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幼儿体验剧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思考能力,总之,教师也同步成长了。(二)提高了教师观察能力教师观察能力的习得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蒙台梭利借此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教师的专业化不仅在于“专业知识”,更在于“专业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教师的观察能力。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幼儿体验剧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转变了自身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思考能力,总之,教师也同步成长了。

(一)转变了教师的儿童观

1.由被动实施者变为主动设计者

幼儿体验剧的开展,要求幼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可以根据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本班幼儿现状进行灵活、自主的课程安排。这就要求教师以思考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深入到课程中去。要求教师首先掌握扎实的课程开发理论,熟悉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孩子的特点,寻找新的主题资源,自主开展各种活动。如老师在一次晨间区域活动中,看见一群孩子趴在地上观察蚂蚁:“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有妈妈吗?蚂蚁吃什么?蚂蚁能活多长时间?”在孩子的交流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话题,探究蚂蚁成为他们心底的渴望。伴随着孩子的好奇、探究,老师们设计了《蚂蚁王国之旅》的主题活动。

◆案例7-8 《蚂蚁王国之旅》(小班)

1.主题来源

小班孩子情感丰富,他们喜欢动物,与动物之间似乎天生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他们总是对各种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蚂蚁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有妈妈吗?蚂蚁吃什么?蚂蚁能活多长时间?”这些问题成为无数孩子交流的话题,探究蚂蚁成为他们心底的渴望。伴随着孩子的好奇、探究,我们尝试观察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蚂蚁,促使孩子在活动中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更乐于在同伴、家长面前大胆表现自我,分享快乐。

2.主题目标

(1)了解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蚂蚁,发现蚂蚁明显的外形特征。

(2)尝试持续观察,了解蚂蚁的饮食、生活习性以及爱好。

(3)体验模仿蚂蚁的活动,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主题思路一览表

可以针对主题思路设计多种活动,如表7-1。

7-1 主题活动设计一览表

(续表)

2.由权威者变为合作者

在幼儿体验剧实施之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权威者,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只是一味地被强行灌输。而幼儿“体验剧”是以幼儿体验为核心,以幼儿的“一日生活、周边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实施来源,以“自由采风、自主创编、自然表演、自我分享”为实施环节的综合艺术教育。强调在活动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幼儿学习需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可以由幼儿来决定,教师真正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如在《阳光农场》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在菜地里发现了菜青虫,但是对这个新物种大家都有不同的兴趣,蕊蕊对菜青虫的外形很感兴趣,烨烨好奇菜青虫为什么会长在菜叶上?朵朵好奇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教师从大班幼儿科学认知发展以及《阳光农场》的主题脉络出发,引导幼儿在原有兴趣基础上展开了一场关于菜青虫是益虫还是害虫的辩论活动。

3.由教师为主变为儿童为主

围绕平等、宽松的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师幼良好关系,促进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在体验剧综合艺术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幼儿发表见解、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在平等的环境中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譬如在制作手工桥的过程中,孩子们尝试利用更加坚固轻便的芙蓉板作为造桥材料,但如何连接桥身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老师与孩子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询问有经验的园丁师傅杨爷爷,最后选择用钉子在芙蓉板上打洞作为桥身的连接点。就这样,老师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伙伴,他们共同尝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师幼关系变得更加平等融洽。

(二)提高了教师观察能力

教师观察能力的习得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科学研究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原理,然后通过演绎推理回到观察的过程,夸美纽斯也将幼儿为中心的观察作为教学方法的基础,对幼儿的学习方式进行了经验主义的观察;卢梭采取自然主义的观察方法对幼儿进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幼儿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幼儿,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幼儿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揭示了观察的重要性。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则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了教师观察能力的基础性、整合性和综合性。她曾说:“在献身科学的人中间,我们发现他们都具有不受思想内容支配的特点。简而言之,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虽然他们的知识内容完全不同,但他们都是实证科学的研究者,他们具有和过去的玄学家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与研究的内容有关,而且还与科学的方法有关。”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正是蒙台梭利高度评价的“观察”。蒙台梭利由此认为幼儿教育要走上科学道路,就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教师也必须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不仅仅通过内容,更是通过方法做有准备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掌握基础性的能力,其中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观察”。用今日的教育术语来解读蒙台梭利所指的“内容”正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方法”即“专业技能”。蒙台梭利借此明确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教师的专业化不仅在于“专业知识”,更在于“专业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教师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习得是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培养专业精神的方法。

1.叙事观察能力的提高

叙事观察是用描述和记叙性的语言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对话、活动和行为,从中得出对个体或群体的认识。教师在体验剧活动中通过叙事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状态,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

◆案例7-9 搭新桥 连心桥

园本游戏展示时间到了,有近百位老师来园参观,我原本在乐乐组里观察记录制作情况,发现乐乐的彩虹拱桥遇到了问题。作为彩虹桥的总设计师,乐乐无法将用作拱桥面的木板固定在已经制作成型的横桥面上。他一开始说要用大头钉和绳子把两者绑起来,甚至用了固体胶和胶水,但一直没有成功。组内的小朋友开始埋怨乐乐,末末问他:“怎么不找个软一点的桥面,木板太硬了,根本就绑不住。”说完还朝我问道:“老师你说我说的对不对?都是乐乐不会挑材料。”我不语,静待着,乐乐有些着急了,士航更是说道:“你快点啊,我们要是最后完成,都怪你。”乐乐不停地把胶水和胶带缠在木板上,不愿意回应,有些束手无策的害怕,眼神里有无助,也有求助的目光。我还站在一边,想要再给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渐渐地,他们却都不动了,甚至坐在地上呆呆地看着半成品的桥。看上去有些像是妥协,也有点赌气的感觉。没有人再说话,手里的材料也都放下了,游戏仿佛进入了僵局。

我可以过去帮个忙,提个问题或者动个手,我也可以置之不理,继续等着。旁边的老师走了一批又回来了一批,似乎都发现了这一小组的异样。小朋友们也看看参观的老师,再看看桥,但并不想继续动手。我走向前,悄悄地和末末说了声:“等会完工的桥,会请陈老师过来拍照的哦。”陈老师是园里唯一的男老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一说完,小朋友们又开始兴奋起来。乐乐说:“陈老师等会要来唉,好久没见到陈老师了,我们加油啊。”看到小朋友们开始有了动力,我满意地退开了继续观察。可我站在旁边,他们总是边努力边看看我,好像是在征询的我的建议一般。于是,我果断地上前说道:“第一组看起来已经完成了,我得过去看看。”士航诧异地说:“什么,那我们怎么办?”说完一起加快了速度,一扫刚才的阴霾。我离开之后,他们似乎更放松下来,也更团结起来。

我默默地绕到场地后方的绿垂后,半猫着身体继续观察。之前已经赌气互不相理的小伙伴们又都围拢起来。乐乐让身边的士航帮忙,先将木板绕了有折痕的胶带,让木板减少平滑性利于黏贴,再从木板引出四个方向的胶带,让末末按住木板,让士航快速将其裹在横桥面上。乐乐还煞有其事地一直调整着左右:“左边拉紧一点,不对不对,右边高一点啊。”……桥面固定之后,乐乐跑到我面前,说要和我说个秘密,他说:“其实我早就想好了办法,只是老师你在旁边看着,我就紧张,不知道怎么试试。”

活动反思:放松舒适的游戏氛围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必不可少。当幼儿处于高控、紧张的游戏环境中时,幼儿本能地倾向于按照老师的意图或者游戏目标进行游戏过程,这样做,既泯灭了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又使幼儿丧失了游戏的快乐。而在放松舒适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放松但有思考、闲聊但有讨论、散漫但有愿望地进行游戏,在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幼儿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当幼儿游戏受阻而没有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刺激时,可以试试给予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试着“无为”而能“有为”地信任幼儿。

同时,对于幼儿,激励策略是更直观且有效的。通过多次的游戏实践可以发现,提前告知奖励规则,尤其是在游戏过程中和游戏结束后进行实物奖励是最具有效果的。幼儿们往往对口头表扬获得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维持时间较短,而实物奖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尤其是秘密惊喜,从黏黏纸、彩条到糖果、巧克力都可以让幼儿为之发奋努力。在桥游戏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心理需求,提出请到幼儿喜欢但较少机会能一起游戏的男老师来参与游戏,新颖又有趣。但要注意的是奖励策略,次数需少而精,一般用在发现幼儿兴趣有所减弱或遇到疑难问题时才进行激励。每一次游戏的开展,每一座新桥的成功,都需要每一位老师的用心,都因为每一位孩子的专心。搭座座新桥,连颗颗心桥。

2.轶事观察能力的提升

轶事观察法,是教师常用的观察记录方法,其主要是对在园幼儿一日生活中表现出的有价值的行为情景进行观察记录。(www.xing528.com)

◆案例7-10 一位教师的观察记录

活动类型:体验剧    观察时间:2017年2月27日

班级:中四班      观察者:陈丽霞

事件描述:

全班孩子:油菜花都长高了,开出更多的花来了。

吴雨晨:老师我闻到油菜花的花香了,这个香味和牙膏味道一样。

胡梓旋和云云:是的是的,我也闻到香味啦!

老师:那你们再仔细闻闻这个香味是从哪里来的。

吴雨晨:你们快来看这个牙膏味的香味是不是从这个小叶子里发出来的。

云云(用手摘了一片,拿到鼻子下闻了闻)说:就是这个味道,和我们刷牙的牙膏一样。

吴雨晨和胡梓旋两个孩子也马上摘了一片,放在鼻子下闻了起来齐声说:是这个味道,是这个味道。

老师:那刚才你们说的香味是油菜花的还是这个绿绿的植物呢?

孩子们:是绿绿的,老师,这个叫什么?

老师:这是薄荷,你们说得对,薄荷有一股凉凉的味道,就和我们刷牙的牙膏一样,那你们知道这个能不能吃呢?

云云:这个可以吃的,我奶奶就有种着,烧菜的时候放几片很香的。

吴雨晨:这个怎么吃呀,我觉得不好吃。

梓旋:是呀是呀,我也这样认为。

老师:那么这个薄荷到底能不能吃,我们开展一次《认识薄荷》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都来认识薄荷。

活动分析:孩子们对油菜花已经开始感兴趣,但是对油菜花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当闻到一种带有薄荷味道的香味时,他们就以为是油菜花的香味。所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了认识薄荷这个教学活动,然后再次来到阳光农场寻找带有牙膏味的薄荷,这次孩子们找得比较仔细,也对薄荷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他们对薄荷和油菜花的香味进行了一次分辨,增长了更多的知识。

3.日记描述能力的提升

日记描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的方法,侧重于连续观察。要求观察者持之以恒,长期连续观察。下面案例是教师针对某一幼儿行为的持续观察。

◆案例7-11

表7-2 肖老师的游戏观察记录表

◆案例7-12 陈老师的游戏观察记录

活动类型:体验剧    观察时间:2018年1月27日

班级:大四班      观察者:陈丽霞

严严冬日里下起了雪花,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城市,孩子们期待的玩雪时刻终于到来了,可是在玩雪的过程中,孩子们看到阳光农场地里的萝卜被雪淹没了,于是我们开展了拯救萝卜大行动(图7-7)。

图7-7 抢收萝卜

来到四楼阳光农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雪地里找起萝卜来。不一会儿,乐乐就在雪地里找到萝卜,他开心地呼喊:“我找到萝卜啦!大家快来帮忙呀,萝卜被雪压坏啦!”听到呼喊声,孩子们纷纷赶了过去,有的耙雪、有的运雪、有的拔萝卜,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也有的孩子觉得铲子会伤害到萝卜,于是直接戴着手套用手把萝卜上的雪挖去,还有些小朋友用上了小铲子。在经过一番努力后,萝卜还是纹丝不动。

这时,我注意到了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拔萝卜的浩浩。他的神情显得很认真,他先用塑料铲子把萝卜边上的泥土一点一点地挖掉,然后用双手去拔,但萝卜仍纹丝不动,只见他看了一眼边上小朋友观观手上的铲子,说:“可不可以和你换一下铲子。”观观很大方地把自己手上的铁铲子换给了浩浩。浩浩小心翼翼地用铁铲子把萝卜边缘的泥土一点点挖掉。他先左挖一下,再右挖几下,然后用双手摇晃几下,为了就是让萝卜地里的萝卜露出身子。可是不管他怎么努力,萝卜就是不出来。这时欢欢突然走了过来,热情地对浩浩说:“我来帮你!”随后,他们两人一人用小铲子,一人用手,合作拔萝卜。浩浩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鼓励,似乎更多了一份干劲儿,他主动和其他小朋友换工具,让其他小朋友加入他的队伍,更卖力地拔了起来。看着浩浩那份干劲,我先尝试着提醒浩浩:“浩浩,你可以试着用左右摇晃的方法来拔萝卜。”听了我的建议,浩浩开始改变方法。但萝卜埋得太深了,一时半会儿还是出不来。这时,浩浩自己开动脑筋,再次用小铲子把萝卜周围的土铲走了一些,再接着用摇晃萝卜的方法。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终于拔出了萝卜。

从上面两位老师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幼儿体验剧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孩子的变化,通过对孩子行为的观察,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不仅使孩子得到了发展,而且教师自身也有了专业上的提高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