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们认为,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但仅仅满足于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设计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问题解决的成功者。
【教学片段27】 构建“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猜想的教学设计
观察如图1-5-2所示的条形磁铁插入线圈实验,分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在图1-5-2所示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偏转原因是什么?
(Φ变化⇒产生E⇒产生I)
图1-5-2
问题2: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总电阻一定时,E越大,I越大,指针偏转越大)
问题3:该实验中,将条形磁铁从同一高度插入线圈中,快插入和慢插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www.xing528.com)
猜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能与磁通量Φ变化的快慢有关,磁通量变化得快,感应电动势大。
引导:磁通量变化的快慢用磁通量的变化
率来描述,即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可表示为
检验:在如图1-5-3所示的导线切割磁感线实验中,导体棒运动越快越大,I感越大,E感越大。
图1-5-3
图1-5-4
在如图1-5-4所示的控制开关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实验中,开关断开或闭合,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的大,I感大,E感大。
进一步的猜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可能与磁通量Φ的变化率有关,且与它成正比。
简要评价:通过物理实验引出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的情感、兴趣、动机都处于积极状态,能有效地把观察、分析、讲解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认识上的转化和飞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研究方向,自发地利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这样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程序,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能力的提高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的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