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的不同可能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及ESG投资策略异质性有关。
从研究主体看,主要有学者和业界专家两类。学者研究一般不涉及利益关联,且受惠于同行评审制度,必须针对评委意见一再修改才能获得学术期刊登出,故其研究结果相对客观可信。业者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常有预设立场,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不免做出偏误的选择。因此,当业界专家的报告是为了营销一只ESG基金时,其观点会更加追捧“ESG投资有超额收益”。
事实上,这种偏颇不只对“ESG投资有超额收益”成立,过去也发生于主动被动管理之争。学术研究结果指出,当投资于低费率的指数基金时,其绩效表现胜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这个结论显然不利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销售,故行业报告会反驳学者观点,强调主动管理的价值。
从研究方法看,即使不存在立场问题,也会存在研究方法问题。如上所言,样本选取、模型选择等方法学相关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研究结论。譬如,样本选择会有幸存者偏差问题,样本区间和长度也会影响结果,而模型的优劣更决定了最终结果的可信度。
市场派为了说明ESG投资可以产生超额收益,常见做法是拿ESG组合的走势图与基准指数的走势图对比。如果ESG组合的收益率更高,就说明ESG投资具有超额收益。
但是,只和一个基准指数相比,这是单因子模型下的超额收益,并不是真正的超额收益。ESG投资真正的超额收益,是四因子模型下的alpha,是从原始回报中剔除了市场、规模、价值及动量这四种因子后的剩余收益。当使用单因子模型来计算超额收益时,其剩余收益掺杂了规模、价值及动量这三个因素,以致无法分辨它是否真由ESG投资所贡献。(www.xing528.com)
举例来说,ESG投资以负面剔除法或正面筛选法形成的组合,可能保留了市值较大的公司,而剔除了市值较小的公司,背后原因与大公司的ESG评分更高有关。此时,当通过单因子模型计算alpha时,“超额收益”可能由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所造成,而未必真源于ESG投资策略。
图1 市场派常用单因子模型来计算alpha
从ESG投资策略的异质性来看,其实ESG投资有七种投资策略,基金管理人使用各策略背后的原因有所差异,忽视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而泛论ESG投资的超额收益,可能指鹿为马,导致欠缺意义的结论。
特别是,围绕着筛选法所做的学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理由与这种ESG投资策略的驱动原因有关:当剔除是基于信仰与价值观时,往往具有不可妥协的性质,其重要性远远超乎投资回报的考虑。但针对ESG整合法与积极股东法所做的研究,常得出ESG投资可贡献于超额回报的结论,理由涉及这两种ESG投资策略的驱动原因与实践方式。ESG整合法之所以把实质性ESG因素融入传统的投资模型,原本就着眼于提高收益,而积极股东法以影响实体企业的ESG实践为目标,最终也可能因发挥积极效应而产生超额收益。
因此,我们很难断言,ESG投资可以贡献超额收益,答案视具体情况而定。倘使ESG投资未必能获得超额收益,这类投资有什么意义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