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大脑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探索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从一个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重新组合眼前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更多的设想、答案,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如果问一支铅笔有什么用途,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无外乎是能写字、画画。不过,在美国的一所穷人学校——圣·贝纳特学院,那里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有诸多答案。
在圣·贝纳特学院就读的学生,入学的第一篇作文就是“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起初,学生只知道铅笔有一种用途,即写字、画画。后来,学生知道了铅笔除了写字、画画之外,还有很多用途: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来代替尺子画线;可以当成一种商品,并出售它获得利润;可以被包装成礼物送给朋友;笔芯磨成粉之后,可以做润滑粉;削下来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在演出的紧急关头,可以临时用来化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削尖了笔尖的铅笔还能作为自卫的武器;将一支铅笔按照相等的比例锯成若干个小块,可以做成一副象棋,或者做成玩具的轮子;野外探索时,如果遇到缺水的情况,可以把铅笔的笔芯抽掉,用其当吸管喝石缝中的水……
圣·贝纳特学院的老师们通过这样一堂课,让学生们明白,一支铅笔都能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获得成功,更何况是有手有脚的人呢!
从“铅笔有何用途”这个问题出发,跳出铅笔只能写字、画画的框框,按照铅笔的形状、特性、效用等进行思考,由此发现铅笔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其实,这就是运用的发散思维。
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不仅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创造力,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长大后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打开发散思维的大门,让他的思维辐射开来。
千万不要框住孩子的思维
事实上,孩子最初的思维是发散的。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看到圆圈,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如鸡蛋、太阳、张开的嘴巴、气球等。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所学知识的逐渐增多,孩子的发散思维被禁锢住了,他只会死板地说“这是字母O”或“这是数字0”。(www.xing528.com)
究其原因,是孩子自从上学之后,就被要求根据所给信息找到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如此“标准化”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必定是“标准化”的思维,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会逐渐消失,发散性的思考能力也会渐渐衰退。
其实,发散思维就是要追求不死板的思考、非标准化的答案。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框住孩子的思维,而要鼓励他大胆思考,引导他跳出“标准答案”,让他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懂得欣赏他的“非标准化答案”。
和孩子一起玩“头脑风暴”游戏
平日里,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头脑风暴”游戏,启发他对一个问题作出多种回答,从而锻炼他的发散思维。
比如,我们给孩子提出诸如“水可以用来做什么?”“曲别针有什么用处?”“如果迷路了,应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黑屋子亮起来?”之类的问题,然后让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他说出更多答案。
除了让孩子回答这些问题之外,还可以和他比赛,看谁说得多、说得妙。有时候,我们说出的答案也能成为孩子思考的“引线”。无论孩子说出答案是否正确、合理,我们都要给予积极回应,及时捕捉他在思考过程中闪现出来的创造性火花,肯定他的发散性思维。
鼓励孩子做一些假想训练
在发散思维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想象和联想,孩子的思维会变得活跃、开阔,可以迅速地产生更多的想法。
对此,我们要经常让孩子做一些假想训练,玩“如果……将会……”的游戏。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每个人都会飞,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我们像鱼儿一样生活在水中,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这样的假想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能更加全面地分析整件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