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必背 古诗词《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返宋中的感慨

高中生必背 古诗词《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返宋中的感慨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元二十六年,返宋中,作《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①,客有从元戎②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③之事,因而和④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凭陵,横行、猖獗。开元二十六年,有一位随从主帅张守珪出塞归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诸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燕歌行》可谓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传诵千古,绝非偶然。

高中生必背 古诗词《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返宋中的感慨

高 适

【知识积累】高适(704—765),字仲武,号达夫,河北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唐朝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开元十九年(731),高适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诗。开元二十三年(735),高适应征赶赴长安,落第。开元二十四年(736)作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开元二十六年(738),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又曾旅居东平等地。天宝八年(749),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释】①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②元戎:主将。指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735)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③征戍:指远行戍守边疆

④和: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

⑤汉家:唐朝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下文“汉将”,用法与此相类。

⑥烟尘:烽烟和尘土,指战乱。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

⑦残贼:凶残的敌人。

⑧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重视在战场上纵横驰骋。

⑨赐颜色:破格赐予褒奖恩宠。

⑩摐(chuāng)金伐鼓:指击打钲、铙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指挥信号。摐,撞击。金,指军中作信号用的钲、铙等金属乐器。伐,敲击。

⑪榆关:古关名,即今山海关

⑫旌旆(pèi):旗帜。

⑬逶迤:舒展的样子。

⑭碣石:指碣石山。

⑮校尉:武官名,泛指统帅。

⑯羽书:羽檄,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⑰瀚海:唐代对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极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www.xing528.com)

⑱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

⑲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⑳胡骑凭陵杂风雨:指敌人侵犯,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凭陵,横行、猖獗。

㉑腓(féi):病,枯萎。

㉒“身当”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㉓铁衣:借指战士。《木兰辞》有“寒光照铁衣”。

㉔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玉箸,玉筷,此借喻眼泪。刘孝威《独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

㉕三时:早晨、午间、傍晚,代表一整天。

㉖刁斗:古代军中煮饭用的铜锅,夜间可用来敲打巡逻。

㉗李将军:指李广。善用兵,爱惜士卒,匈奴畏之不敢南侵,称为飞将军。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开元二十六年,有一位随从主帅张守珪出塞归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诸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大唐的边境燃起战争烽火,将领们辞家赴边抗击凶残的敌人。

男儿本就应在战场上纵横杀敌,皇帝又破格赐予他们褒奖恩宠。

将士们震响战鼓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舒展,军队穿行于碣石山间。

校尉急传羽书飞至边关大漠,匈奴单于的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之境。

边疆山河荒芜、满目萧条,胡人侵犯,来势凶猛如同风雨交加。

战士们在战场上奋死拼杀死伤半数,将领们却在营帐中寻欢作乐。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枯,落日下的孤城中战卒越斗越稀少。

边将们深受皇家恩遇,理应常思报国以灭边关之寇,如今却未解匈奴之困。

边疆的战士们戍关、征战已久,家中的亲人垂泪担忧。

少妇在长安城南处盼夫归来,愁绪满肠,远征战士驻蓟北仰望长空,回首相盼。

边境苍凉遥远怎可轻易来回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寂寥,相去万里,归期无望。

白日里见阵前乌云凝重,寒夜里听那更鼓声声更显凄凉。

战士们为保边疆以死相拼、浴血奋战,从来以命报国者岂是为求功勋?

你未曾见过那些奋死沙场的战士是多么惨烈,现在还在思念那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内容解析】

《燕歌行》可谓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传诵千古,绝非偶然。高适对边地军情常怀关念,于开元十五年(727)曾北上蓟门,后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却未能如愿。其作《蓟中作》中言:“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开元二十四年,张守珪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领赵堪、白真陀罗假托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整首诗主旨是谴责那些深受皇恩边关将领。他们享乐失职、骄纵轻敌而造成战争惨败,以致广大戍边战士饱受征战之苦,牺牲惨重。全诗写的是边疆战事,但其重点不在突出唐朝和其他边境民族的矛盾,而是以悲悯的笔触表达了对广大士兵和百姓的同情,并吐露了对失职享乐、不体恤兵士的将领的讽刺和愤恨。

诗歌前八句描绘了赴边军队的出师过程。“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点明了战争的方向和性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面看来是说边将去国赴边时的威武荣耀,深得皇家厚赏,实则已暗含着讥讽之意,设伏不显。其中“横行”一词本就意味着恃勇轻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两句展现了将领们出京赴边时金鼓震天的浩荡场面,可见当时将领们的骄纵之态,实则反衬之后交战惨败之状。“校尉羽书飞瀚海”,一“飞”字警示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可见“残贼”惊人威势。以上八句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接下来八句从“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展开对边地开阔、萧条环境的描写,营造出肃杀、冷峻的氛围。“杂风雨”描绘出“胡骑”来势凶猛,如疾风骤雨声势浩大。在这样的戮战之中将军们却依旧是与美人歌舞相娱,只留战士们以命杀敌,死伤惨重。在这样的对比中,鲜明地揭露军中将领的骄纵失职,及其与兵士们的深刻矛盾,这也正是交战惨败的原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是大漠边塞特有的景象,其中衰草、孤城、落日是环境的萧索,也烘托了经历惨败后士兵们的绝望失落、力尽心伤之感。“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两句直言边将们深受皇家恩遇,理应常思报国以灭边关之寇,如今却未解匈奴之困,就与前文出京赴边是将领们的“横行”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流露出诗人对将领们的讥讽与谴责。

其后八句描写战士们在边关的悲苦心绪和艰险处境,实际上是对渎职将领的审问和更深谴责。战士们“远戍辛勤久”,思妇在家中以泪洗面。城南少妇思人未归,蓟北征人绝域回首。边庭辽远、绝域苍茫,天涯相隔,何日再见?白日里两军交战阵前乌云凝重,更哪堪寒夜中更鼓凄凉。诗人在征人、思妇情绪的交错展现中让离别之苦步步深重,又以环境之凄凉、边战之危急加以烘托。

最后四句收束全篇。“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血战到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以死赴命,这种为国舍生的精神和勇气,岂是为了求取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勇毅?何等悲壮?这其中包含着诗人对戍边战士的赞扬与同情,也是对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将领的有力讽刺。淋漓悲壮的笔触中引出诗人的无穷感慨:“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汉朝飞将军李广威镇边北,处处体恤士兵、身先士卒,这与那些骄横、渎职的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在结尾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对比、谴责、讽刺、追怀之情皆在其中。

【章法点评】

对比鲜明,凸显主旨

高适的《燕歌行》不同于一般的边塞诗,并未一味地展现边地雄奇,抒写豪迈、悲壮之意,而是在诗中多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边地将士的真实状态,描绘边地战事,表达出讽刺、谴责之意和深广的忧思。“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是边将们出征时的威武声势,“美人帐下犹歌舞”“力尽关山未解围”是交战时将领们的骄纵享乐与戮战惨败之境。鲜明的对比中谴责了将领们有负皇恩,失职至败。战士们“半死生”“辛勤久”“空回首”,为国杀敌,浴血奋战,以命相拼,死伤惨重。这与将领们的荒淫骄逸形成对比,不仅仅是真实地写出当时军中的苦乐不均、将领不能够以身作则的现象,更从深层上反思了边战惨败的原因——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渎职、贪乐和腐败。思妇的以泪洗面、愁欲断肠与战士们日益增加的回首思乡之情形成对比,多角度地展示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心理创伤,其中也有着诗人对百姓的悲悯和关切之情,也是对造成此状的将领们的质问与谴责。唐朝边将的骄奢、腐败,置战士们生死不顾与汉将军李广的体恤战士、身先士卒形成鲜明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展现着诗人对李将军的追忆,更是对家国边战的深切忧思。全诗中多重对比的交织,展现了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