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债券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债券、转型债券等,当ESG投资者对其投资时,在获得票息的同时还能提高环境和社会效益。主题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差异在于募集资金的用途。但投资者参与主题债券时,如何确保其募集资金如其所愿,用于支持特定项目呢?
有关于此,国际上迄今所仰赖的是一套去中心化的自愿性规范系统,以及相应的评估、认证及核实等流程,其中包括对债券主体资质的界定、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定、对项目挑选与评估的流程设定以及相关的披露要求等。
以主题债券中发展最早的绿色债券为例,它涵盖“绿色”与“债券”两个维度,前者必须仰赖科学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则必须符合资本市场的债务工具要求。更具体地,绿色资质必须由科学家依科学证据予以界定,故目前国际上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的《气候债券标准》为准,其中界定了交通、能源、水资源、建筑等具有绿色潜能的八大领域(CBI,2018)。但债券所募资金必须符合债务工具在投向、偿付等方面的要求,故目前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为准,其中包含了资金用途、项目遴选、资金管理及披露报告等关键要素(ICMA,2021)。
除了国际公认标准外,各国可依其国情特殊性,发展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主题债券标准。人民银行于2015年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就属这种性质。但随着国家碳中和目标,国内对绿色债券拟定了更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而反映于2021年4月人民银行、发改委及证监会联合发布的新目录(人民银行等,2021)。
现实世界里,需要资金的新领域持续浮现,须界定的主题范围扩大,演化出更多主题债券类别。譬如,2020年年底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气候转型债券金融手册》,以巴黎协定的“2度C”为目标,针对拟募集绿色转型资金的企业而发(ICMA,2020)。该手册在绿色转型框架下,明确界定了资金用途,以发行者的气候转型策略及治理、商业模式的环境实质性、气候变化策略之目标及路径的科学依据、执行透明度等四项为关键。(www.xing528.com)
由于主题债券依据一套自愿性规范系统来运作,故针对所募资金是否真能推进该主题,一直存有疑虑(Flammer,2021)。而这涉及主题债券的绩效度量问题。譬如,当绿色债券所募资金投向某绿色项目时,该项目的绿色绩效如何度量?是否以其降低的碳排量、净化的水资源量,抑或发行方的ESG评级呢?另外,绿色债券是否应持续披露其绿色绩效的改善,以供投资者参考呢?
国际投资者虽然关切各类主题债券的“主题真实性”问题,但除非能找到合适的环境及社会绩效度量,否则这个超越收益及风险的新投资维度,仍会继续成为关注重点。
此外,主题债券的类别虽已多样化,但市场规模及投资者结构却未尽如人意。在国内,2019年底绿债的累计发行规模为1.1万亿元,存量为9 772亿元。以该年底国内债市存量的96万亿计,绿债占比仅约1%。从投资者结构看,商业银行的绿债持有量占比为52%,其次是广义基金,占比为34%。因此,绿债市场在规模及投资者多元性方面占优,未来发展空间甚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