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东南亚文化,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局势尤其是亚太地区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和助推下发展起来的。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东南亚文化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异质化特征:既有受中苏影响的越南模式,也有受美国影响的菲律宾模式,还有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新加坡模式;有以民族、宗教及国王三位一体的泰国模式,有以民族主义和佛教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缅甸模式,还有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印尼模式。[1]冷战后,由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加上地缘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之间的经贸和文化交往愈加密切,成为21世纪以来东南亚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作为区域文化的东南亚文化,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尚未发育完全。一方面,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历史上来看,东南亚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角斗场;另一方面,这也与东南亚各国一直奉行“全面外交”和“大国平衡”战略密切相关。由于业已形成的区域内各国内部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影响区域文化发展的多种因素包括区域文化认同、各国传统文化政治状况、国际环境等,东南亚各国文化相互存在较大的差异,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图景。(www.xing528.com)
因此,文化一体化以及文化自主化,是东南亚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1990年3月,东盟六国提出了构建包括所有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大东盟”构想,此后吸收了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形成了今天的东盟十国,并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加强十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2003年10月,第九次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巴厘第二协约》,提出到2020年建成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包括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和“东盟社会和文化共同体”,表明东盟国家对于加强社会和文化合作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一带一路”的提出也为东南亚文化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首先,中国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市场,以及大规模的投资,能够帮助东南亚国家加速实现现代化;其次,中国平等友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也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自立自主。因此,“一带一路”得到了东南亚国家的积极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