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除了表现为好问之外,还表现为好动,喜欢探索外部世界。由于孩子年幼,其好动倾向可能就会演变成一种破坏行为。
比如,孩子会把玩具拆成一堆零件;会拿着妈妈的口红或眉笔在地板上、墙面上乱画;会把厨房里的油、酱油、醋等倒出来玩;会把阳台上的花连根拔起;会把鱼缸里的金鱼捞出来……
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很多父母被气得“七窍生烟”,并试图用吼叫、打骂的方式束缚他的行为,让他不再“闯祸”。
一位妈妈刚买了一块贵重的金表,就被淘气的儿子拆坏了,她非常生气,便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
后来,这位妈妈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面前抱怨了这件事。陶先生连连摇头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枪毙了。”
经过一番探讨,这位妈妈认识到儿子的行为原是有出息的举动,便向陶先生请教补救的办法。
陶先生说:“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修表铺那里,请钟表师傅修理,他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附带条件是要你的孩子站在一旁看他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变成了课堂,修表师傅成为了老师,你的孩子既向他学到了关于表的一些知识,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孩子搞破坏,绝不只是为了淘气,为了好玩,它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孩子想知道表针为什么会有规律地不停转动,想了解录音机为什么能发出声响,想看看电视里藏着什么神奇的东西,所以才会做出在我们看来是“破坏性”的行为。
如果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就会将他的创造力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看到他的真实需求,并将这种带有探索性的“破坏”行为引向更利于他发展的方向。
学会接纳孩子的“破坏”行为(www.xing528.com)
如果家里有爱搞破坏的孩子,我们要对他有足够的宽容,学会接纳他的“破坏”行为,并在尊重他的前提下,引导他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探索。
为了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避免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我们最好把一些坚硬质地的、带棱角的物品及特别贵重的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与此同时,我们要逐渐帮助孩子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意识。
当然,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最好的接纳方式,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孩子打算把机器人打开,看看它里面有什么,那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把机器人拆开,一探究竟,然后把拆开的机器人恢复原样。这样,孩子会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让孩子为自己的“破坏”行为负责
接纳孩子的“破坏”行为,并不等于听之任之,而是要让他对自己的“破坏”行为负责,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把这个东西弄坏了,就要负责把它修好,相信你可以做到”。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又可以进一步发展他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当孩子修好弄坏的东西时,我们要给予他赏识和鼓励,称他是个负责任的小朋友。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把东西恢复原样,我们可以给他讲讲物品的构造、原理,然后指导他修复弄坏的物品。如果还是不行的话,我们可以领着孩子找专业人员维修,让他亲眼看看专业人员是如何拆装物品的。
尽可能为爱探索的孩子提供帮助
孩子探索世界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种,不只是搞破坏,我们要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帮助。比如,我们可以找一些废旧的、闲置的物品,专门让他练手;可以给他买一些能够随意改变形状的、可拆装的玩具,让他随意拆装、组合。如此,既满足了孩子的探索欲,又提升了他的创造力,还可以保住家里有用的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