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天,刻有“全国从事水利工作五十年以上老专家”光荣称号的精致奖牌,从北京水利部送到宁波郊区古林镇一位88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老一辈水利专家、参与设计建造灵桥的工程师施求臧。
施求臧1899年出生在鄞县古林镇施家(今鄞州区古林镇古林村三房弄内)。192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30年春回家乡宁波。在担任市政府工务局工程师期间,致力于城乡建设,成为当代宁波市最早参与全市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的技术人员。此后他几乎参与了宁波市所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诸如拆旧城墙,修筑环城路,建造桥梁,铺设城区下水道,兴建宁穿公路,建造皎口水库,开发北仑港,等等。尤其是30年代参与设计建造灵桥的浩大工程,施求臧投入了大量精力与心血。
年轻时的施求臧
灵桥是宁波城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奉化江的水日夜奔腾咆哮,把当时的明州城(宁波)分成两块。为解决东西两岸人员往来,只能用舟渡,但太危险。每遇急流旋涡,常有人落江溺水,民众苦不堪言。唐长庆三年(823),明州刺史应彪,鉴于商旅涉江之难,在当时的东渡门外(今桥址附近),拨资造起了宁波历史上第一座横跨奉化江的浮桥。这是用绳索连排制成的16只大船,上铺宽6尺的木板,长55丈的浮舟桥。传说通桥当日,天空出现彩虹,即将此桥名为“灵现桥”。元末(1359),庆元路(宁波府)首领方国珍亲自参与督工重修舟桥,遂将舟船改制成稳固的浮桥。但惨案仍时有发生,1926年8月曾发生过一次最大的惨剧。连续两天暴雨后,奉化江上游山洪暴发,又值东海大潮汛从三江口滚滚而来,东堍、西堍桥船上的铁链相继被撞断,中段五排桥船,连同奔逃不及留在桥上的10余行人,一齐随急流漂去。过桥行人争相逃命,不幸被挤落江中者达30余人,除3人侥幸获救,其余均惨遭溺毙。由于惨剧频现,破旧不堪的浮桥日益不能适应宁波工商业发展的需要,要求将老江桥改建永久性桥梁的呼声越来越高。甬上人士虽两度倡议兴建,皆被搁置。直到1931年8月,随着两岸民众的呼声再次高涨,第三次造桥的建议获得了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支持。当时,由旅沪邑人乐振葆等人重新发起,在各方的支持下,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沪甬两地又设筹备处。时任“改建宁波老江桥委员会”建筑工程的中方工程师施求臧写的《宁波灵桥兴建和抢救回忆志述》一文中曾说:“由于旧政府没有公帑,就靠募捐捐款。为便于募捐,在旧社会非用洋人出面承包不可,并要用外国材料,挂洋行牌子。因此,经上海筹备会讨论,邀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英国人詹姆生当作建桥的工程师顾问出面,才顺利向德国西门子洋行买来材料,井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打桩(承包人是考力铁,俄国工程师师克为施工员)。詹姆生、师克和考力铁是挂名的,很少来甬。实际设计,施工和工人都是我们宁波人。我受陈宝麟县长委托,作为筹备委员负责施工、督察、稽核。当洋人来宁波视察、宴会时也由我当翻译,寄人篱下,仰仗洋人鼻息,引为耻辱。1933年10月,建桥工程在沪招标,德国西门子洋行以486774元中标承包,钢梁由德国孟阿恩公司提供,打桩和混凝土工程分包予丹麦康益洋行,油漆工程归信昌洋行承包。这些对于确保灵桥的优质工程无疑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际操作的都是沪甬两地的宁波人。”
在商量桥型问题时,荟萃了中外专家最新方案,最后委员会同意顾问詹姆生提出的“三联钢骨独孔下承式公路桥”的设想。并由中方工程师设计,桥全长97.6米、桥面宽19.8米,每边人行道4.6米,中间行车道11米,桥西最高潮位4.6米,两端桥脚为马蹄式。桥设计承载能力为20吨,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独孔大环桥,并在桥下预留了能为以后铺设自来水管的孔道。如此超前的设计理念,这在当时实为罕见。
1934年5月1日,改建老江桥正式开工。由于各方努力,工程进展迅速,全部建筑于1936年5月25日完工,同年6月27日举行通车典礼。(www.xing528.com)
新桥建成共耗资70余万银圆,由宁波旅沪同乡会筹募三分之二,宁波当地筹募三分之一。向各界人士认捐外,其余由警察局负责征收,凡东门至西门的沿街商号,一律按3个月房租金额摊派。这座由施求臧和外国水利专家共同设计建造的“独孔三铰钢结构永久性桥梁”的灵桥,正式竣工通车,成为浙江省第一座现代化跨江铁桥。
灵桥建成后历经沧桑,在日寇侵略我国、宁波沦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被炸得千疮百孔,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做过几次修缮。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盘踞舟山的残敌妄图阻挡大军渡海解放舟山,从7月份起空袭宁波,以致从新江桥到灵桥周围的商店街道全被夷为废墟,灵桥也弹痕累累。为了保护灵桥,新成立的宁波军管会再次邀请水利专家施求臧为保护灵桥设计护桥工程。于是,宁波军管会一方面组成抢救小组,在敌机轰炸以后,立即修补弹洞,保证当夜通车;一方面又采纳施求臧的建议,根据灵桥结构特点,全力保护好“绞链”部分不受损伤。1950年年底宁波市人民政府拨款将灵桥修葺一新,灵桥一直在宁波城市交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956年起,施求臧任宁波地区水利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负责水利技术工作,先后主持设计兴建宁波地区的许多水利设施,1958年,由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宁波(城区)最大的排灌工程——36孔叠梁式姚江大闸工程建成,可排涝148万亩,灌溉52万亩农田。70年代初,他已72岁高龄,因身体原因多次申请退休未准,上级再三恳请他坚持到三个重大工程(象山大塘港堵坝、宁海湖陈港堵坝、鄞县皎口水库)完工后再退。尤其是皎口水库工程,施求臧作为浙江省资深的水利老专家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顾年迈体弱,多次到施工现场,精心勘察设计,绘制蓝图,做技术指导;与万余民工一起风餐露宿,解决技术难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工的生产热情,历经几年挥汗奋战,于1975年1月,令全省瞩目的皎口水库终于封孔蓄水竣工,四度寒暑、艰苦创业建成的皎口水库,能使鄞西40万亩农田免遭洪涝灾害,等于再造了一个比东钱湖大3倍的广德湖。它可灌溉22.4万亩农田,还为市内居民年供水5千万立方米,年发电量1600万度,造福全市几百万人口。这一工程的建造成功,标志着宁波市农业水利工程迈入了全国先进行例。而参与这一工程的设计师施求臧即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原来承诺的三大工程已全部完成,而晚年的施求臧,仍然退而不休,还在继续为解决宁波至上海客轮在甬江航道上的候潮进出难题,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并于1984年12月实施,使甬沪定时开航,结束了宁波有史以来候潮开航的被动局面。
施求臧,这位为宁波城乡水利建设奉献了毕生精力和智慧的水利专家,为人民所尊敬,也受到了国家表彰。他先后担任浙江省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宁波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宁波市政协六、七、八届委员。1986年,施求臧以88岁高龄仙逝于宁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