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水利文化:水乡之韵与历史的连接

宁波水利文化:水乡之韵与历史的连接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河埠头是水乡居家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在宁波人的心灵发育中,水的作用至为重要。水不仅是营造温暖家乡情味的元素,也是续接地域心灵史的重要载体。大舜全面铺开了步入文明社会之路,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小桥流水是水乡不变的景色一部宁波农耕史,也就是一部宁波人与咸潮抗争的历史。水是水乡永恒的主题2012年春节“南塘历史街区”整饬后重新开张,这个靠近宁波南门老城墙根的运河市衢,旧时一片繁华。

摇橹摆,摆橹摇,一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来该纺棉花,舅舅来该摘枇杷,

枇杷树上一朵花,舅姆戴着走人家,

还话人家勿泻茶,咖啦咖啦辱人家。

这是一首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宁波儿歌。从牙牙学语起,宁波人就在外婆的温柔怀抱里学唱这首绵软的童谣。水乡泽国,“以舟作马,餐稻羹鱼”,小船的摇晃摇进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外婆家的桥、外婆的日常劳作、舅舅的水果,还有四面的邻舍,都是宁波人最惦念的儿时场景。在宁波,外婆的温馨是通过水、船、桥以及种种甜润的小事、小物来记忆的。

河埠头是水乡居家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

在宁波人的心灵发育中,水的作用至为重要。水不仅是营造温暖家乡情味的元素,也是续接地域心灵史的重要载体。在宁波历史上,为人们口口相传的英雄差不多都与治水有关。大约距今5000年前,因长江泥沙抬高杭州湾南岸而导致的洪涝,使北入杭州湾的姚江被迫改道东行。人们在大舜的带领下,疏通了东行的河道,故而姚江又称舜江。有人认为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沟渠的挖掘,标志着人类对话大自然能力的跃进。我们猜想,进入仰韶温暖期,高原冰层融化,海面迅速上升,双面夹击洪水滔天的中国,以部落首领尧的名义,选择了舜。河姆渡人通过舜将文明融入了中华文明初成的时代,催发了自身文明的发展。大舜全面铺开了步入文明社会之路,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史记·五帝本纪》有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直至今天,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诸方面,就其总体而言,无一不是从舜帝这一源头上发展拓新的。

而东晋时的梁山伯可能是宁波第一位被记录下来的水利专家,梁山伯在今宁鄞州一带做过2年县官,死时仅22岁。《鄞县志》和《宁波府志》对此都有记载:“梁山伯率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工程,积劳成疾,死后葬于清道源九龙墟。”相传在埋葬梁山伯时掘到了侠女祝英台之墓碑,众人览其碑文,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故合葬,从此敷演出动人的传说。

建造了宁波子城外总长达9千米罗城的唐代刺史黄晟,也治理了甬江泛滥。老百姓用神话来表现他治理甬江的过程:黄晟跳入甬江中与蛟龙作战,三天三夜,一直追到桃花渡,最后将蛟龙斩死,而他也因此力竭而死。至今宁波人在每年端午节都用菖蒲草染雄黄制成宝剑挂在门口,纪念这位“宁波城市之父”。而民间又有一个传说:唐时镇海招宝山的一条“鲨鱼精”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宁波城,民间老石匠在四明山上采得的一颗宝石帮助下,杀死了此妖。而天封塔是为保存这颗宝珠并镇甬江蛟龙所用,因为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年间,故称为天封塔。

小桥流水是水乡不变的景色

一部宁波农耕史,也就是一部宁波人与咸潮抗争的历史。直至1959年,在余姚江建造了大闸,才彻底解决了三江咸潮这一问题。现在余姚江几十里之内俨然成为宽广的湖荡。宁波人感恩治水英雄,鄞西地区群众为纪念王元暐,以及为造堰献身的十位工匠和历代修堰的官宦、士绅,千年以来延续了一年三期的它山庙会。鄞东地区东钱湖畔,人们用“十八裴君”庙记载着先人垦湖的传说,用忠应庙来纪念王安石治理东钱湖的功绩。

因为水的治理,宁波在历史上一直为稻米盛产地。两宋时宁波引进占城稻,亩产一度为全国之最。2012年,“甬优12”杂交超级稻最高亩产1014.3千克、“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963.65千克,赶超了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标志着宁波市水稻品种以及栽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领先地位。水为宁波人提供了充足的稻米以及葫芦籽、菱角、橡子、芡实、薏米等水生作物。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发掘出大量的籼稻,从厚度及面积推算有百吨左右。绵延7000年的米食,形成了独特的米香文化。宁波人制作了丰富的米食糕点,如汤圆、青团、水晶油包、豆沙八宝饭、烧卖、酒酿丸子等。每个季节都有特色小点,使宁波人对季节滋味的分辨,如同春雨、夏热、秋爽、冬雪那么分明。上了年纪的人,大多会有一手做点心的绝活。比如冬至用晚粳米做水磨年糕,紧密结实又糯软细腻,所谓刚中有柔、刚柔并济。年糕可以用来炒螃蟹、菜蕻、荠菜等,民谚说:“荠菜肉丝炒年糕,灶君菩萨伸手捞。”米食塑造了宁波人温和通融的性格,而点缀节令的甜食,则丰富了地域的情韵。像汤圆这种承载着闯荡天下的宁波帮渴望团圆之甜点,其文化意义早已为整个中华文化圈认同。水也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虾鱼蟹鲎”在宁波菜中占有重要地位。

水是水乡永恒的主题

2012年春节“南塘历史街区”整饬后重新开张,这个靠近宁波南门老城墙根的运河市衢,旧时一片繁华。《宁波市志》记载:“百年石板路,千载南塘河。漫游南门三市,争仰甬水遗辉。船舶争集,人民杂沓,夹道商铺,鳞次栉比。”现在这片高低错落、白墙黑瓦的古建筑群汇聚了种种宁波味道,有传统餐饮老字号如“宁波一副”“赵大有”“汲浭斋”等;有宁波本地及周边县(市、区)的特色传统美食小吃如宁海五丰堂、余姚黄鱼面、慈城四季香年糕、三北豆酥糖、奉化牛肉面、东钱湖十六格馄饨等;还有诸如涌上外婆桥、三市里胡同、全丰记等经营江浙派或新派宁波菜肴的现代风情餐饮品牌。走在悠悠石板路上,逛一逛纯正的街巷小吃,在运河边、甬水桥的石栏上坐下,迎着习习河风细细品尝;或者宴请亲朋,犒劳同人,跨过高高的宅院门槛,坐在临街的木窗前,喝一口透红的阿拉老酒,看人们排着长队买油赞子,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咬糖人,一切似乎是百年前宁波人经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浓厚风气,心头怎能不涌起一种异样的感动?(www.xing528.com)

旧时,就是这样的河边酒店、茶肆,凉亭、戏台,氤氲着民间文化。在那里,人们听那些飘着银白长须的老人讲述陆殿桥、宋诏桥、烫君庙、七塔寺等地名由来的故事,因为这些,城市、乡村充满别样的温煦。这个崇商的城市,还以特殊的意义来解释水,比如有人说甬江水浊黄的涌潮,寓意财富滚滚而来。其实何尝不是?从隋唐而来,海外的船舶候潮而来,然后沿着运河走向内陆的深处。在南塘老街,还有一些崇尚风俗的展示。比如正月初五为“财神日”,商界习俗,五更祀神,亦称“接财神”。请过财神后,一片爆竹声中“开市”营业。人们在祭祀时燃檀香,点红烛,供糕饼、干果、水果、黄酒、各样牲品,烧元宝等,其中还有一个“彩头”,供毕后,将雄鲤鱼放生江河中,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意。宁波的诸多习俗,常常指向的是这生生不息的“水”。

【注释】

[1]“火轮”为汽轮旧称。

[2]图片来源:哲夫.宁波旧影[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3]图片来源:鲍贤昌,陆良华.探寻古鄞[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4]图片来源:鲍贤昌,陆良华.探寻古鄞[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5]图片来源:哲夫.宁波旧影[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6]图片来源:鄞州区档案局.鄞州寻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7]图片来源:鄞州区档案局.鄞州寻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8]图片来源:鄞州区档案局.鄞州寻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9]图片来源:鲍贤昌,陆良华.探寻古鄞[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10]图片来源:鄞州区档案局.鄞州寻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