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充分反映财务报表中潜在损失的最好方法。但是,单独使用这种方法并不能告诉投资者、报表使用者全部的企业信息,信息透明度不高。投资者既要知道未来的现金流量变动对财务报告的现时影响,同时也要知道存在的信用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投资者有理由知道现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主体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位置,进而为利润和分配等提供决策。大量的文献和实证研究表明,快速的信贷增长过程与信用损失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是存在时滞(Jimenez,2006;Borio,2007)。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风险容易被低估,单一使用公允价值会积累财务报表的内在风险。在动态管理中使用的参数全部来自于监管部门,具有可比性,信息公开,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利润管理手段,恰恰是对公允价值利润管理的消除。
在银行贷款的顺周期效应影响下,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产、利润和资本可能被高估,高估的利润将使信用进一步扩张,借贷双方过度自信,银行过分自信导致贷款容易取得。在经济衰退期,资产快速下降对银行利润和资本充足率影响加重,进而造成银行信贷紧缩,惜贷行为盛行,对未来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市场竞争使得这种影响加剧。通过监管部门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得到α和β,利用动态减值使银行提前观测到植入财务报表中的信用损失风险,避免公允价值减值处理的滞后性,减少银行经营的顺周期性。Kingdelberger(2000)总结亚洲金融危机问题时说:“金融体系就是一个资产价格泡沫的鼓起和破灭的过程。”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并不是一个问题,他只是经济基础变量的反映而已,因此并非所有的资产价格泡沫必然要进行政策干预。公允价值会计能够反映资产价格的波动并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合理的风险分摊。这里的前提是金融价格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价格的波动并非是估值技术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导致的。次贷危机说明这些前提在目前的估值技术框架下难以达到。为了提升公允价值在不完善市场条件下的有效性,引入动态减值准备技术有助于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容性,实现金融发展的稳定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