额
注:ABCP≒资产支持商业票据。
资料来源:2008年美联储统计数据。
除了以上为SIV融资原因导致信贷紧缩外,各大商业银行还必须满足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CAR)的要求,资本充足率CAR=(资本-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达到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结构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的份额。由于监管者只关注资本充足率,为了维持更加稳定的流动性和更高的现金比,满足预期资本充足率标准,金融机构会形成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向上循环过程[67],即从一开始出售高风险资产逐步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不得不开始出售低风险资产。(www.xing528.com)
简而言之,次贷危机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这样危机又从资本市场传递回信贷市场,形成恶性循环的链条,造成流动性的短缺。
图2.9 各地区银行的惜贷行为情况
资料来源:环亚经济数据库(CEIC)。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