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轨迹,我国也不例外。近现代以来,艺术教育一直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代学前教育人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幼儿艺术教育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系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厘清和改进。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涵义
幼儿艺术教育,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有着不同解说。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场所,对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理解应该是基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1.幼儿艺术教育的基本含义
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正是如此,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器乐演奏员等。广义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在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与艺术或多或少存在着联系,例如读小说、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等。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引导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幼儿艺术教育是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激发其艺术情趣、收获艺术审美、体验艺术成就的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里的所谓各种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活动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创造力得到健康发展;其形式是十分多样的,凡是有目的、有计划、作为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艺术学习经验的活动都可包括在内,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书法和幼儿影视等等。
2.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
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作用主要有:一是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二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三是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善。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艺术活动需要脑、眼、手三位一体的同时使用,需要刺激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对象、认知对象和判断对象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开始想象、形成理解、完成认识。当幼儿能够对对象进行审美时,幼儿才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动作语言甚至非外显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独特理解,才可以借由书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传达自己的情感特征和自我思想。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审美过程和感知过程中接受美、内化美、习得美、创造美。当幼儿打开心扉,真诚地接纳美的事物和美的艺术时,就会产生美的共鸣和美的心理,遇到具有浓厚情感和兴趣的事物时,能够激发其创造的灵感,给予其创造的动力和源泉,使得幼儿具有创造美、解释美和表现美的内驱力。此时,通过艺术教育的科学引导和巧妙启迪,幼儿将能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创造出天真浪漫、童真有趣、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和完善。艺术教育过程中运用的多样化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艺术活动会为幼儿提供层次丰富、情感丰满、观点鲜明的思想感受,使得幼儿更加积极向上,童趣活泼。它不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快乐和幸福美感,也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素养和品行操守,引导幼儿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幼儿愉快开朗的性格特征。运用艺术教育,更能使幼儿获得情感宣泄和与外界交流的新途径,幼儿可以运用音乐、书画或者舞蹈等形式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自己对外在世界的情感和看法,从而使人格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
(二)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成立算起,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不断的摸索、争鸣和成长,涌现出一批专业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人才和优秀理论,也闪现出许多独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观点。
1.20世纪中叶之前的初创时期(www.xing528.com)
1903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提倡下,湖北巡抚端方在湖北武昌兴办了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湖北幼稚园(后改称蒙养院),它开启了我国幼儿园百年教育的日子,也开启了我国幼儿的艺术教育之路。1903年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是我国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1932年10月,我国民国教育部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在第二章课程范围之中,提出了幼儿园的课程范围为音乐、故事、儿歌、游戏、社会、常识、工作(图画、纸工、泥工、木工、积木、沙箱、缝纫、园艺等)、静息和餐点这几项。此时,艺术教育比重有所增加,在音乐、儿歌、工作三科中均有体现。
1945年前后,经过党中央的指导和关怀,虽然条件较为艰苦,但依然在一些老解放区提高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为了确保老解放区幼儿的成长成才,将临时课程设置为常识、唱歌、游戏、故事、工作(折工、纸工、泥工、涂色)、自由画、体育、卫生、识数、识字、玩玩具、自由发表等科目。虽在战争的特殊时期,但艺术教育依然受到了当时学前教育机构的重视。
2.1949年—1978年的“苏联模式”时期
在新中国初建时期,我国教育部门就在1949年12月下旬于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现有教育手段,以老解放区的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纳了传统教育之中的精华部分,再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听取苏联教育专家的建议,将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细分为看图识字、数数、图画、手工、游戏、唱歌、跳舞、观察、体操和自由发表意见、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静息等课程。此时,涵盖艺术教育的课程已经发展到了图画、跳舞、音乐、手工、唱歌、工作等六科之多,凸显了我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和决心。
1950年起,我国进入抗美援朝运动时期,国内开始了以学习苏联教育为上,以运用苏联教育为佳的历史狂潮。1952年3月18日,新中国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了幼儿园的课程项目有:体育(包括日程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等),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音乐(包括唱歌、表情唱歌、听音乐、乐器表演),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此时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体现在了图画、手工、音乐、舞蹈、律动等课程项目之中。
3.改革开放之初的全新发展时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也开启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篇章。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幼儿艺术教育同样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月后,1979年1月,新中国教育部召开了部分省市幼儿教育专家干部、文化学者和幼儿园园长会议,会议制定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初稿)并在同年的11月下发试行。此次颁布的《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常识(日常生活中幼儿可理解的、初浅的自然科学常识)、计算、音乐、美术、体育等科。”至此,音乐、美术两科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
1980年起,我国幼教工作在总结陈鹤琴单元教学、五指课程和苏联模式的分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实验。1981年10月,在调研调整《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和《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初稿)的基础上,教育部紧接着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纲要中将“幼儿园教学”调整成为“幼儿园教育”,把幼儿园教育内容延伸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在教育模式上,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继续采用分科教育模式。此阶段,艺术课程依然涵盖在音乐、美术两科之中。
4.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990年起,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开展的课程不再“一刀切”式统一规定,而是给出教育原则,引导性地指出了幼儿教育内容应该是“体、智、德、美诸方面”且要“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2000年,全球投入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新一轮大改革之中,我国也同样投身于此次改革浪潮之中,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探索。齐头并进,幼儿园新一轮教育改革也随之开展。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它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且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此纲要和课程内容的划分一直沿用至今,对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园艺术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幼儿园教育课程多样化、交融化、国际化、渗透化的局面开始形成,艺术教育摒弃了严格的独家界限,形成了综合化的艺术教育。由此可知,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分别是:第一时期,从幼儿园教育真正产生至1995年左右一直采用分科教学模式,各学科之间有着较为严格的界线,以音乐和美术为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导地位。第二时期: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幼儿园艺术课程发展的分水岭,它从政策指导和实施操作上摈弃了严格的学科分教模式,开启了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