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ESG评级:技术角度与新世纪金融

ESG评级:技术角度与新世纪金融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技术角度看ESG评级的分歧,学者、业者及政府监管者都有涉入。它由博格教授领衔,通过对KLD、Sustainalytics、Vigeo-EIRIS、Refinitiv、MSCI和SAM等六家欧美的ESG评级机构,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例如,MSCI的ESG评级分为3个维度,10大主题,37个关键议题。主题覆盖差异会导致最终ESG评级的差异。各家ESG评级机构在指标选取上的差异,同样会产生影响。

ESG评级:技术角度与新世纪金融

从技术角度看ESG评级的分歧,学者、业者及政府监管者都有涉入。技术本身不涉及价值观,它造成的分歧比较可能通过标准化要求和监管流程来统一,故这个视角有政策意涵,例如对ESG评级行业设置准入条件并进行监管、对评级制订标准框架等。

针对造成评级分歧的技术面原因,学者做了很多研究,而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层层混淆”专项为代表。它由博格教授领衔,通过对KLD、Sustainalytics、Vigeo-EIRIS、Refinitiv、MSCI和SAM等六家欧美的ESG评级机构,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对分歧来源进行解析后,博格教授归纳出主题覆盖差异、指标度量差异和权重设置差异三个来源(Berg等,2019)。

首先是ESG主题覆盖存在差异。ESG评级虽然主要考虑E、S和G三个维度,但每个维度下的议题却各有不同。例如,MSCI的ESG评级分为3个维度,10大主题,37个关键议题。富时罗素的ESG评级在3个维度下面,有14大主题,300多个指标。路孚特的ESG评级则包含10大主题,450多个指标,而CDP则只关注环境维度,下设3大主题。

以环境维度为例,MSCI的ESG评级关注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污染及废弃物、环境机会四个主题,而富时罗素的环境维度则包括气候变化、污染及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供应链。CDP则关注气候变化、森林资源、水资源安全三大主题。依此可见,富时罗素单列的生物多样性主题,MSCI却并未涉及。主题覆盖差异会导致最终ESG评级的差异。

表2 MSCI、富时罗素、路孚特、Sustainalytics和CDP的ESG评级框架

(续表)

其次是指标度量存在不同。针对同一议题,指标选取也出现差异。譬如,员工管理可以员工流失率指标来看,也可以员工满意度或劳动纠纷指标来看。又譬如,商业道德是从企业政策来看,还是事件发生频率?各家ESG评级机构在指标选取上的差异,同样会产生影响。(www.xing528.com)

再次是权重设置的差异。不同ESG评级在权重设置上也各有不同。MSCI会考虑各议题对公司及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如果影响程度大,实质性发生快,MSCI会给予该议题更高的权重。国内的商道融绿则根据行业,设置了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并给予不同权重。

博格教授的研究发现,在三个来源里,ESG评级分歧主要由主题覆盖差异和指标度量差异所形成,而权重设置差异则比较次要。这个研究目标恢宏,但主要围绕着表象做分析,而未能再深入一层,追究达成评级一致性是否需要满足一些先决条件。

针对于此,杜克大学伽特奇教授的研究就提供了更深一层的洞见。他先提出评级一致性的两个先决条件:共同的理论架构(common theorization)和共同的度量(common surability),再以六家评级机构为对象,检视这两个条件是否满足(Chatterji等,2016)。

简单地说,共同的理论架构关乎评级机构是否有共同的想法,譬如什么构成“有担当的企业”,而在此基础上形成所关切的概念和维度。共同的度量关乎评级机构是否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度量同一现象,譬如对于失责行为的度量是以定性为主,抑或以定量为主。当这两个先决条件都成立时,各评级就可能达成一致性结果,反之则不然。当伽特奇教授把六家机构的ESG评级放在这个框架下检视时,发现两个条件都不成立,因而导致了现实世界里的评级分歧。

得到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因为光是从表面看,对于什么构成“有担当的企业”,大陆法系下评级机构的看法就和英美法系下评级机构的看法不同。更具体地,针对企业承担责任的对象,大陆法系倾向于多方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顾客、员工、股东等,而英美法系则倾向于独尊股东。法源不同会影响评级机构的看法,造成大陆法系下之Sustainalytics和英美法系下之MSCI,其评级项目重点和最终结果都产生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