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美术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深圳美术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他提议美术馆及美术展览会建设等。未来我国美术馆也必将从美术展览馆走向美术博物馆。然而因起步晚,目前美术馆系统在研究和收藏方面均还存在很大不足。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生态也日益多元,丰富了我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格局。与之相比,深圳的国有美术馆仅有13家。尽管深圳民营美术馆事业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问题。

回顾历史,作为西方社会的产物,博物馆(museum)和美术馆(art museum)具有同源关系。美术馆通常也被视为艺术博物馆,中国使用的“美术馆”一词来源于日本转译。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私人收藏。1540年统治佛罗伦萨数个世纪的美第奇家族委托瓦萨里担当建筑师,开始在乌菲兹宫专门营造一个空间,用于收藏并展示绘画、雕塑与其他奇珍物品,自此造型艺术地位获得了提升。1581年乌菲兹美术馆建成,这被看作是欧洲美术馆的最初形态,但对公众开放则是1769年。现代艺术博物馆秉持的公众化、国家文化荣耀的继承与发扬、艺术普及的理念,则是以1793年法国卢浮宫的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其确立的标志性事件。美术馆尽管逐步体制化了,其发展并未止步,随着时代变迁其理念和功能也在发生改变。新世纪以来,世界博物馆/美术馆正实践着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从“以研究为中心”向“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向。这并不代表机构传统的收藏、研究、展览功能不重要了,[4]而是更为强调服务公众,通过“探索发现”及“经验和体验”的方式引导知识学习、审美与创造,将美术馆与人们当下的生活、社会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倡导美育思想,提出设置美术馆。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鲁迅,负责的正是全国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美术展览会等事项。鲁迅在1913年向教育部递交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即提出美术作用的实现“必在于播布”,即“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为此他提议美术馆及美术展览会建设等。当时徐悲鸿和刘海粟也竭力呼吁建设美术馆,林风眠还专门撰写过《美术馆之功用》的文章。[5]直到1936年中国才建成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国立美术陈列馆(南京),它代表着中国美术馆事业正式开始。

1949年后,中国的美术馆建设也主要以展览为主。1956年在原国立美术陈列馆的基础上筹建了“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同年上海美术馆建馆时被命名为“上海美术展览馆”;1958年建立的中国美术馆,当时的名称是“中央美术展览馆”。在我国,美术馆从建立之初,其功能定位就被行政体制严格区分于博物馆。1986年出台的《文化部关于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职能的国家美术事业机构。”可见,美术馆也是隶属于博物馆范畴,两者在精神内涵及职能方面也基本相同。未来我国美术馆也必将从美术展览馆走向美术博物馆。然而因起步晚,目前美术馆系统在研究和收藏方面均还存在很大不足。[6]2015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并未将美术馆完全涵盖在内。我国美术馆行业亟待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引导下,各级政府把美术馆的建设纳入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持续投入公益性民营美术馆建设。2012年文化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此后,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民营美术馆在经济环境较好、艺术氛围较浓厚的一、二线城市非常活跃。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生态也日益多元,丰富了我国美术馆事业发展格局。可见,将政府、市场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机制、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潜能、释放各类主体的文化活力,是推进文化制度创新的关键。(www.xing528.com)

中国的美术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以开放之姿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以观众为中心建立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在中国语境下,这种关系更多体现在美术馆已置身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因此,美术馆与观众的联系也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更为广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尤其是一些民营美术馆在体制上更为弹性灵活,往往会突破美术领域,向跨领域合作及社会教育服务等方向拓展。有些民营美术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亦承担社区文化中心的职能,虽然其影响力可能远远大于社区,但其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会更顾及周边社区居民。美术馆主动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积极与社区互动,能够在地方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有些民营美术馆践行公共理念,为市民和学校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开展扶持推广青年艺术家项目。还有些民营美术馆、艺术空间分布在产业园区、写字楼、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等公共空间中。这类“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以人民群众所需所想为立足点,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丰富并拓展了传统公共文化设施/机构的功能定位——向综合的文化场所转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这些探索与实践体现了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良性关系的初步建立。尽管我国还存在美术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但其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正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表现。

据中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https://www.chinanpo.gov.cn)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20日,深圳以“美术馆”为名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为17家。深圳还有以“艺术中心”“影像馆”“展览馆”等为名,但实际按美术馆功能运营的约有9家。因此有超过26家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公益性美术馆。与之相比,深圳的国有美术馆仅有13家。尽管深圳民营美术馆事业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研究能力不足和收藏品数量、质量不足,普遍缺乏规划、系统性的高质量收藏和研究。(2)基于自身学术定位、自主策划的、带有研究性的长期展览较少,满足社会需求的临时性展览较多,高水平的精品展览和品牌展览比较缺乏。(3)还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从业人员流动大、可持续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4)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及其重要性的认知均还不够,市民还未形成经常去美术馆看展览的文化消费习惯。

从政府角度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并扶持民营美术馆发展作了积极探索和试点。比如,2011年杭州市委办公厅、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将民营美术馆纳入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提出在杭州市相关专项资金中单独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扶持专项金,每年安排资金500万元,以资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2012年北京市文化局出台《北京市促进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资助资金来源:“由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专项”,采用事后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扶持。此后,北京市文旅局对美术馆的发展实施扶持计划,包括实行对优秀展览和策展人的奖励机制,扶持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专业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优秀项目,对美术馆收藏机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2013年苏州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联合出台《苏州市民办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是全国首个民办美术馆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民办美术馆的定义、登记条件和提交的材料、设立与变更和注销程序、藏品管理、年检、开放和展览、法律责任等。苏州市文广新局还配套出台《苏州市民办美术馆等级评定办法(试行)》,民办美术馆所享有扶持政策与被评定的等级相对应。苏州市文广新局和苏州市财政局联合制定《苏州市民办美术馆扶持实施细则(试行)》,重点规定了苏州市民办美术馆在新建扩建改建、租赁、免费开放、初次布展或更新陈列、赴境外展出、学术研究等方面所享有的财政资金补助或奖励的政策。此后,江苏省其他城市也进行了参照管理,如连云港市。《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2018)是全国出台的第一个省级美术馆行业管理规范性文件,该文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美术馆,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美术馆提供经费,鼓励美术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这些扶持政策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其积极引导作用。许多优秀的民营美术馆丰富并拓展了传统公共文化设施/机构的功能定位——向综合的文化场所转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此外,在民营美术馆数量上也可见一斑。目前以“美术馆”为名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有59家,北京有30家,苏州31家,杭州21家。其他一些被认为民营美术馆发展势头较好的城市:成都有12家,南京有12家,广州有9家。可见,政府规范管理和培育扶持并重,有助于民营美术馆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深圳当下亟须充分发挥已形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仅要激活社会力量发展潜能,而且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和扶持民营美术馆发展,改善美术馆建设和发展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