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江水采荷之美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江水采荷之美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涉江采芙蓉①,兰泽②多芳草。涉过江水去采芙蓉,大泽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之作。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过江采荷图。《涉江采芙蓉》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采用了这种“悬想”手法,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可见《涉江采芙蓉》一诗,虽有人称的变换,但全诗抒情主人公还是一致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江水采荷之美

古诗十九首

【知识积累】《古诗十九首》由南朝萧统从无名氏传世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所选十九首诗全部是古文人五言诗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高度评价《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从内容上看,《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诗的句首做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旧乡:故乡

⑥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和感情深厚。

⑧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译文】涉过江水去采芙蓉,大泽中长满了芳香的花草。(www.xing528.com)

采了芙蓉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却在远方。

回过头来遥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只怕要愁苦忧伤直至终老。

【内容解析】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经典之作。初读,似乎无须过多解读,即可明白它的内容旨要,就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之诗。但仔细品味却耐人寻味,意味悠远。

开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过江采荷图。时间应该是夏秋之交,此时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背景是水泽湖岸中长满了数不清的香草兰花,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喟叹之声冲出画面,镜头迅速拉近,集中在采芙蓉的愁眉之中。别人采下的芙蓉都要送给自己的心上之人,而我呢?所思念的人啊,你却在遥远的地方,怎能不叫人伤心呢。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突然空间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刚才那位拈花沉思的人了,而是身在“远道”、回望故乡的另一个人了,又好像是和刚才画面中的蹙眉愁思之人不可分割的、息息相关的对方。而此刻,这个人也正在遥远的异地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隔山阻水的浩浩烟云。这里镜头中的画面似乎又开始慢慢推远,那种埋怨路途遥远、渺渺无际的身影远离成一个渺茫的点,久久不能散去。

诗的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顺势而来,把彼此不能相见的愁苦,一个在家中采下芙蓉无人相送的孤独,一个遥在异乡漂泊不能团聚的忧伤,和盘托出,直抒胸臆。无奈啊,思念的苦也只能让人如此忧伤以致终老他乡。

【章法点评】

运用悬想手法,虚实结合

悬想手法,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通过虚实结合来表达超越时空的极度抒情艺术手法。张玉谷在《古诗赏析》中称为“从对面曲揣彼意”。有“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涉江采芙蓉》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采用了这种“悬想”手法,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全诗前半部分是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涉江采莲,以遗远人,既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又用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向远方之人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坚贞和守候,再加上“芙蓉”谐音“夫容”,所以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这位涉江采莲之人应该为女子。属于实写。从“还顾望旧乡”开始,后半部分则是虚写。这是女子思念丈夫情感达到了极致,就想象丈夫也在像自己思念他一样思念自己。可见《涉江采芙蓉》一诗,虽有人称的变换,但全诗抒情主人公还是一致的。因为有了这一变换,使得诗歌曲折有致,婉曲含蓄,耐人寻味。读者所感受到,此诗抒写的思念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悬想这种婉曲的艺术方式,整个诗歌的情感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终汇成了震撼人心的巨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