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物理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研究

中学物理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研究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流能够让我们纠正自己的错误,获得最新的信息,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分析“模糊物—细小的水珠—大水珠”的变化过程。

中学物理课堂提升学习效果的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半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学到的,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师生与教学媒体的交流等。大家都知道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更需要懂得去实践、懂得去和人交流、懂得和人合作,我们要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懂得与人交流、沟通,还要有主动意识,学会在团队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如何让听众能信服自己的观点。交流能够让我们纠正自己的错误,获得最新的信息,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学片段20】 是水蒸气还是小水珠的互动交流

在《液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子中倒入开水并提问:从我杯中冒出来的“烟雾”是什么?

生A:这是水蒸气。

生B:这是小水珠。

(两种声音在课堂开始碰撞)

师:看来对这个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认识还有不同的观点。

师:嗯,同意A同学的举手!(哇,全班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

师:也就是说,A派同学认为这“烟雾”是气体;B派同学认为这“烟雾”是液体。

师:大家再看看这里。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透明空塑料杯,盖在开水杯上,一会儿上面的空杯模糊了,大约过了1分钟,杯壁析出细小的水珠,再过一会儿,老师用手指轻轻弹动空杯,小水珠聚集成大水珠往下滑落,好像下雨似的。这一过程学生看得一清二楚。

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分析“模糊物—细小的水珠—大水珠”的变化过程。“模糊”的是什么?又出现两种声音:“水蒸气!”“小水珠!”(当然会有两种声音存在,因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师:空气中有氧气吗?

全班同学:有!

师:空气中有一氧化碳吗?

全班同学:有!

师: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吗?

全班同学:有!

师:空气中有水蒸气吗?

全班同学:有!

师:那我怎么看不到这些气体呀?(老师一边鼓励同学们,一边提出问题)(www.xing528.com)

全班同学:这些气体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师:哦,那你们能看到吗?

全班同学:看不到!

师:嗯,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氧气,看不到一氧化碳,看不到二氧化碳!看不到!看不到!看得到水蒸气吗?

B派学生:看不到!

A派同学哑然,有的似乎恍然大悟,小声说:“看不到!”

师:那我们能看到的“模糊”的“烟雾”到底是什么呢?

生B:是悬浮在空中的非常细小的小水珠。

师:“模糊物—细小的水珠—大水珠”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没有质的变化,都是水珠,只是它的大小有区别而已。那有谁说说它的形成过程呢?

生C:水蒸发成为水蒸气,但这水蒸气遇冷后又马上液化成小水珠,这里实际上有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师:大家明白了吗?

全班同学:明白了!

师:由此我得出三条结论。一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的道理,我们不能凭想象下结论;二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三是学习是同学们自己的事情,大家要学会主动学习,主动预习!

师:还有哪些气化和液化的例子呢?

同学们的思路像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了。他们的思维开阔,从课堂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大自然水管“冒汗”;锅盖、茶杯盖内侧有小水珠;冬天大雾弥漫的成因;雨的形成过程;冰棍周围有“白气”……

简要评价:

(1)课堂精彩不是由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由师生互动而生发的。

(2)课堂精彩需要教师有“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而不是教师中心,也不是教材中心、知识中心,更不是教案中心!

(3)课堂精彩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智慧。教师的劳动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创新的课堂,必定是乏味的课堂、苍白的课堂、干瘪的课堂、憔悴的课堂,必定是让人萎靡不振的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