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十分复杂,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三类:被动传染渠道、资金传染渠道和信息传染渠道。
1.被动传染渠道
被动的传染渠道是指在开放性的条件下,诱导银行间传染的因素是一国外部的一些银行或机构,也可以称其为国际传染渠道。随着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直接的贸易与资本流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银行部门的重要性及银行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的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银行拥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分行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外业务。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债务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同时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跨国的资金结算更为便捷,加快了存款人及银行转移资金的速度,使得一国的某一银行的危机能够更加容易地传播其他国家。
2.资金传染渠道
银行间的资金交易构成了银行间的支付系统,而这种支付系统正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形成过程中传染在银行体系层面发生扩散的最主要的渠道。银行之间最常见的联系是资金的借贷关系,既表现为同业之间的贷款关系,也可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存款关系。在此,假定有一个由四家银行组成的银行体系,A、B、C、D分别代表四家,他们之间存在互相的债权结构,A⇔B⇔C⇔D。如果发生某个系统性重要事件,使得A银行倒闭,该银行由于对B银行负有债务,那么B银行将遭受损失,一旦损失额度超过其资本额,那么B银行也将倒闭,而B银行的倒闭势必又会对C银行造成影响,若C银行同样资本不足,那C银行同样会遭受冲击而倒闭,C银行的失败同样会冲击D银行,这样,由于某个系统性事件的发生,银行之间的资金联系使得倒闭的银行之间进行传染,最终使得整个银行体系崩溃。(www.xing528.com)
3.信息传染渠道
信息渠道是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又一重要的方式,由于信息不均衡的作用以及信息的鉴别能力的不同,中小投资者不会对经营好的银行与经营差的银行进行分类,仅仅依照银行业务的类似性作为判断标准,以大的投资者的行为作为行动准则,从而一家银行的危机有可能传染到其他的银行。当一家银行由于某个随机事件的冲击倒闭时,除了直接的资金联系对其他银行造成影响外,信息的不对称也会对其他银行造成影响。系统中其他经营得不好的同类银行,在遭受这家银行的倒闭冲击时,可能会被大股东或重要投资者用脚投票,这样就向社会不具有全面信息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信息暗示,具有类似业务的银行可能遭受损失,同时由于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信息区分实质性失败与非实质性失败,一旦发现某家银行存在挤兑风险,部分投资者的取款行为将造成羊群效益,导致这家银行的挤兑,最终倒闭,危机在银行间进行传播。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识别需要对银行危机传染的判断和分析,从时间上来看,传染的发生是通过某个诱导因素造成的,如果能够事先找到这个诱导因素,那将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时间准备和调整。而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不同,诱导因素的发生往往具有随机性,难以预测和寻找,这样,只能通过对诱导因素发生后危机的传染过程的识别来判断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这也成了识别的主要路径。
了解传染渠道,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传染过程,判断系统性风险,这需要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历史文献表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了各种方法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测度,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