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电视黄金时代:奇幻思维的新世纪欧美电影

新电视黄金时代:奇幻思维的新世纪欧美电影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现象都鼓励了联想逻辑的出现,这一联想逻辑被公认为“奇幻思维”——奇幻电影与奇幻电视剧集就是它的主要表现模式[2]。因此,这一电影票房榜上类型流行度的变化模式,又是以一个新的电视“黄金时代”为背景的。科幻剧集在美国电视上有很长的历史,这一类型提供了最持久的系列。

新电视黄金时代:奇幻思维的新世纪欧美电影

整体而言,新世纪美国票房榜单上的类型范畴在二十年间呈现出明显的狭窄化趋势:基于特效的电影——动作/冒险、奇幻/科幻类型,主导了美国票房收入。这一趋势是以牺牲了塑造人物、叙事驱动的电影(犯罪/惊悚片和剧情片)为代价的,而它们以前被认定为最受欢迎的类型。

这一变化归因于技术密集的类型、技术本身的经济利润主导了市场,如同电子游戏一样,大部分技术亲近型电影比过去的电影制作更刺激、更诱惑观众。而且,其他非技术亲近型电影如剧情片、浪漫爱情片更便宜,而在动作/冒险、奇幻/科幻类型里做梦的成本之高也成就了它们的成功——电影人物可以穿越、变形或以各种难以置信的方式被杀,以及诸如“数字特效能够接吻吗”的各种神奇想象,自然会令好莱坞的电影投资跟进。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论点:制作技术的改变是这些趋势背后的驱动因子。但是,这不意味着犯罪/惊悚片、剧情片从美国流行文化中消失——它们只是离开了票房榜上游。

资深电影学者维维安·索布切克在《技术创新时代一个衰落的电影类型》中,思考了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受欢迎的电影中奇幻类型的支配地位,以及科幻类型的衰落趋势。美国文化中的奇幻转型似乎是大量互不相关但内在一致的文化现象的结果:特效技术的重大进展,电影工业经济战略的变化,“9·11”之后后现代反讽的不合时宜,以及持续的灾难(战争气候变化及其灾难性后果、全球金融危机、枪击事件、政治瘫痪等)。科学与理性,被视为未能解决时代的主要问题;而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认知模式的影响。所有这些现象都鼓励了联想逻辑的出现,这一联想逻辑被公认为“奇幻思维”——奇幻电影与奇幻电视剧集就是它的主要表现模式[2]

正是电影业不断增长的真空为电视业创造了条件——如今的电影投资动辄超过几千万美元,依赖高科技、视听奇观和魔幻风格。由于中等预算、基于人物塑造的电影逐渐衰落,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逐渐退出大银幕,于是电视接过接力棒,同时它也拥有足够的篇幅去表现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角色。因此,这一电影票房榜上类型流行度的变化模式,又是以一个新的电视“黄金时代”为背景的。

犯罪/惊悚片在美国票房榜上的下降,发生在美剧如《纽约重案组》(1993—2005)、《犯罪现场调查》(2000—2015)、《黑道家族》(1999—2007)、《火线》(2005—2008)及《盾牌》(2002—2008)等在数季里赢得喝彩与大量观众之时。相似地,剧情片在美国票房榜的下降,发生在《广告狂人》(2007—2015)、《白宫风云》(1999—2006)、《急诊室的故事》(1994—2009)、《六尺之下》(2001—2005)等自1990年代开始在美国电视上持续获得成功之时。(www.xing528.com)

某种程度上,电影历史可以道出电视规律。电视总是以模仿、重组、衍生来追随一种革新性的类型成功,直至其饱和衰减。电影周期提供了对特定时期文化热点的一瞥,比如西部剧集暗示出1950年代后期男权文化的文化规范与前现代怀旧,而近期流行的“名人真人秀”言说了监控无所不在的当代议题。科幻剧集在美国电视上有很长的历史,这一类型提供了最持久的系列。但是足以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获利的电影制作人不会轻易投资在70—180集的电视剧上,并且从制作诸如《星际迷航:企业号》的长线剧集日益高昂的成本,也可以看出21世纪初科幻小说的泡沫破裂。《星际迷航》是一个成功的电影系列,但是它的电视版遭遇了收视率下降的命运,成为被电视网取消的第一部剧集。其他如动作/冒险类型,尽管电影很受欢迎,但是从未在电视上产生过强大影响。事实上,电视不倾向于制作诸如“007”“变形金刚”“谍影重重”等系列电影的大规模动作场景,这一类型在大银幕比在小屏幕上更为成功,尽管它们本质上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

自1990年代数字技术的出现以及不同媒体技术共享平台后,强调媒体融合已成寻常之事。全球媒体集团垂直的、水平的整合,使得创造性人才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流动、消费者追逐内容的迁徙行为变得更为容易。然而,电影类型与电视节目在过去二十年里的趋势也许暗示了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分歧——每个媒介日益专注在叙事与审美体验的特定类型上。电影日益被狭窄地限定在高预算、技术驱动的奇观上,由一种“连续性”风格所塑造,使大银幕的观影体验最大化;电视则填补了塑造人物、叙事驱动的缺口——因为需要持续数年的长时间跨度。

电影制作人的决定也受近期特定类型的票房历史所影响。为了在市场中确立一种独一无二的身份和地位,片厂将多样化他们的产品——跟随类型周期,以避免错过近期繁盛的特定类型。在确定电影发行时机上,类型也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发行人而言,类型是一种塑造电影市场的概念框架,通过提供一套产品分类,使个别电影被赋予身份。因此,大片厂经理试图避免同类型电影的正面肉搏,因为瞄准同一周末的同类型竞争与瞄准同一周末的不同类型竞争,对于票房的破坏性几乎相当。

新世纪美国电影市场的类型狭窄化趋势也佐证了温斯顿·狄克逊·惠勒的观点:“当代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明显缺乏个性,它渴望将自己纳入类型电影的更大框架内,而不是将自己标识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原型/范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好莱坞片厂发行的每种类型的电影数量,没有证据表明大片厂对当代好莱坞电影做了类型专业化区分[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