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星巴克:新世纪ESG金融的平衡实践

星巴克:新世纪ESG金融的平衡实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各行业中的大企业通常最早回应新范式,主动做出改变,星巴克亦然。各界对星巴克的批评,与本文相关的有两点,一是利益冲突,另一个是锦上添花。在利益冲突方面,有批评者指出,星巴克既是C.A.F.E.标准的推动者又是执行者,存在一定的问题。致力于平衡经济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倡议,有几点特质。

星巴克:新世纪ESG金融的平衡实践

新时代浪潮下,各行业中的大企业通常最早回应新范式,主动做出改变,星巴克亦然。在咖啡行业里,星巴克最早启动可持续发展里程,但在过程中,它的可视度高,获得的关注比较多,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

各界对星巴克的批评,与本文相关的有两点,一是利益冲突,另一个是锦上添花。在利益冲突方面,有批评者指出,星巴克既是C.A.F.E.标准的推动者又是执行者,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锦上添花方面,有批评者指出,可持续债券的资金主要用于咖啡采购,用在农艺研发、普惠金融等方面的都微乎其微,故有装点门面之讥。

另一些批评者则针对提供“独立意见”(independent opinion)的外部机构,质疑其独立性:他们的意见可信吗?还是在替企业有疑虑的行为背书呢?在以上所言情况里,外部机构包括审核星巴克伦理采购的第三方认证组织SCS Global Services,审核其可持续债券框架的第三方评级组织Sustainalytics,以及对其债券资金用途提供意见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Sustainalytics,2019)。

针对这项批评,凡是了解这类流程的人士都知道,任何使用者付费的服务,不免多少带有背书的成分,而难以完全中立客观。这种制度广泛应用于债信评级、股票分析师报告、企业财务审计报告等,而过去也的确发生过严重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一些相关改革。不过,除非能够设计出一套足以有效防弊、可行性又高的新制度,否则市场上仍将沿用现有制度。不过,有牌照的认证、评级及审计组织,一般都会为了自身声誉而尽量避免利益冲突。

事实上,这些批评有时过分激进,而不宜据以否定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在新时代,当企业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须对多种利益相关方负责时,就不可能再奉持傅利曼教授的名言,不能再以增加盈利为唯一的企业社会责任。取而代之的关键责任,是求取平衡:企业在盈利与社会良心之间求取平衡,在为股东增加价值与为农户谋求福利之间求取平衡,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顾客商品多样化之间求取平衡,等等。

但是,平衡不容易做到,人世间也难有绝对的平衡,只有相对的平衡。以平衡经济行为与可持续发展为诉求的各种倡议,也是在为相对平衡而奋斗。这类倡议很多,咖啡行业有C.A.F.E.,棕油行业有可持续棕油圆桌会议(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Palm Oil,RSPO),森林行业有可持续森林倡议(Sustainable Forestry initiative,SFI),金融行业有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Martens等,2019;Dentoni等,2019;Moog等,2015)。(www.xing528.com)

致力于平衡经济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倡议,有几点特质。第一,它们是自愿性准则,有伦理约束性,但没有硬性法规的强制性。因此,违规者接受的是伦理制裁,而非法律制裁。第二,它们都有相应的商业化认证系统,为合格产品贴标,而C.A.F.E.贴标咖啡、RSPO贴标棕油等都是例子(Bowler等,2017)。第三,它们都不是行业下唯一的标准,而面临其他差异化标准的挑战。譬如,C.A.F.E.对标的Fair Trade Coffee,就是以国际公平贸易组织的标准来生产。

这些特质蕴含的后果,可以分别从正面或负面角度来看。譬如,自愿性标准是以高于法规标准的方式鼓励同行切磋琢磨,共同向善。但是,当一套自愿性伦理标准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商业问题时,盈利因素不免增添了复杂性,使原本单纯的伦理患得患失,锱铢必较。

这更凸显了一个事实:身处可持续发展挑战下的当代企业,必须同时为多种利益相关方谋福利,而如何在其间求取平衡是一个关键。这种平衡的求取是恒久的考验,也是持续学习的历程,而唯有能在盈利与社会良心之间权衡兼顾的企业,才能获得社会最高的认同。

[2020-5-22首发于FT中文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