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色根据地的毛泽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见面与被征服

红色根据地的毛泽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见面与被征服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色根据地和毛泽东的名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西方人也不例外。他的名字叫埃德加·斯诺,刚刚30岁出头,是个颇具正义感的美国新闻记者。斯诺在苏区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人们用英文打出大幅标语:“欢迎美国记者来苏区调查。”1939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西延安第二次见到毛泽东。看来,斯诺已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毛泽东喜欢请这个年轻的外国人到家里吃饭。

红色根据地的毛泽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见面与被征服

红色根据地毛泽东的名字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西方人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共产党人都变成了“杀人越货,共产共妻”的“土匪”,而且,国民党对接近共产党的人一律按“赤色分子”对待,谁也不敢去冒险。但有一个勇敢的年轻人,他不相信种种道听途说的传言,也不怕国民党的威胁,下决心要到根据地看个究竟。他的名字叫埃德加·斯诺,刚刚30岁出头,是个颇具正义感的美国新闻记者。

1936年夏天,斯诺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了苏区。当遇到第一个红军的时候,他心里还直打鼓,听说红军不是“见洋人就杀”吗?但这个年轻的红军看起来还稚气未脱。

斯诺在苏区受到的欢迎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人们用英文打出大幅标语:“欢迎美国记者来苏区调查。”至于食宿方面,人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

1939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西延安第二次见到毛泽东。那一天,刚吃完晚饭,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来到斯诺的住处。

“我是毛泽东,欢迎你来苏区。”中年人说着,伸出宽厚的大手握住了斯诺的手。

斯诺几乎没有反应,他原以为见中共的领袖一定是很隆重的,他有点不相信毛泽东就站在他的面前。

“你可以先到处走走看看,和大家聊聊天,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再来见我。”毛泽东温和地叮嘱道,仿佛是对一个老朋友。

斯诺点点头,毛泽东便快步走了。这下,斯诺才回过神来,心里后悔不迭,怎么连毛泽东长什么样都没看清楚呢?

一天傍晚,斯诺正和几个新朋友一块儿散步,夕阳下人们都很悠闲平静。斯诺想,这和外面传说的苏区多么不一样,这里的气氛可真让人愉快。这时,斯诺看见路边有一个高个儿红军干部在和农民聊天,他显得很高兴,边说边打手势,不时地发出憨憨的笑声。斯诺不经意地问旁边的人:“这人是谁?”

“他就是毛泽东呀,你来不就是要找他吗?”

“哎哟!”斯诺叫了一声,他转头望着谈兴正浓的毛泽东,心想,真是不可思议,国民党悬赏25万元在捉拿他,他却没事人似的在大路上走来走去。斯诺越发想了解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斯诺在毛泽东的窑洞里见到了他。这回斯诺可要认真瞧瞧毛泽东了。在斯诺看来,毛泽东面容清瘦,如果有点胡子的话,很像废奴运动的领袖、美国著名总统林肯。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不修边幅的装扮,炯炯有神的双眼,他觉得这是一张精明的知识分子的脸。后来,斯诺在书中写道: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具幽默感……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的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他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兴趣的事。

看来,斯诺已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征服了。这种钦佩还来源于毛泽东对时事精辟的见解和论述。“赤匪”头子的形象完全改变了,毛泽东和斯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谈就是大半夜,直到天色微明。毛泽东是个习惯夜晚工作的人,斯诺也因为被毛泽东的话语吸引而忘记了困倦。(www.xing528.com)

从来不喜欢谈自己的毛泽东在斯诺的再三请求下,开始叙述自己坎坷的经历,每当说到牺牲的同志或者早年农民斗争中死人的事,斯诺就会看到毛泽东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斯诺也被感动了,虽然他并不十分理解毛泽东的感情,但他意识到毛泽东是一个有着真挚而深邃的情怀的人。

有一次,毛泽东又是谈到第二天黎明,斯诺都觉得有点顶不住了,但毛泽东苍白的脸上却毫无倦意,他吸着烟,一会儿坐下来,一会儿在屋里踱步,思路仍然十分敏捷。这时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也没有睡觉,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忽然,一只漂亮的飞蛾扑向蜡烛,掉在了桌上,毛泽东和贺子珍都像孩子似的叫起来,他们凑到灯下,仔细地欣赏飞蛾美丽的翅膀。毛泽东拿出一本书,小心地把飞蛾夹了进去。斯诺笑了,这么热爱生活的人,哪有一点国民党宣传的“恐怖”色彩啊?

毛泽东喜欢请这个年轻的外国人到家里吃饭。饭菜很简单,有点肉就算是“打牙祭”了。但辣椒是不可缺少的,毛泽东吃起辣椒来很“火暴”,有时干脆大口往嘴里送。斯诺可不敢仿效,他问毛泽东:“您就这么爱吃辣椒?”

“爱吃辣椒的人革命呀。”毛泽东随口风趣地答道。

“这我倒没听说过。”

“我们湖南人爱吃辣椒,出了好多革命家,还有,在世界上,那些爱吃辣椒的民族都是革命的,法国、西班牙、墨西哥、俄国……”

“可是,”斯诺反驳道,“意大利人也爱吃辣椒,他们怎么不革命,反倒出了个法西斯疯子墨索里尼呢?”

毛泽东哈哈地笑了:“我说不过你,我认输。”顿了一下,毛泽东说:“不过,你没听说吗?辣椒是穷人的荤菜呀,红军的生活是很艰苦的。”

“这我都看到了,我感到国民党的说法有很多不实之处,红军是很朴素和爱护老百姓的。”

毛泽东放下筷子,激动地说:“是啊,这正是我们得民心的基础。贪污、贿赂、敲诈,那是国民党干的事,红军是不能做的。我算是共产党的要人吧?可我每个月的津贴也就五元钱,比普通战士拿得还要少。”

斯诺陷入了沉思。他从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非凡的力量,那就是真诚地献身于正义的事业,把个人私利抛在脑后,这种热情和希望是不可战胜的。后来斯诺写道:“我和红军相处的四个月,是一段极为令人振奋的经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过那样的感受了。”

秋天,斯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苏区。回到北平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写作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地反映了苏区的面貌和毛泽东的品格。书在伦敦出版后,马上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斯诺虽然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始终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十分友好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多次访问过中国,而毛泽东则成了他在中国最好的朋友和知音,从毛泽东的身上,斯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力量,看到了中国革命必胜的前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