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觉论之批评:依据七点认识知觉论的弱点

知觉论之批评:依据七点认识知觉论的弱点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知觉论以为实在之世界必经过自我心理上的经验而得认知。依着以上的七点,我们来认识知觉论的弱点。我们对于知觉论有许多疑惑的地方,知觉论者难以给我们圆满的答复覆。知觉论者非但以为初性是物质固有,而且次性也是外物的实性。

知觉论之批评:依据七点认识知觉论的弱点

为清理眉目便于批评起见,兹再就知识论之重要论点简略述之。

一、知觉论主张我们直接经过官感而知觉的对象,就是离能知的心而独立的实在的外界。换句话说,我们的知识能直接认识外界的实体。

二、心灵的变化是被动的:人心因为外界物事的刺激始发生变化。这种心的变化只是把外界的知识流传到我们心里的工具。所以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直接的外界,而不是心内所发生的变化。

三、知识论主张我们所看见的红花绿叶茅庐大厦,所听见的远山近水,尖声怪叫这种官感性质是属于外界的本质。我们官觉它们是因为外界把它们呈现在我们的心内。

四、知觉论承认官觉是因为环境之不同,各人之互异而有时变迁。但是我们不能从这些变迁而主张官感的性质是不可靠的,而不是外界本有的性质,因为官感这本身是不变迁的,所变迁者乃是我们的神经的构造和脑筋的活动,外面的环境地位等。

五、知觉论以为我们常有错误的官感,但是知觉论以为纯粹官感之本身绝不会有错误,而只有我们对这些官感所下的判断是错误的。换句话说,我们把官感所呈给与我们的加以解释加以意义,官感不错误,而所加的意义是时时会有错误。

六、官感知识因种种环境机体构造之不同而是相对的,但是知觉能达到世界的本体。我们所直接知觉的这个世界确实是真实的,是心外独立的。若是我们要直接知觉万里长城我们就要到关外去。因此外界是独立存在的。知觉的心只是被动的。

七、知识论也许承认“自我中心说”,以为我们不能离自我经验而能得着实在的世界。但是知觉论以为实在之世界必经过自我心理上的经验而得认知。然自我经验不能影响实在世界之真实。而且我们也不能绝对的主张所知的世界和不知的本体有所分别,因为这种主张是和相对论不符合的。

依着以上的七点,我们来认识知觉论的弱点。

我们对于知觉论有许多疑惑的地方,知觉论者难以给我们圆满的答复覆。让我们和知觉论者讨论讨论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我们直觉经过感官而官觉的对象乃是外界固有的实性吗?我们所看见的颜色,所尝着的滋味,所嗅着的香臭,这些官觉资料真正是离心外而独立的实性吗?要讨论这个问题之先,我们要懂得所谓“初性”(Primary Qualities)和“次性”(Secondary Qualities)。初性就是一件东西的样式,大小,坚实,运行。这些性质是一件物质所不能缺少的,没有它们,就没有所谓物质。它们是必需的,没有矛盾的。所谓次性是一件事物的颜色,嗅味。这些性质有时是矛盾,有变化的。知觉论者非但以为初性是物质固有,而且次性也是外物的实性。这一点我们不敢相信。譬如我看见一根树,它上面有红花绿叶。其实,红绿的颜色只是花和叶经过不同的光波射刺在我们的感官上经神系到脑部而发生红绿不同的结果。这些都不是物体固有的实性,而只是事物初性的因所结在机体构造的果。譬如火是热的,这种的因在我们手上就会发生痛的结果,但痛不是火所固有的性质。推之于颜色,嗅味也是相同的。还有以下各种问题,有些也可以证明直接官感的对象(次性)并不是外物的实性。(www.xing528.com)

二、退一步说,就算物质的东西真有可感觉的性质,但是官觉性质是相对的,是因环境,构造等等之不同而时变化的。一件东西可以变有几种颜色的现象,那末我们能否识别到底那一色是这东西固有的性质呢?譬如一张红木桌子,有时因为光线之不同,主观的观点不同,眼睛的构造不同,等等环境之不同,会发生各种的颜色。这些颜色每种皆可说是真的,那末我们就难以解决到底这张桌子的真颜色是那一种。因此,颜色并不是这张桌子内在的所固有的性质,而只是桌子的初性,光波,感官,观点等等因果和合的现象。夜间我们走到一间没有光的黑室里面,我们简直不能识别有什么颜色之存在。因此桌子本身不能有任何颜色。

三、官觉是离开我们的知觉而独立存在的吗?这朵红花,不问我们在看着它,或没有看着它,总是故有那红的颜色吗?换句话说,“存在即知觉”的主张能否应用到颜色及其他次性吗?就是实在论如罗素教授还得要承认:“或许官感之直接对象(即官感张本或次性)是依赖我们内里的生理状况而存在的,并且,例如,这些有颜色的表面,当我们闭着眼的时候,就没有存在了。谁都承认的:离开一个能知的观者,离开了他生理上的状态,我们就不相信任何东西总是有颜色,或是说,我们就不相信有颜色的存在。或可徒事辨强颜色离开知觉是存在,但是不能在经验上证实。月亮里面的东西是什么颜色?谁也不敢说!

四、知觉之直接对象以能知者之兴趣与训练不同而以为转移。各个不同的能知者因其环境之不同,而被知者之直接性质亦有随之而不同者,那末我们能不能说不同的能知者是知觉同一件对象呢?美丽的音乐,音乐家听见了有无穷的妙味;病人听见就觉其烦扰不堪,无知的人听见许多杂碎的声音而不明其音调谱拍。这三种人所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吗?谁能决定那一种人所听到的声音是真实的本性呢?若是我们主张所谓知觉的对象乃是此对象所给与我们的,那末我们各人得着各种不同的知觉之直接对象如是,当然是从虽相似而不相同的对象才能给与我们各人以虽相似而不相同的知觉。这一层知觉论又不能自圆其说。然而他们或许说知觉之不同乃因各人环境之不同,解释意义之不同,而不是由于官感性质之不同。关于第三四两个困难他们可说这是“自我中心说”,两种解说他们以为并没有什么,实效的证明。我们暂把这一层留在下面去讨论。

以上提出四点,我们对于官感预先设有一种假定,即我们所谈的官感乃是纯粹的官感能知之主观,对此纯官感所加的解释,或意思,或是说对官感所下的判断是互相混合的。换言之,我们把官感和判断混杂了。知觉论者曾斥责我们说这是太疏忽了,太含混了,没有科学的态度。所谓官感就是外物的实性直接呈现给与我们。纯粹的官感是没有虚假的。因此一朵花有各种颜色,这我们所下的判断不同,不同的能知者有不同的知觉,也是我们所下的判断不同。这些都是与纯粹的官感是没有关系的。到底我们能不能分开官感与判断。知觉的判断这种论调对不对,到底有没有,纯粹的而无判断的知觉?兹进而分条讨论之。

五、纯粹的知觉之对象就是一堆没有意义没有判断的官感所与。若是我们说知觉的对象就是官感所给与我们的,那末我们知觉的对象就是一堆混乱不堪,毫无意义的东西。我们只有这种纯粹的知觉,那末我们就不知道我们所知觉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性质,因为若加以区别,明其性质,我们就在纯粹知觉上加了解释,加了判断。譬如当我的“心不在焉”的时候,拿着一本书只见书上许多的斑点,看了许久,我简直不知看的是什么意思。“心不在焉,食而不知其味”这也纯粹知觉的例子。请问这种知觉能认识本体吗?不错,纯粹知觉给我黑的,就是黑,弯的就是弯的,没有丝毫虚假,但是只是一堆黑的,硬的,圆的,官感能给我们以事物之本体吗?这是谁也不敢承认的。因此我们真正知觉一件东西,就是除一堆官感之外还有由心的活动对它们所加的解释和意义。换句话说,有意义的事物绝不只有纯粹的知觉。因此现在我们所认识的对象并不只是知觉直接所给与我们的,而另外有由心的活动所加上的解释与意义。若是完全只有纯粹的知觉而没有意义,我们难道说自有所谓知识的对象吗?若是我们没有“万”字概念和“里”字“长”字以及“城”字的概念,若是我们没有心理活动的意思,若是我们不由心的活动而回忆“万里长城”的历史,我们就是到了关外,见了许多的砖瓦,但是我们能有万里长城这种意义的认识吗?

而且我们直接所知觉的对象只是事物显现在眼前的那一部分的表面。放在这儿的一个茶杯,我们所知直接知觉的只是向我这一面的一半。杯里面,杯那面我们不能同时直接知觉。那末我们时常凭着官感所与的一部分而判断我们知觉了整个的茶杯。一方面是由我们直接知觉所得的官感所与(只是整个对象之一部分的表面);一方面是我们所判断的整个的茶杯(整个的对象)。然而直接知觉的官感所与并不就是整个事物之本身。并且我们就是直接知觉的茶杯的一部分,也是因为我们有整个茶杯之意义。这些都是知觉论者所难以免除的困难。

六、知识的对象是直接由独立的外界呈现到我们的感官。但是知识的对象是不是要受心的活动的影响呢?知觉论者或许承认认识外界必经心的动作,但是他们说心的动作并不能影响外界的实有,因为(甲)心的动作并不是自动的,而是由外界刺激而被动的;(乙)官感知觉之变化差异或许是因为机体构造(即神经系脑筋构造等生理关系)之不同,而并非是心理作活动有以致之。第一是心的自动问题,第二是心灵与脑筋之区别,兹分别讨论之,以明知觉论之不能成立。

(甲)外界直接到我们的心里不必我心的活动就会发生对此外界的知识。常识以为如此,实在没有这样简单。刚才我们在上面第五个批评里已经说过所谓官感所与(即外界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材料)它们是混杂无章,混乱而无意义的;只有纯粹知觉而没有意义。知识的对象绝对是乱杂而无意义。真正的知识对象是有条理,有秩序,有意义的。然而所谓条理秩序,意义并不是许多官感混合拢来而得产生的。若是我们只有红的,香的,圆的,软的等等感官互相拼合,绝不会有整个有意义的知识对象。若是我们加以解释,加以意义,加以判断,而曰“此玫瑰花也”,那末必须心的自动的活动去组织,安排构造这些官感回忆以前的经验而给以意义。所以心是自动的,而不只是被动的。

(乙)知觉论者以为官感知觉之变化或因机体构造之不同,而无所谓心的活动之影响。不错零星的官感是因机体构造之不同。刚才我已经辨明纯粹官感知觉不能发生有意义之知识对象。知识对象之有意义乃是因为心的活动组织这些散乱的官感而产生的。故因心的活动对官感或许有不同之安排组织于是而发生知识对象各种不同之意义。譬如是一束玫瑰花。卖花者见了它,这玫瑰对他的意义就是它可以值多少钱。艺术家见了它,它简直是下凡的天仙,美丽非凡。它对于诗人的意义,它能引出无穷的香艳趣史,见境怀情的旧事。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之活动对这玫瑰花有不同之组织关系。这不是机械的脑筋所能产的。

从以上的理由我们觉得知识论尚不能给我们以圆满之理由而使我们信服。现在进而讨论代表论解决知识之价值问题能否给我们以较高的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