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既是热点也是难点。本文先界定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概念,指出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区别,从传染性的角度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定义。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传染性、风险收益不对称性、负外部性、损害投资信心和实体经济。正是通过这些特征的判断来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识别,但是由于在其形成过程中传染性特征最为明显,因此,通过各种传染渠道,对其进行测度来衡量系统性风险。由于学者们在研究系统性风险时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各异,但是,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此,根据矩阵法的优点,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分析的方便,选择其作为测度银行间传染渠道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定期披露的2010年年报作为数据的来源,选择银行间资产和负债数据进行研究,其他小银行作为一个调整银行,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在完全市场结构的假定下,使用RAS方法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在当前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的渠道分析认为,我国银行业不会发生系统性危机。因为在当前的数据中,即使假定银行的破产会带来100%的损失率,完全没有安全网的情况下,传染的轮次仍然为0。其解释可能是,尽管危机后银行间的借贷呈现的是一种增长趋势,但是幅度小于近几年银行资本的补充速度,银行的资本在监管要求下,大大提高了。
(2)在当前的情况下,银行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是中国银行。分析中,中国银行的倒闭会带来银行体系中的损失最大,同时,带来单个银行的资本损失率最大。除国有银行外,对银行体系冲击最大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分别是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
(3)通过假定银行体系的银行借贷规模同比例增长数倍的情况下,分析银行体系未来的系统性风险情况。在正常的损失率水平下(80%),当银行间借贷规模增长3倍时,中国银行的倒闭将首次造成中小调整银行的倒闭,但是不会影响其他15家样本银行的经营。当银行间借贷规模增长5倍时,中国银行的倒闭将造成包括调整行在内的其他样本银行的倒闭,银行间将会发生传染。传染的轮次将会达到四轮,造成除调整行外8家样本银行的倒闭。首轮中最先破产的银行将会是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www.xing528.com)
(4)在未来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不同损失率下的模拟情况,可以得到不同的银行传染轮次和传染路径。给定中国银行倒闭,80%的损失率和100%的损失率情况下,前者传染轮次有四轮,后者传染轮次只有三轮。传染发生时,单家银行是否会被波及,主要是与两个特征相关:偿还比率和与诱导银行的关联度。商业银行的偿还能力越大,其与诱导银行的关联度越小,那么其在传染中倒闭的概率越小,反之则越大。
目前看来,我们对银行体系“传染”风险的估计存在低估的可能,模拟方法的假设前提就隐含低估的因素。首先,以上估算都是在银行同业拆借的概率分布尽可能分散的假设前提下做出的,尽管我们对样本外的小银行做一个总体调整银行,使得假设更趋近合理,但是仍然过于理论化。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同业债权结构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最小。实际上银行同业拆借的分布更集中,这将造成银行体系遭受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更高。其次,该方法仅考虑银行间传染渠道的信用违约风险,忽略流动性风险。而如果一家银行的交易对手方出现流动性问题而推迟支付,那么将带来本行的流动性危机,通过支付系统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传染。第三,该方法对银行倒闭的定义是保守的,因为银行有可能在资不抵债之前就已经倒闭。第四,该方法的估计考虑的是银行体系无安全网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事实情况下,我国的隐性安全网强大,政府对银行体系给予了信用担保。另外,我们的结论仅限于由银行间市场传染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对于信息渠道引发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考虑不足,事实上支付系统引发的传染和由于信息引发的传染,仍然可以导致系统性的银行危机。第五,由于金融全球化和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银行的海外业务发展迅猛。本文选取的数据局限于国内的银行间借贷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没有考虑非银行机构的数据,同时对国外的因素导致的大批银行倒闭的系统性风险估计不足。
虽然,我们的估计存在低估的可能性,但是仍不失为研究的一种标准范式,对于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