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文化流动与创新.2020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文化流动与创新.2020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阐释,文化自信来自于繁荣文化产业所传达的共同价值和一致信念。但是反言之,并非发达的文化产业就一定能带来文化自信,文化产业纯数量上的增长对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是一种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故就文化自信而言,“发达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指产品丰富和产值增加,还要能在形而下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形而上的精神凝聚和思想培育,体现出对价值观的维系和发展。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文化流动与创新.2020

文化产业的角度阐释,文化自信来自于繁荣文化产业所传达的共同价值和一致信念。文化产业越繁荣,成果越丰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越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就越强,这符合经济基础与上层意识形态辩证关系的基本理念。一个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必然有繁荣强盛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构成完整的文化格局,并为人民生活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商品。但是反言之,并非发达的文化产业就一定能带来文化自信,文化产业纯数量上的增长对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是一种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文化产业最大的特征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产业形态,文化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内在价值与思想的附属,这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根本不同。若一个文化产业体系以外来思想为发展潮流、低俗趣味为填充内容、物质收益为唯一动力、复制加工为主要形态,则不仅无益于提升文化自信,反而会伤及文化根基、破坏文明传承。故就文化自信而言,“发达的文化产业”不仅是指产品丰富和产值增加,还要能在形而下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形而上的精神凝聚和思想培育,体现出对价值观的维系和发展。

文化产业更像是文化自信的一种物质映射,二者是互为渊源、互相促进的显象与隐象关系。从当下实际来看,政府扶持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企业缺乏从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中汲取养分的自觉,导致文化产业对文化自信缺乏有力的烘托与回馈。近20年来政府大力推进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从国务院到各省市的文化产业规划促使文化产业从萌芽起步逐渐发展壮大。同时又应注意到,虽然我们拥有庞大体量的文化产业,但几乎没有创造出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没有为世界贡献出令人称道、令人景仰、让人虚心学习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没有诞生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产业理论专家和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这反映出的是物质增长与精神增长之间的巨大鸿沟。(www.xing528.com)

表象上文化产业面临品牌不响、模式不新、大师不多的问题,本质上是缺乏思想传承和文化创新。文化的复兴,终究是以人为中心、以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再生。因此,在新时代,文化产业仅靠政府推动还远远不够,还应挖掘来自于人的精神内涵的新动力,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于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切渴望。改革开放初期,以欧美、日韩文化为风向标是我国文化产业长期的发展窠臼,但近年来文化产业导向出现了新的转变。如《人民的名义》《战狼2》等优秀的国产影视作品收割了大量的粉丝;莫言、刘慈欣作家中国文学又一次走向世界,并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作家。诸如此类的事例说明我国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有了自主意识和自我生长的根基,“国产”不再是低端、模仿、粗劣的代言词,以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文化产品受热捧,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消费趋势,暗含了人民群众美好精神需求的新取向。民众的创造力是文化产业的新动力,以此为基础可构建出一个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虚实相衔、双轨并行的体系:即生产内容迎合民众的新需求以提升文化自信,进而以文化自信再深化需求、再推动内容创新与发展,往复循环,持续渐进,政府则从推动者逐渐转换为监管者和引导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