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统先全集(第1卷):超越现实与美感经验

傅统先全集(第1卷):超越现实与美感经验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感经验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要超越现实,不沾实用的。注重现实,计算功用的便是俗;超越现实,不沾实用就是雅。一件俗不可耐的事实经过一种化装之后超越了现实,加上音韵,便可成功美感的对象。以后一种情形而论,这个对象有一种内在的价值,它是超越于现实生活世界以外的。例如中国旧戏中的人物,穿着高底鞋子,画着面谱,对白有一定的腔调,关门只要做一种关门的手势,骑马只要有一根马鞭,这都是使观众超越现实的办法。

傅统先全集(第1卷):超越现实与美感经验

当两个人一同欣赏一幅仕女画的时候,假使某甲说:“这画生动传神,笔法细致”,或者他整个心灵凝注在这画上面,作一种无言之美的享受,我们就说这人很高雅。假使某乙因此动了邪念,想入非非,或者说:“这女子多肉感啊!”我们就说他俗不可耐,这种俗人是取现实态度的。所谓现实有两种意义:(一)一件东西是合符实用的;我们看见了一所幽静的别墅,就想去住些时日,这是实用的态度。(二)一件东西非常逼真,我们把它视为真实的事物,这是现实的态度。美感经验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要超越现实,不沾实用的。注重现实,计算功用的便是俗;超越现实,不沾实用就是雅。例如杜牧之的《歏花诗》云:

“自恨寻芳到已迟,昔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我们可以假定这位诗人每年喜欢到山野里去探梅,往年去的早,所以梅花多含苞未放。谁知今年去的太迟,梅花经过风吹雨打之后,绿叶已成荫,子实满枝,欣赏梅花的兴致已经索然无味了。这种用平常的话表达出来,已失去诗歌中音韵节奏之美,但态度超俗,用意尚雅。照第二个解释,这位诗人乃是寻花问柳,所谓寻花问柳还说得太雅,其实他就是追求女性。希望色欲。往年见少女尚未成年,颇似含苞未放。等到现在他跑去找这位姑娘的时候,只见她已经结了婚,受着她丈夫的蹂躏,而且子女成行,憔悴不堪了。这便是从实用的观点去说明,真可谓俗不可耐。一件俗不可耐的事实经过一种化装之后超越了现实,加上音韵,便可成功美感的对象。

我们注意所知觉的对象,这或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达到某种目的,或能阻碍我们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因为它本身使我们感觉兴趣。以前一种情形而论,这个对象有一种有工具性的价值,它属于现实生活世界里面。以后一种情形而论,这个对象有一种内在的价值,它是超越于现实生活世界以外的。在美感经验中的对象,一定是从现实生活世界推开到相当的距离的一种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例如当我到圣约翰大学去教书的时候,我每天要穿过兆丰公园。兆丰公园在我的生活中成功了一种交通工具,因为假使不穿过公园我将绕道走过更远的途径。有时当我远远听见校内已经敲了上课钟而我还在公园里的时候,我甚至于会痛恨公园里面有这样长一条路阻碍着,使我不能立即达到课室。于是这个公园成功我生活中的障碍。但是每当我悠闲无事在公园里面漫步的时候,心旷神怡,于是发生了一种美感。这时候,我们注意到公园花木的本身,而不把这公园视为生产工具的一部分,这就会产生美感。

因此,在美感经验中,我们在心理上要采取一种与现实生活有若干距离的态度。这在美学上有人称为“心理上的距离”。假使自然界使我们发生美感,我们对于它一定要有一种心理的距离,不使其太接近现实生活。假使一个对象或一种动作要成功一种艺术品,它一定是超越现实,不沾实用的。所以艺术品不能太逼真,不能引起我们的现实的欲望。声音、颜色、形态最不接近实用生活,所以音乐、图画、诗歌最易成功艺术。戏剧最接近实际生活,它最易堕于流俗而失去我们的美感。总之,艺术品之所以能够产生美感,它每每是保持相当的心理上的距离,使我们能够在实用圈子的外面欣赏我们的知觉世界。

国画的妙处在于重写意而不重远近阴影大小比例。宗白华先生在他的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一文里面说:

“中国画自有它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情调,一贯相承。至宋、元山水画花鸟画发达,它的特殊画风更为显著,以各式抽样的点渲皴擦摄取万物的骨相与气韵。其妙处尤在点画离披,时见缺落,逸笔撇脱,若断若续,而一点一拂具含有气韵。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相的写实,超脱而浑厚。大痴山人画山水苍苍莽莽,浑化无迹,而气韵蓬松,得山水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荒率处,最为得神。”

又清、沈宗骞在他的《芥舟学画编》里面说:

“惟能避俗者而后可以就雅也。是汨没天真者,不可以作画。外慕纷华者,不可以作画。驰逐名利者,不可以作画。与世迎合者,不可以作画。志气惰下者,不可以作画。此数者,皆沉没于俗而绝于雅者也。”

中国的文艺家描写性的故事最能引起美感而不引起性感。如“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鱼水得和谐”;再如新娘用的面盆上画着一个小麻雀停在一枝桃花上,旁边题着两诗:“桃源自是非尘境,飞入林间鸟亦仙”。这都是把最切身的事情用丰富的暗示力和象征力,而放置在相当的心理距离上,使人发生一种美感,这便是艺术的成功处。戏剧最近于人生,所以剧作者和表演者都要设法在观众的心理上建立相当的距离。例如中国旧戏中的人物,穿着高底鞋子,画着面谱,对白有一定的腔调,关门只要做一种关门的手势,骑马只要有一根马鞭,这都是使观众超越现实的办法。现在新兴的话剧比较受西洋写实派的影响,无论在布景、灯光、台词、表情方面,都比较逼真。但是好的写剧家和导演,仍设法使观众有一种心理的距离,例如台词富于文艺的风味而不用太通俗的土白,表情多少有几分夸张性,剧情不是尽人皆知,一目了然而包含有若干出乎常情的曲折。这都是在心理的距离上用功夫。有一位剧评家批评一个剧本说:“那戏里面既穷苦又愚笨的老太婆,绝对说不出这样文雅而有艺术性的词句。”其实,这位剧评家不懂得“心理的距离”这个原理。

但是心理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心理的距离,太近很容易使我们回到实用的世界,处处想把艺术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欲望发生关系。例如有许多淫秽的绘画和小说戏剧,其中也未始没有美感,不过因为它太现实了,它所唤起的实用感比美感强烈,它们便消失了艺术的本质。有人看《三国志》,每见曹操两字便用一枝燃着的香把它烧去,因为曹操是一个奸臣。这位读者便已落于实用世界,不能与言艺术。据说从前有一位知县,看《风波亭》一剧,其中秦桧角色扮演逼真,奸雄个性,惟妙惟肖。这位县老爷看到他谋害岳飞的时候,立即吩咐左右:“秦桧这人实在太可恶,你们替我把他抓下来重打一顿!”台上的秦桧便说:“我乃当朝一品宰相,而小小七品县令爷,焉敢如此无理,我必将尔撤职查办。”知县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说道:“你是假丞相,我是真知县!”在这个笑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位知县和扮演秦桧的人都回复到现实的世界,弄假成真,没有心理上的距离。其间当无美感可言。

至于心理距离太大,离开现实世界太远,这也不足以使我们发生美感。西洋画里面的立体派和未来派,只求把一点模糊的印象用许多线条颜色配成一种局格,这因为在我们心理上的距离相隔太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对它根本就不能发生美感。我看见过一幅立体派的画,其中只看见某种荫影配合的许多小方块,它在我的视觉器官的肌肉上,也许会引起相当的舒适感,但是我一点不知其美在何处。后来读到作者的注解说那是一个舞厅,里面有许多人在跳舞。我们看的人并得不到这样一种感觉。爱尔兰的小说家乔哀斯(James Joyce)写过一本梦境的小说,其文句不拘文法,其立意又一任断续的幻想,使读者如堕五里雾中。例如全书的第一句是:“River run, past Eve and Adam’s, from swerve of shore to band of bay.”(河流,过了夏娃的和亚当的,彼岸之弯到弯之曲。)末一行是“A way a lone a last a loved a long the.”(一路,一独,一后,一被爱,一长这)。这离现实太远,不知是什么意思。再如李义山有《圣女祠》的诗一首云:

“松篁台殿蕙兰怅,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www.xing528.com)

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宁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诸君知道李义山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回事吗?老实说,这是描写他和尼僧道姑通私情的心理。那著五铢衣的崔罗什就是女尼,那松篁台殿和龙护瑶窗无非是庵庙而已。假使我们不做一番考据的功夫,谁能欣赏他所要表达的那种和女尼谈情趣的美感呢?不过这首诗的辞句音韵还能给我们另一种美感。最近我在小报上看到一首新体诗,可说是心理的距离相隔太远的一个好例,抄录如下:

“拿手杖的鱼,

吃板烟的鱼,

不可思议的大邮船,

驶向何处去?

那些雾,雾的海。

没有天空,也没有地平线。

馥郁的是远方和明日。

散步的鱼,歌唱。”

假使没有这位所谓诗人的自注,谁也不能想象这拿手杖、吃板烟的鱼就是他尊驾本人,谁也不能解释那雾海中的大邮船就是目前一片茫茫的黑暗社会。这绝不能使读者产生美感,根本就不是艺术品,因为太超过了现实,使人们觉得如堕在他雾海一样,不知所云。

总之,美感经验的发生一定是在适当的心理距离,这距离不离现实生活太近,也不相隔太远。“不即不离”,“恰到好处”,是美感经验最高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