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体验剧实践:园本化综合艺术教育活动

幼儿体验剧实践:园本化综合艺术教育活动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幼儿体验剧是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自由采风、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和展示分享等多元戏剧活动的综合。在幼儿体验剧活动不同阶段,会展开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各种门类的艺术活动。再次,幼儿体验剧是一个多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这是幼儿体验剧实现“通过戏剧进行综合教育”的体现。这一反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成为幼儿体验剧综合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

幼儿体验剧实践:园本化综合艺术教育活动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处在大的变革中,时代的变化、政府的重视、人们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等刺激着学前教育观念的更新,这样为当今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逐步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夏幼艺术教育活动基于前期的实践与探索,着重从园本资源和特色出发,以综合艺术活动为导向,借鉴国内外儿童戏剧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从幼儿本位出发,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了“幼儿体验剧”戏剧综合艺术活动,旨在推进本园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儿体验剧的涵义

“幼儿体验剧”是指幼儿园将戏剧元素与戏剧教育理念应用到3—6岁的幼儿学习过程中,遵循幼儿学习主体原则,重视幼儿实践体验后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引导其围绕自身生活内容或学习经验开展“自由采风、自主创编、自然表演、自我分享”的一种新型的戏剧综合艺术活动。在这里,幼儿戏剧经验的建构是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了艺术的、学科的、生活的3种层次的综合,从而突显了儿童主动参与和创造的特性,体现了戏剧教育“工具论”与“本质论”的融合,也充分发挥了戏剧的多维功能。

1.逻辑内核:基于幼儿主体的经验建构

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综合艺术活动,幼儿体验剧具有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幼儿经验。我们认为,幼儿体验剧不是教给儿童戏剧表演的经验,而是发现、保护、激发、引导儿童已有的天性和生活经验,为儿童创设一个创作戏剧空间,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到幼儿体验剧的创作和表演中去,生成忠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剧本和表演,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以幼儿为主体的经验建构的过程。

“经验”在杜威那里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内涵,对幼儿体验剧的界定很有价值。杜威认为,“经验包含着行动或尝试和所经受的结果之间的连结。”经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方面是主动的尝试,使得事物发生一定变化;另一个方面是被动的承受,使行动产生的变化反过来对自身产生影响。所以说,经验是幼儿主体的双向建构,只有将一系列活动以及产生的结果有意识地联系起来才能构成经验,否则就是盲目的冲动或单纯的活动。幼儿体验剧经验也是一种尝试和承受的双向建构。儿童在尝试着把自己听到的事件、看到的画面、印象深刻的事件或者一种有趣的想法用具有情节性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最初的戏剧行为。在这些戏剧行为中,儿童会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和需要补充的地方,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将舞台艺术、剧本、音乐音响逐步从笼统的演员、剧作家、观众这些戏剧要素统整到剧场演出中,使体验剧的表现更加丰富和完美,从而实现儿童生活经验的统整和重构

2.过程特色:戏剧形态下的多层次综合

伴随着幼儿体验剧生成的过程,幼儿体验剧活动呈现出多层次的综合。

首先,幼儿体验剧是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的自由采风、剧本创作、舞台表演和展示分享等多元戏剧活动的综合。以往的儿童戏剧十分强调舞台表演,把其他戏剧元素和活动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其根源是活动组织者认为只有儿童的戏剧表演能发挥辅助教育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活动的作用。在幼儿体验剧活动中,虽然幼儿的舞台表演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和成果,但围绕着主题生成、素材搜集、生活体验、剧本创作和舞台创设等环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幼儿经验从简单的表演经验扩展到多样的综合艺术经验。

其次,幼儿体验剧是一个多种艺术符号表征的艺术综合活动。在幼儿体验剧活动不同阶段,会展开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各种门类的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以欣赏作品、创造性讲述以及剧本创作为主;美术活动以舞台布景和道具、服装制作等为主;音乐活动以背景音乐选择、音响效果制作、主题歌创编以及律动等为主;表演艺术则以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表现为主。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艺术符号表征活动,参与到幼儿体验剧活动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幼儿体验剧是一个多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这是幼儿体验剧实现“通过戏剧进行综合教育”的体现。以往的幼儿园综合教育多围绕主题将各学科统整起来,很容易造成学科的“大拼盘”,失去了学科综合的经验整合的真实意义。幼儿体验剧活动的学科综合不是从主题出发的综合,而是从活动过程的需要而生发的各学科综合活动。学科综合和幼儿体验剧建构互为手段、互为目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帮助,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后者也是前者的最终产品。

(二)幼儿体验剧的可行性

理论基础是实践探索必不可少的基石,幼儿体验剧是在学习借鉴和继承发扬了许多教育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体验剧是否适合幼儿特性,始终是判断幼儿体验剧是否可行的第一标准。

1.幼儿体验的理论基础

(1)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理论。几乎所有的西方儿童戏剧教育家都把杜威的“儿童中心”当作理论基础,认为戏剧教育是实现“儿童中心”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做中学”的最好体现。用美国戏剧教育家盖文·波顿的话来说,为什么戏剧受到进步主义教育流派的欢迎,原因是戏剧能实现进步主义的教育理想。“以儿童为中心”在幼儿体验剧活动中体现为“每一个人都是自我表达的个体”,儿童作为戏剧活动中某种角色,实现自己对戏剧的贡献,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都是他们心灵深处的外化,不受他人的干扰和限制。

(2)皮亚杰的建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是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意义。因此,教育所关心的是尊重、激发和协助儿童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对教师灌输知识,主张儿童主动地建构知识,使知识与儿童的主体意义世界统一起来。建构主义知识观发端于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儿童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同化和顺应的方式逐步建构起来的,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建构主义知识观视野下,幼儿体验剧是儿童主体性的存在,儿童基于自身的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建构方式,不断获得融入儿童世界的有意义的新的戏剧经验。这一反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成为幼儿体验剧综合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

(3)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大家都很熟悉。他把儿童发展的水平确定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的现实水平”,指的是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就是儿童在成人帮助下所能实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戏剧天性,儿童戏剧的发生表明儿童相应地具有一定的戏剧能力,但是这些戏剧能力有待于教育的激发、开挖和发展。幼儿体验剧活动应该是在儿童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示儿童向他们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靠拢,比如说儿童的表演不是一下就能发展成为供观众观赏的表演,最初孩子们就是在一种游戏状态中进行集体式表演,满足于扮演的快乐和自足,对此教师既不能停留在游戏水平,也不能立刻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儿童发现和体会表演给别人看和自己演着玩有什么不同感受,逐步使儿童向“表演给观众看”的方向努力。

2.儿童的戏剧天性

儿童是否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行为呢?有关儿童艺术发展和教育的研究已经表明儿童不仅有自发的绘画、唱歌、舞蹈等艺术行为,也有自发的戏剧行为。(www.xing528.com)

儿童的戏剧萌芽。据许多跨文化的研究材料综合分析判断,儿童最初的装扮动作出现在l岁半到2岁之间。他们在不睡觉的情况下,会把小脸蛋枕在妈妈的怀里假装睡觉;他们会在不喝水的情况下,拿着空杯子做出喝水的动作;他们会在不梳头的情况下,用梳子做出梳头的动作。儿童的假装是自发的、快乐的、自由的,没有谁来教他们这么做,这为他们后来的戏剧发生打下了基础,因为戏剧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假定性。戏剧的“假定性”一词源于俄文,意思是艺术形象与它所表现的对象的自然形态有意偏离的一切手法与审美原理,包括替代原则、时空转化等。总之,儿童知道自己在假装,才可能产生他们的戏剧;儿童乐于假装,才愿意积极地投身于戏剧活动中。

儿童天生是导演。4岁以前的儿童的游戏以个人游戏为主,他们喜欢自己摆弄玩具、材料。当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出一定的情节,出现了不同的角色时,他们就像导演一样在组织游戏了,苏联加斯帕洛娃就把这种游戏叫做导演游戏。在导演式个人游戏中,儿童不需要其他玩伴的配合,各种玩偶就是他们的玩伴,也不担任任何固定的角色,只是在那里调整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导演式游戏的个人特点以及个人在反映角色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所起的组织作用和指导作用,都表明该游戏具有明显的导演特点”。

儿童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随着儿童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象不再局限于周围的事物或人物,也不再只是一个人玩,而是自己想象出一个虚构世界,并主动和几个伙伴合作完成一个游戏。这种游戏就是较高水平的“戏剧性游戏”。戏剧性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自发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和编写戏剧角色、行为或事件。儿童在进入戏剧性游戏之前,往往会和玩伴一起商量“玩什么”“怎么玩”“用什么玩”之类的问题。从戏剧的角度分析,儿童是在创作剧情、分配角色、制定道具以及调整安排整体表演。

(三)幼儿体验剧的范式创新

创新既是行动研究的使命,又是行动研究的生命,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研究。幼儿体验剧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从戏剧的魅力出发,幼儿体验剧为戏剧教育“工具论”取向赋予新的内涵。幼儿体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教育形态,包括了文学、美术、音乐、建筑、舞蹈等多种艺术样式的综合;幼儿体验剧是集体的艺术,幼儿体验剧活动是一种社会型的活动模式,教师和儿童在合作的戏剧工作氛围中交往、碰撞和学习;幼儿体验剧是冲突的艺术,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冲突,鼓励儿童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从儿童戏剧天性出发,幼儿体验剧为戏剧教育“本质论”取向找到途径。儿童天生是演员、导演和剧作家,儿童喜欢创造他们自己的戏剧,儿童的戏剧来源于模仿,所以在我们的幼儿体验剧活动中,儿童成为剧作家、演员、导演、道具师,从事各种剧场工作,为剧场演出做出自己的贡献,最终建构完整的戏剧经验。这里,儿童是戏剧的主人,儿童在创造戏剧的过程中丰富了戏剧经验,掌握了戏剧艺术的真谛,这种综合的戏剧艺术教育远远超出了传统戏剧艺术教育单纯训练戏剧技能技巧的狭隘性。

(四)幼儿体验剧的特点

幼儿体验剧作为一种特殊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形式,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幼儿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了“整合”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意义,给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已经成为了国际国内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纲要》指出:“艺术与其他四个领域(健康科学、语言、社会)间,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幼儿体验剧遵循纲要中艺术领域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淡化了学科体系,强调艺术门类间、艺术与其他学科间的整合,寻找各门类间的关联,以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活动目标的人本性

幼儿体验剧活动在学习目标上更关注幼儿整体人格的发展及儿童的自身需求,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儿童丰富的艺术体验,让儿童产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鼓励儿童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表现,创作作品,并在与其他儿童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分享、合作等人文素养。

3.活动过程的愉悦性

儿童的艺术审美活动是儿童最为源初、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成长活动。审美愉悦作为一种情感,不但在审美活动中起着亲和作用,也是整个审美心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幼儿体验剧活动应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入手,给儿童带来丰富的审美愉悦。另外,在幼儿体验剧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用童趣的形式来进行艺术活动,使儿童在体验剧的欣赏、模仿、创造活动中,愉快地感受艺术中的美,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4.活动评价的多元性

幼儿体验剧活动在学习评价上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在艺术活动中,强调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态度、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程度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