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gender)指文化传统中对于女性特征和男性特征的设定。与我们从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可以分辨出的外形和结构的差异)和第二性征(男女到青春期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物特征)分辨一个人的生理性别(sex)一样,人们也可以从第三性征,即性别气质(又称性别差异或性度)来区分一个人的社会性别。狭义上的性别气质概念只包含对男性/女性的性格与行为风格的描述,广义的性别气质概念则包括对男性/女性的性格与行为风格、角色和地位的描述。正如美国激进女权主义代表米利特(2000)在《性政治》一书中所指出的:地位是政治的方面,角色是社会学的方面,狭义上的气质则代表心理学的方面,这三个方面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因此笔者所使用的“性别气质”一词,指包含性格与行为风格、角色和地位三个角度的广义概念。
在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里,性别气质被划分成稳定的、固化的、二元对立的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sculine)和女性气质(femininity/feminine),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又译作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根据斯彭斯(Spence)与黑尔姆赖希(Helmreich)在1974年编制的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 Sex Role Inventory,或称性别基模)(佟新,2011)以及对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归纳,笔者将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归纳、总结为表1-1。此表中性别气质的描述,将被笔者运用到研究中。
表1-1 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归纳(www.xing528.com)
上表直观地反映出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把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截然对立起来。佟新(2011)简化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特点,指出,“男性气质固化和稳定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成分:地位、坚强和非女性化。地位代表功成名就和受人尊敬,是社会成就取向;坚强代表力量和自信;非女性化则是避免女性化的活动。女性特质反衬了男性特质,男性不能依赖、软弱、温柔等;男性气质总是与雄心勃勃、大胆、争强好斗、具有竞争力联系在一起”。
虽然女性气质的内涵不断变化,但其固有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与家庭相关的一切,温柔、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一切与男性气质对立的特征,因此女人总是与羞涩、腼腆、胆小、多愁善感、温柔联系在一起。贝姆量表分别使用“有男人味的”和“有女人味的”来描述男女两性的性别气质,造成界定上的模糊。根据“masculine”“feminine”的释义,以及佟新等人对性别气质的描述,笔者认为,“有女人味的”指的是行为、性格、衣着以及外貌上的非男性化,如纤细的身材,光滑、嫩白的肌肤,使用珠宝和化妆品等来装饰自己。而“有男人味”的则与之相反,如满身肌肉的强壮身材。由于这两个概念和表格中关于性格与行为的描述重复,在后面的研究中,笔者用这两个概念特指形象衣着与外貌的描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