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ESG金融:探究其影响力

ESG金融:探究其影响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力的评估涉及因果的关联,但这种关联通常不能直接得知。确认因果关系的困难,也发生于ESG影响力的认定上。有时是企业产品的后果未能在短期中被观察到,以致因果关系被忽略了。但ESG影响力相关之因果关系的确认必须仰赖各领域的研究发现,特别是社会科学下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这种数据库过去不存在,但近年欧美有实践者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建立了ESG因果数据库。

ESG金融:探究其影响力

影响力的评估涉及因果的关联,但这种关联通常不能直接得知。在此,我们真正想评估的是ESG影响力,但从企业的行动到影响力,其间有一连串步骤,包括行动(activity)、投入(input)、产出(output)、后果(outcome),最后才是影响力(impact),如图1所示(Brest和Born,2013;Ebrahim和Rangan,2014)。

图1 企业的行动到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之间有一连串步骤

以这些步骤而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差异应该很容易分辨,而产出和后果之间的差异,一般也不难判断。但后果与影响力之间,就比较难有明确的区分标准。重要的是,通常企业披露的或数据商提供的是产出,而非结果或影响力。譬如,当手机制造公司披露“手机生产数量”、汽车制造公司披露“汽车生产数量”时,这明显是产出的量。无论结果或影响力,都应该比这更进一步:使用手机带来的便利性才是“后果”,使用汽车节省的交通时间也是“后果”,而这些便利性及时间节约的增产才是“影响力”。

无论是后果或影响力,都涉及一些因果关系。确立因果关系向来很难,背后缘由很多。有的是后果没法得知,有的是后果难以在短期中被观察到,有的是观察到的后果中有干扰因素。此外,用以支持因果关系的证据有严谨度差异,而证据要多强才能用来确认因果关系呢?

以生产药物的公司而言,药物产品与治愈疗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常通过某种比较来证明。下图由严谨度最低的方法依序而上,最低是“没有比较”,在不做任何比较的情况下,仅从正面效果本身来理解干预的效果。较好的是与“基准线”对照,把实验组的结果与类似组的先前结果相比。更好的是“倾向得分比配”,把接受实验者与未接受实验者的情况相比。再上一级的是“随机对照实验”,依随机取样法找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最好的是“元分析法”,针对多项随机对照实验的结果进行全面性分析。(www.xing528.com)

确认因果关系的困难,也发生于ESG影响力的认定上。有时是企业产品的后果未能在短期中被观察到,以致因果关系被忽略了。譬如,新研发的药物就多次发生这种情况,硅胶气胸填充物的致癌后果就是知名案例。有时与支持因果关系证据的前后不一致有关,微额贷款是另一个知名案例。早年严谨度较低的一些研究肯定微额贷款的扶贫影响力,但后来RCT研究却发现其影响力无足轻重,从而否定了先前被认定的因果关系(Banerjee等,2015)。

图2 因果证据的严谨性(由低到高)

无论认定因果关系有多难,这种认定是影响力评估的先决条件。但ESG影响力相关之因果关系的确认必须仰赖各领域的研究发现,特别是社会科学下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当把这些领域下因果关系的研究发现汇整为数据库后,就能形成ESG影响力评估的依据。

这种数据库过去不存在,但近年欧美有实践者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建立了ESG因果数据库。在持续优化下,未来这种数据库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