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是表演的增色剂,是成长的助推剂,是亲情的融合剂。大幅平面的背景道具是故事中的场景再现;逼真形象的实物道具丰富了角色性格;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道具增添了场景的真实感;可爱生动的头饰胸卡代表了人物角色;而服装饰品道具则定位了角色形象。道具的合理设计、亲身制作、巧妙运用,既满足了幼儿个体需要,发挥了家长聪明才智,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创新等能力,更提供了一个师幼、亲子共同创造的平台。
(一)道具支持的重要性
道具是幼儿体验剧表演开展的物质保障。优质而不繁琐。《指南》中提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
道具是幼儿体验剧表演开展的物质基础,应景而不脱离生活。很多时候,老师们苦于思考制作怎么样的道具才能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又能让舞台看上去熠熠生辉。其实很多舞台道具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就看你是不是生活中的细心人。
道具是提供每一个孩子尝试使用的机会,灵活而不单一。在道具的提供上,要考虑每一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比如幼儿体型的胖瘦,幼儿头型的大小,幼儿身材的高矮等等。在道具制作上尽量提供有弹性的、可调节的道具,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从而提高道具使用的有效性。
(二)道具制作的基本途径与材料
1.基本途径
道具制作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幼儿集体活动:适用于对作品的理解、角色的选择、道具制作的分组,也适用于有关材料准备及讨论阶段以及制作的童话剧道具的相互评价。二是幼儿的个体活动:适用于道具制作材料的丰富与调整,孩子的个别模仿与制作,教师对孩子的制作水平的观察与具体指导,幼儿的合作(制定“任务单”、分工制作、组合穿戴、表演后的道具改制等)。三是家园联动活动:当孩子的制作有困难、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制作时,可以组织家庭亲子制作的游戏等活动。
在不同的制作途径,教师或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制作水平,多鼓励,不否决;多启发,忌指责。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亲子制作活动更适合小、中班幼儿。亲子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促进家长间互动,尝试发现亲子对孩子道具制作的兴趣、水平等的影响。
2.制作材料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式就不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有所不同。在提供材料前,应了解幼儿制作的想法、引导幼儿调动原有经验预想需要哪些材料,和幼儿一起准备所需的材料。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主动明晰或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活动为幼儿提供三个部分的材料:即材料的替代性、探究性和引导性,因为这是保证幼儿学习制作表演道具的活动得以进行,以及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
(1)替代性材料——现成材料。材料的替代性指具有替代功能的生活用品、玩具(特别是低结构的玩具材料),常作为“道具”帮助幼儿进行替代性操作,这类操作不仅能探索、发现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可促进幼儿表象能力、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这类道具材料虽然制作复杂,但可直接从身边找到,因此最受幼儿的青睐。
(2)探究性材料——半成品材料。探究性材料是指材料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才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3)引导性材料——完全由幼儿使用并创作的材料。是师幼通过一起寻找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做出“成品”。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教师在材料中“指路”。
(三)道具制作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1.模版辅助式
在初期的道具制作过程中,幼儿制作表演用道具的经验都比较缺乏,特别是有些道具的制作十分复杂,需提供相关的道具模板、提供半成品或进行相关技能的辅导。因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小手肌肉发展成熟度不同、制作表演用道具的经验不同,以及创造思维能力与合作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道具模板、半成品和指导内容也不尽相同。
(1)添加完成法。教师要事先分析该年龄段孩子制作哪些道具有困难。例如角色的服饰的制作。小狗的服饰:老师或家长用一次性雨披或橡塑纸等裁剪成服饰,幼儿在衣服的表面装饰大小不同的黑色圆点——小狗的斑纹。或在亲子合作制作的半成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完成。
(2)模版参照法。中、大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再加上制作经验有限,因而他们在道具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于是教师运用绘本或光盘中的形象、上网查找相关图片、提供亲子制作的成品、寻找哥哥姐姐表演的道具等,为幼儿提供道具模板,使幼儿心情中有明确的制作方向、目标。在制作过程中,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的观察,幼儿的制作由被动转为主动,会积极尝试模仿与制作。
2.情景表演提示法
在情景表演中启发幼儿了解道具制作的内容与材料。幼儿的理解是直观的,只有通过自身的表演或观看别人的表演才能获得感性的认知:表演中需要什么物品。它能进一步让幼儿清楚道具与生活中替代物的关系,怎样的道具更适合需要。例如,在区域活动时间,始终没有人走进“道具制作坊”。在分享环节,教师问大家:“你们为什么不进‘道具制作坊’?”大家一脸茫然。教师说:“谁知道《油菜花开》需要我们制作什么道具?”孩子们没有声音。教师拿出道具——小动物头饰,启发大家:“《油菜花开》故事里有哪几个角色?”孩子们纷纷说:“油菜花”“慢慢鸭”“稻草人”“麻雀”……有孩子说:“头饰。”教师又说:“除了做头饰、服装外还要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又哑然。教师提议:“不如我们再来表演一下《油菜花开》,看看需要什么道具?”开始表演了。
教师要在孩子对故事内容熟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提示。在情境表演时老师除了帮助幼儿分析角色的需要和剧情的变化需要制作哪些道具外,还要帮助幼儿分析这幕童话剧有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需要制作什么道具背景,并明确并收集制作道具所需要的成品、替代品及废旧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孩子明确道具制作的真正意义,变制作活动的完成任务为真正演出的客观需要,变道具制作的个体行为为人人参与的行为。
3.任务驱动法(www.xing528.com)
大班幼儿在道具制作和表演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往往会认识到:道具最终是服务于表演者(自己或同伴)的。做多了或者做少了或不适合这个体验剧,道具支持就算失败,那么如何让幼儿制作道具的时候具有目的性呢?教师商量制定出“三步曲”:任务策划书——寻找合作伙伴——任务单。
(1)任务策划书。包括需要的道具、需要的材料(成品、替代品、半成品、自制品)、怎么做、表演者的反馈(完成、返工、添减物品)等(见表6-1)。
表6-1 任务策划书
(2)寻找合作伙伴。中班幼儿有合作的意识但坚持性不够。大班幼儿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或选择跟自己表演同一角色的同伴共同完成道具;逐渐明白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制作规则,几个同伴能一起分配道具制作的任务,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3)任务单。幼儿在明确了制作意图以后,道具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美工区“道具制作坊”开设订货接单任务。“道具制作坊”的幼儿仔细阅读同伴的《任务单》,并根据《任务单》制作在道具制作时需要的《订货单》,在制作完成道具后,对道具作相应的评价与反馈(见表6-2)。
表6-2 订货单
4.适时介入法
教师的介入既要帮孩子顺利地完成任务又不能限制孩子能力的提升。由于中班孩子在制作方面经验相当缺乏,教师就要明确孩子哪些方面需要自己指导,什么时候才能适宜地介入。例如,教师要鼓励幼儿间的合作。在塑料雨披、丝织品等衣物表面粘贴饰物时,需要合作:一人固定好衣物,一人粘贴,以保证衣物的平整、美观。在制作建筑背景时,可先分后合。例如制作钱江新城背景时,请幼儿先分组写生、涂色,再把每组的建筑拼起来。大班幼儿在个别制作道具时,更多地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提高制作水平,较好完成制作任务。
何时可以介入幼儿的活动呢?一是:当幼儿在制作道具中遇到困难、挫折,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二是当幼儿在制作道具中有不安全倾向时。三是当幼儿在制作道具中主动寻求帮助时。四是当幼儿在道具制作中出现过激行为时。五是当幼儿在道具制作中做出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老师介入的方法有多种,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道具制作为前提,做为小助手参与到道具制作中去,或在一旁以示范和暗示与幼儿一起制作道具,也可作为道具制作的旁观者给予建议、欣赏和鼓励。
以上种种制作方法应建立在为幼儿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激励幼儿大胆创新,放手让孩子想象与再创作。对喜欢摆弄材料,尝试独立制作的幼儿,教师多要表扬;对制作认真能坚持的幼儿,即使道具作品不令人满意,教师也要持肯定的态度。同时鼓励幼儿跟别人想的、做的不一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5.家园联动式
以幼儿为主体,以道具为媒介,在教师、家长的协同支持下,在同一背景下,达成同一种目标,形成一个指导的共同体,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等开辟一定的场所,进行各种宽松开放的制作活动,以达成真正有效的家园联动,培养创造性的小主人。
“家园联动式制作表演用道具”活动的开展大致分三个阶段:准备参与、全面指导、成果分享(图6-8)。
图6-8 家园联动式制作表演用道具流程
该流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了解、不断发展的指导过程。指导内容与具体方法、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孩子的自主性发展和美术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1)过程关注性原则。准备参与阶段:了解孩子剧本与角色、角色小组的自由分配。班里每位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激发表演欲望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并按角色分组,组成大背景制作组。家长根据孩子选择的角色,形成角色制作组。例:孩子选择扮演金鱼的,那么所有“金鱼”和家长组成“金鱼道具制作组”。每组家长和孩子共同查找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或有关背景的资料,分析角色装扮特点以及表演中需要的道具,进一步明确道具制作需要的物品。
(2)形式多样性原则。家园指导阶段:教师根据班级中家长的不同需要提供相应指导,如共性的需要提供集体指导、个别的需要提供个别指导、特殊的需要提供互助指导。选择不同的指导类型,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目标。
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家长来园活动、家长助教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道具的制作要点。对背景制作进行重点指导:分析有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需要制作什么背景,每个背景制作所需的材料与做法。根据幼儿的角色分配,制定道具的初步设计方案。再分工合作、亲子制作,共同完成制作活动表演用的道具,填写“亲子制作道具记录表”,为表演展示做准备。
(3)成果体验性原则。分享成果阶段:亲子表演,试演时请孩子穿上服饰,请家长做评委(或亲子表演),共同对孩子的服装等道具进行评析,并调整自己的服装。幼儿体验剧演出:在“戏剧节”和“小小艺术家”活动中,幼儿个体或亲子展示演出,共同体验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