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ESG投资,首先必须对市场参与者有所理解,其中包括资产所有人和资产管理人。因此,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华夏理财和深高金、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等机构对国内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中基协,2020;华夏理财和深高金,2020;中国责任投资论坛;2020)。
三家机构调查的对象虽不尽相同,但反映的现象却相当一致。无论是中基协以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为主的调查、华夏理财和深高金以公募基金和证券公司为主的调查,还是中国责任投资论坛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调查,都有高达85%以上的受访者表明,对ESG“没听说过、听过但不了解或尚未行动”。
这些自认不了解或欠缺ESG投资经验的受访者,本质上是传统型的资产所有人或管理者(以下统称“投资人”),不应被归为“ESG投资人”。但令人费解的是,三家机构竟然对“非ESG投资人”追问ESG投资的驱动力,而可以复选的选项中有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符合价值观、顺应监管趋势、建立品牌声誉等。在此,三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又相当一致,受访者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符合价值观等三项为ESG投资的主要驱动力。
这种做法可类比于对消费者进行冰淇淋偏好的调查。当九成受访者表明“从未吃过冰淇淋”时,问卷竟追问其偏好的是核桃口味还是草莓口味,造成消费者只能凭想象答复,结果令人质疑。
问卷对ESG偏好的调查不仅“所问非人”,题目设计也并不周全,未能瞄准“吃过冰淇淋”的ESG投资人进一步挖掘偏好,理解其在收益、风险和价值观之间的取舍。特别是,这类调查不仅要理解投资人是否偏好ESG绩效好的企业,诸如碳排量低、供应链管理好、会计透明度高的企业,还要发掘这种偏好是否独立于风险和回报之外。(www.xing528.com)
更具体地,传统投资是在由风险和回报所形成的两维空间下进行,投资人依据能提高回报、降低风险,或是优化由这两者形成的夏普比例,从而对资产进行选择。相较之下,ESG投资是在由风险、回报和ESG绩效所形成的三维空间下进行,投资人在高回报、低风险和高ESG绩效三者之间做出最优选择,而这又可简化为在夏普比例和ESG绩效之间做选择(Pedersen等,2021;Cole等,2018)。因此,这里真正的关键在于,投资人是否愿意为了支持ESG表现好的企业而牺牲部分回报或接受更高风险(Riedl和Smeets,2017;Barber等,2021)。
换言之,对于吃过冰淇淋的消费者,他既喜欢核桃口味也喜欢草莓口味,但问卷调查应该发掘他在两者之间的折抵,譬如当多吃一匙核桃冰淇淋时,他愿意放弃几匙草莓冰淇淋。
熟悉经济学的读者必然可看出,上面这种折抵(trade-of f)是反映投资人ESG偏好的无差异曲线背后的重要理念。ESG投资里的权衡存在于夏普比例和ESG绩效之间:投资人偏好更高的夏普比例,也偏好更好的ESG绩效,但两者不可兼得时,牺牲前者来换取后者才真正反映出ESG对于投资人的价值(Riedl和Smeets,2017;Hartzmark和Sussman,20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