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险查勘报告内容-企业集团保险管理与实践

风险查勘报告内容-企业集团保险管理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化工查勘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人员培训及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下面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列示其风险查勘报告。

企业的风险评价方向包括:工厂设计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有效性评价、人的行为安全性评价、生产设备安全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条件评价、化学物质危险性评价、生产安全监控系统评价。企业风险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及演练、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危险工艺生产、关键设备抽查核查、联锁及控制系统、电气及供电系统、报警系统及消防设施、重点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

中国化工查勘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人员培训及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核查风险管理范畴,主要包括企业风险评价,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重大危险源清单或分布图、风险控制措施、隐患排查与治理、变更管理、职业健康与环保管理等。

生产装置:生产装置工艺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台账,控制系统,关键设备管理,安全设施,特种设备及关键装置检维修,安全阀和防雷设施的校验、检测报告,设备管道防腐管理等。

作业安全:作业许可、特种作业票证、警示标志、承包商管理、上岗培训。

事故与应急:消防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报警,供电安全,安全事故和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及培训、演练记录。

下面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列示其风险查勘报告。该公司以氯碱为主业,现有职工1 545人,现有产能:离子膜烧碱40万吨/年、PVC树脂36万吨/年,年销售收入30亿元。本次查勘于2015年7月7日至8日进行,范围为该企业生产界区。查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进行。

一、基础设施

1.现场状况

(1)装置区内部分平台未按规定设置踢脚板。

(2)大多数生产岗位无应急照明或紧急疏散标志。

(3)个别机械防护罩未按规定设置,部分防护罩间隙过大。

(4)个别护栏有缺损。

(5)部分装置框架无防火涂层。

(6)部分跨道路管架、管廊、线廊等无限高标志。

(7)在建工程无施工围挡。

2.风险分析

(1)平台不按规范设置踢脚板,平台上的物体有坠落可能,构成对平台下方人员及设备的伤害风险。

(2)无应急照明和紧急疏散标志,一旦发生事故,特别是发生伴随停电的事故时,对于及时处理事故及人员疏散、逃生均会造成阻碍。

(3)防护罩缺失或间隙过大,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4)护栏有缺损,会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5)装置框架无防火涂层,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控制火灾蔓延,长期处于高温下的框架有变形、坍塌的可能。

(6)跨越道路的管廊、管架等无限高标志,车辆通过时易因剐蹭而损坏管廊、管架等。

(7)在建工地无围挡,无法与正常生产区域有效隔离。

3.依据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 4053—2009)、《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GB/T 8196—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整改建议

(1)按照国标及相关规范,对上述且不限于上述风险点进行检查,完善各类安全设施。

(2)完善紧急疏散标志,在需要夜间值守的岗位及重要疏散、逃生通道设置应急照明。

二、消防

1.现场状况

(1)厂区部分区域禁火制度执行不严。

(2)部分消防设施附件不全,未按时检查,推车式灭火器喷射软管缠绕于手把上。

(3)消防泵均为电力驱动,无应急柴油机驱动消防泵。

(4)成品库消防水系统压力无读数。

2.风险分析

(1)在禁火区抽烟,属严重的违章行为,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喷射软管缠绕、捆绑,在火灾发生时无法迅速展开;消防沙箱未加盖,若雨水进入,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沙将无法正常顺利地使用。

(3)消防水泵动力结构单一,在火灾发生时,一旦出现所有电力供应中断的极端情况,将无法确保消防用水的正常供应。

(4)消防水无压力,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处置。

3.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原化学工业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禁令》。

4.改进建议

(1)严格厂区禁火制度,严禁在禁火区域内动用火种。

(2)严格消防器材巡检制度,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www.xing528.com)

(3)建议增设第二动力消防水泵。

(4)恢复成品库消防水供应。

三、电气设施

1.现场状况

(1)个别配电室防护网有缺损。

(2)部分变电站电缆穿墙处未填实。

(3)部分接地体未按规范进行防腐,连接不可靠,锈蚀严重。

(4)部分电缆未入线槽,存在交叉现象。

(5)个别电机接线不规范。

2.风险分析

(1)配电室防护网缺损、电缆穿墙处未封堵,易因小动物进入而引发电气事故。

(2)电缆未按规范敷设、电机引线不规范,易引发电气事故。

3.依据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 19517—200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

4.改进建议

按规范完善各类电气设施。

四、仪表及安全附件

1.现场状况

危险气体检测装置未在现场设置声光报警装置。

2.风险分析

本地报警信号在向DCS系统传输及反馈过程中,存在信号丢失的可能性,导致现场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报警信息,存在人身伤害的可能,同时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置故障。

3.改进建议

与设计单位沟通,经详细论证后妥善处置。

五、防爆

1.现场状况

需防爆的场所存在部分非防爆电气设备;部分防爆电气设备丧失防爆功能。

2.风险分析

在需防爆区域内,不使用防爆电器,或未按规范设置、安装,易引发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

3.依据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4.改进建议

严格执行防爆规范,对需防爆场所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梳理,消除隐患。

六、其他

1.现场状况

(1)液氯灌装区未设置明显的禁行范围,无防撞装置。

(2)成品库内部分成品底部未加垫板。

(3)部分设备的保温材料有脱落、缺损现象。

2.风险分析

(1)灌装区不设置防撞装置,存在因外来车辆碰撞、剐蹭致设备损坏,导致液氯泄漏。

(2)成品底部不加托盘,一旦地面积水,会造成成品损失。

(3)设备保温材料缺损,可能因温度局部变化,导致工艺条件改变,影响生产稳定。

3.改进建议

(1)针对灌装区设置防撞装置的问题,虽无强制性要求,仍建议根据企业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设施。

(2)全部产品必须放置于托盘上。

(3)对全厂需保温的设备、管线进行复查,强化设备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