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及电阻单位的引导

中学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及电阻单位的引导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个是了解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学生经过亲身实验,体验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加深对电阻概念的领悟。学生第一次接触电阻的单位“欧姆”,感觉很抽象,完全不同于生活中对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那样至少有点感性认识。本案例中,教师特意展示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器:1Ω、10Ω、100Ω和1kΩ,并且将它们依次分别接入到同一电路中,观察小灯亮度有何不同。

中学物理课堂问题化教学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及电阻单位的引导

本案例较完整地记录了初中物理中“电阻”概念的问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探究为主线,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的教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问题化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个教学活动在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展开,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了低台阶、缓攀升的循序渐进原则;问题的设计具有挑战性,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活学生思维;问题的设计具有拓展性,在不同的情景中呈现出不同变式,除课本中的问题外,还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新材料、新任务,丰富了学习情景,加深了学习主题,在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案例的设计还存在三个突出亮点:

一是重视教学内容的重组。教材在处理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内容时,对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三个因素,安排了学生实验探究,而对温度这一因素的影响,则是直接给出了结论。在组织这一内容教学时,本案例把教材后面出现的一张有关用电器阻值数据的表格,提前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他们挖掘其中蕴藏的一个重要信息:同一导体在冷态、热态两种情况下的电阻值是不同的,随后再增加一个钨丝加热的学生活动予以检验和证明。这样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www.xing528.com)

二是追求课堂实验的精致。教材在呈现“物质的导电性”一部分内容时,简单谈道: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仅此学生是不会留下深刻印象的。为此,本案例增加了两个有趣而精致的学生活动。一个是对玻璃进行加热,原先不导电玻璃后来竟然可以导电了。当学生亲眼看见小灯由不亮慢慢开始变亮,电流表的指针由静止开始慢慢转动起来时,那出自内心的兴奋和惊奇,是无法抑制的,那种感觉,相信他们今后会铭记于心的。另一个是了解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学生经过亲身实验,体验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加深对电阻概念的领悟。

三是讲究概念的直观教学。学生第一次接触电阻的单位“欧姆”,感觉很抽象,完全不同于生活中对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那样至少有点感性认识。1欧姆的电阻有多大?教材中没有具体材料呈现。本案例中,教师特意展示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器:1Ω、10Ω、100Ω和1kΩ,并且将它们依次分别接入到同一电路中,观察小灯亮度有何不同。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灯起初比较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也很明显,到后来小灯慢慢地变暗,最后不亮了,电流表的指针也不动了。这样直观地展示出电阻从小到大时,电流受阻碍作用逐渐增大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观察过程,学生对电阻单位欧姆的大小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