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广西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广西产业结构为14.8%∶39.7%∶45.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和61.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并且从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图4-12006—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比率变化趋势注:本图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官方网站公布的2006—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数据绘制。

广西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

1.广西发展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北部湾,与越南接壤。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第九位,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居住区。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是全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国家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8个。西江“黄金水道”横贯广西境内,直通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是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西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全面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兴起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更为突出。广西岸线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沿海港口具有年吞吐能力数亿吨的资源。此外,广西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享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贸易政策。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赋予广西发展“三大定位”——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广西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1—2018年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9%,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广西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产业。

2018年广西产业结构为14.8%∶39.7%∶45.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1%、25.4%和61.5%,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并且从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最高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7%),增长率最低的是汽车制造业(-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2017年增长1.9%,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3%,制造业增长0.1%。第三产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最大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2017年增长11.6%。与全国水平相比,广西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高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6.7的百分点(2018年全国产业结构为7.2∶40.7∶52.2),2018年广西城镇化率为50.22%。如图4-1所示。(www.xing528.com)

图4-1 2006—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比率变化趋势

注:本图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官方网站公布的2006—2018年广西三次产业产值数据绘制。

3.产业结构“十三五”发展目标

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是促进转型升级,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加大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推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放宽企业开展服务业和涉足生产性领域的准入门槛,发展全产业链,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广西创造迈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优化工业布局。依托北部湾经济区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延伸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培育形成临港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沿海石化、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修造船、装备制造、林纸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重点城市,引导汽车、机械、冶金、食品、化工、建材再生资源等产业和新兴产业沿江布局发展,增强西江经济带工业集聚发展能力,打造制糖、汽车、机械、冶金、建材等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制糖、茧丝绸、能源等资源性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和资源就地转化率,增强桂西地区资源精深加工能力,打造有色金属、制糖、能源、茧丝绸等工业基地。四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若干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五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海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分离和外包服务功能,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和比重。第二,升级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健康养生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六是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依托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粤港澳、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出海出边出省物流通道,完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布局,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七是打造旅游强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南北、西江、边关风情三条旅游发展带,建设南宁、桂林、北海、梧州四个旅游集散地,培育高铁旅游带、环北部湾旅游圈、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桂湘黔粤旅游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