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应在生产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促进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品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虽然我国的文化贸易常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但是其中文化产品装备和辅助材料占据了绝大部分,如果剔除文化制造业,电影、电视、出版、创意设计等传统意义上的核心文化产业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仍存在逆差。龙永图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到:“我们暂且不讨论中国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图书,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音乐、图书?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选择产品时,首选中国的品牌?”[11]这三个问题反映出要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还有很艰巨的任务待完成,文化产业是建成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是站在全人类文化发展高度的产业,应通过文化产业建立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潮流的文化价值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内在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文化产业与文化自信之间的显隐关系,就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发挥文化产业的正面推动和侧面辅助功能。从四个维度确定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有助于解决文化产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利于通过文化产业形成文化自觉,最终提升文化自信。
(李凤亮,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潘道远,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博士、广东金融学院讲师)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17年10月27日。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红旗文稿》2010年第16期。
[3]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齐鲁学刊》2012年第2期。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社,2017年10月27日。(www.xing528.com)
[5]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68页。
[6]王亚南:《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
[7]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8]韩少功:《哪一种“大众”?》,《读书》1997年第2期。
[9]参见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版。
[10]张胜冰:《从区域文化资源利用看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观——以中国为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1]周文彰:《文化自信需要发达的文化产业》,《人民政协报》2017年7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