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性环境的创设有四个步骤,见图4-10。
图4-10 剧本创作步骤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情境性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因而自主创编的首要步骤就是创设有趣的、童趣的环境,给幼儿营造“敢创作、想创作、乐创作”的良好氛围。
例如,环绕中厅倒垂而下的绿瀑是孩子们探究、玩耍的乐园,小鱼儿:“如果教室里也有爬山虎那该多好呀!”可乐:“是啊!我们怎么样才能把中厅的爬山虎搬进教室呢?”听了孩子们的对话,为了营造一个便于创作剧本的氛围,我们决定将教室进行重装。创作坊是孩子们平时创编剧本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浸润其中进行展现的场所。超超:“我们可以用长长的帘子表示爬山虎的藤蔓。”乐乐:“帘子上还需要有一些叶子,我们可以自己画……”丽丽:“我们还可以拿爬山虎的叶子在卡纸上拓印!”综合了孩子们的讨论后,我们一起动手,孩子们负责画、剪,老师负责悬挂,创作坊瞬间变成了中庭倒垂而下的爬山虎瀑布(图4-11)。
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孩子们触景生情,通过“爬山虎创作坊”的创作,幼儿更乐于走进创作坊进行创作了。同时,满眼的爬山虎也唤起了幼儿当初探究爬山虎时的情绪,导致幼儿更加有话可说,剧本创作也变得更有趣、更贴近幼儿的真情实感。
图4-11 班级内创设的爬山虎瀑布
(二)丰富材料,促发互动
创作环境的营造是创作动机产生的前提,材料的提供是创作内容的保障。在创作坊内,教师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与创作内容相关的材料,利用材料引发幼儿的操作和表达。这样便于教师在幼儿的操作与表达中提炼剧本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
◆案例4-5 《爬山虎藤蔓有多长》的创作片段
在《爬山虎藤蔓有多长》的创作中,幼儿针对如何测量从四楼垂直而下的爬山虎藤蔓的长度产生了热烈的讨论。
可乐:“爬山虎的藤蔓好长好长啊!”
小鱼儿:“应该有10米长!”(www.xing528.com)
可乐:“应该有20米那么长!”
小鱼儿:“哇!20米!那么长!”
“爬山虎到底有多长!”“用什么量?”“怎么量?”成为小朋友们当下创编的内容。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王煦涵想到用绳子量、可乐想到用竹竿测量、方哲恺想到用尺子量。针对这些测量方法,小朋友们开始投票了,“用绳子测量”以15票遥遥领先于其他两种。小朋友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试看,首先,选好将要测量的一根爬山虎藤蔓,用一根红色的蝴蝶结给它做一个标记;然后,豆豆找来一大卷彩绳;最后,小朋友们分组行动,一部分人到四楼把彩绳往下放,其他小朋友在一楼负责看彩绳什么时候与藤蔓对齐。事后,小朋友们将这个讨论—试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写成了剧本的片段(图4-12)。
图4-12 实地测量藤蔓
在上述案例中,尺子、绳子、竹竿这些测量工具的提供,激发了幼儿测量的浓厚兴趣。进而开展了实际的测量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相关表述,这些都为剧本的顺利产出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碎片,汇点成线
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表述方式多是碎片式的。因而,在剧本的创编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每个参与创编的幼儿的语言,从他们的语言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共同点,进而将幼儿零碎的表达借助一条线索汇总成一个故事。如表4-4、图4-13。
表4-4 碎片式剧本与完整式剧本对比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们的创编都是碎片式的话语,教师对其进行梳理后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四)发散思维,多元呈现
纸、笔、塑料板、KT板等平面材料可以作为幼儿创作用的材料,瓶子、罐子、盒子等立体材料也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裁剪的方式创编成模型进而生成剧本。
图4-13 师幼合作创编的剧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