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的ESG变革,应从何处入手呢?世界上有几套知名的ESG评级体系,包括MSCI、Sustainalytics等。打开任何一家的ESG议题表,发现真是琳琅满目,范围广、议题多。譬如,MSCI的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评级,就把ESG视为一个拥有3维度、10主题、37议题的庞大系统。但是,一家企业能致力于所有的ESG议题吗?还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选择性地聚焦于某些特别相关的ESG议题呢?
从整体社会角度看,ESG实践都应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至少可守住“不伤害他人”的底线。但是,当人力、财务及时间资源都有限时,企业的ESG实践不可能涉及所有的ESG议题,而应聚焦于某些对它攸关重大的特定议题。攸关重大应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相连,常涉及这些相关方的权力、身份的正当性、诉求的紧迫性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都落在企业的财务绩效上。
那么,企业如何发掘与它攸关重大、会影响其财务绩效的ESG议题呢?事实上,ESG议题虽多,但各议题对不同行业下的实体企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譬如,S维度下的数据安全性对通信行业攸关重大,但对农产行业则否。反之,E维度下的土壤保护对农产行业就攸关重大,但对通信行业则否。现实世界里的很多案例,更凸显了企业对某些攸关重大的ESG议题疏失时,其财务绩效会受到损伤。(www.xing528.com)
对于各行业攸关重大、会影响财务绩效的ESG议题,可持续会计准则理事会(SASB)已经从经验中归纳出一些通则,进行梳理,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更具体地,ESG议题可分为实质性(material)与非实质性(nonmaterial)两大类议题,而分类重点落在财务表现和运营绩效上:实质性ESG议题对企业绩效会产生影响,而非实质性ESG议题则影响甚微(Khan等,2016)。
依据这个框架,可持续性议题可分为环境、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商业模式创新、领导力和公司治理等五大类,其下可再分为26个子议题,包括空气质量、企业伦理、商业模型的稳健性、用户隐私等。另一方面,行业可分为食品饮料、健康医疗、基础建设等11个主行业,其下再分成77个子行业。基于这个框架,SASB制订了一份实质性地图,把各议题对11个主行业的实质性分成三个等级:对行业下全部公司都有实质性、对行业下多数公司有实质性、对行业下少数公司有实质性[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