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滩涂围垦:历史与进展

宁波滩涂围垦:历史与进展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今宁波的著名海塘如三北上塘就是吴越国时期围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的围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世纪70年代宁波一地围海造田场景[1]20世纪60年代是第二阶段,其特点是由高滩围垦为主,转向中滩围垦。慈溪先后在庵东、浒山、逍林、龙山一带围垦涂面稍高的滩涂,围垦面积达1.1万亩。20世纪末以来,宁波围垦事业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和围涂面积最大的单项围涂工程。

距今7000年前,全球最后一次海侵——全新世卷转虫海进将浙东海面抬升成四明、天台山麓后,古宁波境内平原全部沦为海湾,然后在距今5000年海退开始,由山麓起今宁绍平原逐步围垦成陆。人们依山而栖,步步为营,逐渐向北垦拓。

由于海水刚退,人口稀少,生产工具落后,淡水积蓄不足,这严重制约了垦拓业的发展,因此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宁波境内的海岸线基本围绕在沿山山麓一带,东到天台山余脉的穿山半岛、象山半岛等山脉,南至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山麓,西至四明山东麓,北至四明山余脉翠屏山脉北麓。大约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四大聚落群,即今以宝幢—东吴区域为中心的鄮,以横溪—白杜区域为中心的鄞,以鄞江—大隐区域为中心的句章,以余姚—梁辉区域为中心的余姚。在此范围内,境内的小规模土地围垦已经开始,但大规模围海造田没有出现。

五代吴越国时期,浙东一带社会安定,区域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吴越王为促进农业生产,开展水利大兴修,围海造田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钱镠射潮”的故事就是当年围涂平潮的重要传证。今宁波的著名海塘如三北上塘(从原镇海龙头场至余慈交界的鸣鹤场)就是吴越国时期围筑的。吴越国时期佛教兴盛,寺院拥有一定的经济与势力,也积极参与筑塘围垦,奉化《岳林寺志》载曰:“后梁时,布袋和尚在杨村乡翔鹤潭江以囊沙垒为塘,塘成如石,以捍海潮,塘设3碶,得田2000余亩。”

北宋庆历七年(1047)至元至正元年(1341),历时300年筑成西接上虞、东抵慈溪洋浦一带的大古塘,使塘内144平方千米的土地基本上断绝潮侵。

明代因军屯及抗倭等需要,筑建“海上长城”,开展了大规模的围塘行动。明洪武年间,沿海建有大量卫所,每卫5600名、每所1200名屯兵。为解决屯兵土地问题,浙东一带在洪武和永乐年间曾进行大面积围垦。

清代晚期,随着工商经济的持续发展,除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围塘之外,一些有实力的大家族也参与到围塘中来:余姚周巷有劳姓大地主,先后两次筑塘围垦(塘名小劳家埭和劳家埭),得地上万亩,成为民国时期宁波三大地主之一;慈溪师桥沈氏家族多次组织围塘垦地,其中光绪年间围万安塘得地3500亩,家族共拥有公堂地达9400亩,地租用于祭祖、奖学、赈济及举办其他公益事项;鄞州有士绅赵祥熊、沙中金、王廷振等,于光绪年间先后发起围横山塘、咸安塘、咸宁塘等;宁海有秀才杨桂钦于宣统三年(1911)资筑茅屿塘,使茅屿始与内陆相连……

三北海涂一角(慈溪市档案馆供图)

晚清时期在国内最有影响的围塘是象山南田诸岛围涂。清光绪元年(1875),浙江巡抚杨昌濬准南田“开禁”,设垦务局。光绪六年(1880),垦龙泉大塘(今高塘岛),一年后围成,耗银圆1.5万,得田1.5万亩。后又相继围鹤浦大塘等,共得田2万余亩,耗银圆5万余,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民国时期,围垦工程继续进行,其中尤以三北平原最为显著,到1949年,共外伸10余千米,使三北平原面积扩大到500平方千米。(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的围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阶段,以围高滩为主,首先在庵东区特区开始筑塘。

20世纪70年代宁波一地围海造田场景[1]

20世纪60年代是第二阶段,其特点是由高滩围垦为主,转向中滩围垦。余姚夹塘、湖北两公社率先围筑西三闸至上虞界九塘,围垦种植面积1661亩;1965年,曹娥、朗海、镇海、万圣、夹塘等公社围筑九塘,围垦种植面积5777亩;1969年,临海、兰海公社围筑九塘,围垦种植面积633亩。1960—1971年,围筑修建了泗门一号、二号水库,围涂面积3420亩,蓄水量710万立方米。慈溪先后在庵东、浒山、逍林、龙山一带围垦涂面稍高的滩涂,围垦面积达1.1万亩。鄞县建大嵩盐场,修筑了红卫塘,围涂面积4260亩,开发建设盐田3800亩。

20世纪70年代慈溪农民在筑塘围涂(慈溪市档案馆供图)

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围垦的第三阶段,其特点是向围垦低涂和堵港发展。慈溪试验网坝,丁坝促淤成功;大塘港、胡陈港等深水堵坝的成功,为大面积围垦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围垦事业走上了新的蓬勃发展的道路。1971—1993年,宁波市共围滩涂约36.9万亩。

20世纪末以来,宁波围垦事业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徐家浦两侧围涂工程是目前国内规模和围涂面积最大的单项围涂工程。该工程位于杭州湾南岸慈溪市中、东部海岸滩涂上,围涂总面积为10.62万亩,新建外海主堤26952米,西直堤2240米,外移四灶浦闸、水云浦闸、半掘浦闸和海皇山闸4座水闸,总净宽120米,新建交通桥7座,交通总长11千米的隔堤4条,总长10.8千米的排涝河4条。工程于2004年10月动工,2008年9月全部完工,较批准工期提前一年。2013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

【注释】

[1]图片来源:鄞州区档案局.鄞州寻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