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时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压强》教材分析与微教案设计

信息时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压强》教材分析与微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压强》自主学习任务单教材分析: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二)《压强》的微教案设计思想: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描述压强的。

信息时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压强》教材分析与微教案设计

(一)《压强》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材分析: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往课前学习效果不好。学生在学习《压强》前,已经理解的力的三个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等,还掌握的重力、摩擦力及力的合成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可以从力三个要素介绍压力,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压力,知道什么是受力面积。

(2)掌握压强的概念、公式、物理意义以及公式的运用,了解压强公式里面的每个字母的物理意义以及相应的单位。

(3)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实际例子,了解类比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通过书本上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察小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课前学习资料:

1.初三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压强;2.压力(视频……分……秒);3.固体压强(视频……分……秒);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视屏:……分……秒);5.压力压强的基础闯关练习;6.变化的压力、压强。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上课前学习,提前24小时提交课前学习任务反馈。

课前学习任务单:

1.认真学习“课前学习资料1”,并在word文档中梳理出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压力与重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对照课本和教学视频进行总结,任务满分10分。

2.认真学习“课前学习资料2、3”,并在word文档中梳理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自己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属于增加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并准备一到两个案例,上课时会随机提问,有效分享加3分,回答错误扣3分。

3.完成压力压强的基础闯关练习,并且在平台上进行作答和提交,每题2分。

4.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完成附加题,变化的压力、压强,并且尝试总结这类题目的特点,解答正确附加题10分。

要求:

学生上课前24小时提交作业,并且在系统内能够自动判分的题目进行自动判分,不能够自动判分的由教师评阅。

课上衔接:

1.课上反馈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2.点名抽查“生活中的压强”收集情况。

3.基础闯关题目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详解,并且配备相应的练习题。

(二)《压强》的微教案

设计思想: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描述压强的。然后从压强的概念、数学表达式、单位等展开这节课的讲述。通过介绍增加和减少压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改变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寻找社会生活还有哪些现象时如何改变压强的。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力,对压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会判断压力的大小,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对比法等的科学方法,在之前也有涉及,为这节课提供了方便。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式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策略:对于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的变化。

教学过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以一个实验视频开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实验结论,最后给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出用压力的作用效果来表示压强。

1.压强的基础知识

从压强的定义,数学表达式、单位、估值及1帕的物理意义这几个方面介绍压强。

2.改变压力的作用效果(www.xing528.com)

从公式入手,分析增加压强,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时,需要增加压力;在压力不变时,需要减小受力面积;也可以在增大压强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不变时,较小压力;在压力不变时,增加受力面积;也可以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加受力面积。

3.走向生活中的物理

介绍改变压强的方法之后,引领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改变压强的现象,引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是改变压强的?如何改变压强?

(三)《压强》课堂交流探究过程

第一步:小组的合作学习与教师的集体辅导

建构主义的观点:真正有效的学习应产生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相互作用中。[23]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主动的构建知识。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解决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交流后,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由教师引导小组进行典型发言。

A组提出问题:“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

B组提出问题:“只有受力面积和压力才能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C组提出问题:“P=ρgh”这个公式仅适应于质量均匀分别的柱状体,那么如果不是一个柱状体,我们该如何判断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呢?”

小组的典型性发言结束之后,小组之间由组长带头进行互助性解决问题,可以带动学习比较被动的学生参与组内讨论,认真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及时对思考有误的学生进行纠正,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和个别辅导的作用。

其中B组的同学提问,教师可选择两种不同材质的海绵,那两个完全相同的柱状体压在海绵上,让学生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进而自己得出结论。对于其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课前预设的情景,重难点突破。

最后教师在通过PPT展示学生学习遇到的普遍问题,进行补充性的讲解。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真正的作用在于实现简单知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复杂问题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疑难问题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注释】

[1]黄发国,张福涛.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翻转课堂100问[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6:12.

[2]王亚盛,丛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58.

[3]方其桂.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9.

[4][美]乔纳森·伯格曼(美)亚伦·萨姆.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10.

[5]陈玉琨,田爱丽.基础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问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2.

[6]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4.

[7]田爱丽.基础教育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7.

[8]田艳.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9]马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0]胡勇辉.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

[11]黄胜.浅论翻转课堂[J].教研前沿,2013(10).

[12]罗镜成.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解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

[13]朱净霖.翻转课堂模式下物理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14]康华.初中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

[15]林道武.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16]韩晓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17]崔海友.新时代中外课程融合模式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22.

[18]吴中荣.“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19]付财婷.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20]鲜雨桐.基于“本土化”视角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21]赵启明.翻转课堂在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2]田德旭.翻转课堂背景下初中物理经验教师PCK个案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9.

[23]廖策权,梁俊.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