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35'
国家/地区:中国
制作机构: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制片人:李浩洋
导演:李浩洋,蔡一帆,徐蓓,郭刚,张棚珲
摄影:郭刚
剪辑:黄珂兮
内容简介:
BJD是“Ball-jointed Doll”的英文缩写,即“有关节的人偶”,它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人偶玩具,后来它传入亚洲,也日渐风靡国内。但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自己动手做BJD玩偶的人则少之又少。一位“80后”女孩,只发布了85篇内容的微博,却吸引了近万名网友的关注,还在网上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贴吧。这个女孩叫“UV米”,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雕塑,她玩BJD跟别人不同,别人花钱买,她则动手做。短短一年时间,她做了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BJD娃娃,起名“小米”,接下来还打算做一系列自己喜欢的偶像明星。林青霞在《蜀山传》里的造型已经被UV米搞定,她的下一个挑战对象是:张国荣。
主讲人简介:
李浩洋:《人偶魅惑》导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进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任编导创作纪录片50余集,任总编导创作纪录片150集以上。代表作有国内首部纪录剧情片《迷徒》、百集系列纪录片《手艺》。作品获得各类国内奖项30余次。2013年起,担任《探索·发现》栏目执行制片人。担任百集纪录片《手艺》执行制片人、总导演。该项目已制作播出150集,是中国电视史上体量最大的同类节目,并引发国内社会对手艺及手艺人关注的热潮。
郭刚:《人偶魅惑》摄像。毕业于四川美院,曾赴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留学,现就职于重庆电视台,导演摄影大量纪录片。代表作《舌尖上的中国2》、国内首部纪录剧情片《迷徒》、百集系列纪录片《手艺》《大后方》等,曾获得德国卡塞尔纪录电影节金力士奖提名奖,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等国内外多项大奖,作品入围爱丁堡独立电影节,法国里昂亚洲电影节等。
这是一个差点拍不下去的片子。
作为《探索·发现》栏目的一个系列策划,《手艺》系列纪录片应该算是一个命题作文。编导在前期需要搜寻大量符合本策划范围的选题,进行甄选和资料整理、前期调研,然后完成初期的拍摄台本,为正式拍摄做好准备。
手艺并不都是传统的,时代向前,手工艺自然也是层出不穷的,人们总是会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新东西。
《手艺》第四季,我们将一些年轻人的新手艺纳入其中,希望需找到这些与时代结合更为紧密的这些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借以展示手艺的魅力和活力。
UV米制作的BJD娃娃就是其中之一。
BJD娃娃又称球形关节人偶,源自欧洲,最早流行于皇宫贵族,后来逐渐流传到日本、韩国和中国,成为今天都市青年的新宠。
和过去拍摄过的任何一门手艺的主人公相比,UV米实在算是一个异数。
UV米,除了知道在网络上有人给她取的诸如“手工帝”“手工姐”的名号外,我们不知道她姓甚名谁?是何方人氏?从事什么工作?
前期调研时,除了手艺制作本身,UV米拒绝我们对她本人的任何了解。甚至直到拍摄结束,她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你们就叫我UV米吧”,她甚至有些生硬地说。
那一刻,UV米和她钟爱的来自异国他乡的BJD娃娃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只有在制作人偶的专注氛围中,UV米才彻底放松下来。
“我喜欢张国荣,还有古天乐,嗯,还有林青霞、梅艳芳”,提到这些名字,UV米有些兴奋,“他们就像是上帝偶尔精心做了一个作品,然后特别漂亮,美得惊心动魄!我在复制这些人脸的时候,就有一种我在触摸上帝曾经摸过的骨骼的那种感觉!”
一门手艺,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最普通的,它可能是某个手艺人养家糊口的凭籍,继而可能是传承的情怀、艺术的追求甚至是一种修行。
不过这些,似乎和UV米都没有关系,手艺带给她的,似乎是另外的东西。
“有一次,我在公园跑步,跑到一片荒滩草地,然后隐约发现草丛里有什么东西,我用手轻轻一碰,哎呀,我一下子就变小了,然后我发现一个同样小小的张国荣正在湖边钓鱼……”
当然,UV米讲的不是现实,甚至,这也不是她经历的梦境。
“我经常幻想和我制作的人偶之间遭遇的各种各样的场景”,UV米开心地说。
拍摄期间,除了“小米”(UV米按照自己的模样制作的人偶)时刻相伴,我们没有见过UV米的任何一个朋友,甚至有时UV米外出,她也会带上“小米”一起。
“我没有安全感”,UV米说,“我以前念大学时做过一个作品,一把雨伞,有长长的围帘,可以把我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UV米看着我,“待在我自己的小空间里,我感觉特别好,也最安全。”
在上海的繁华街头,我们看着UV米的身影汇入到茫茫人海,一种孤独之感油然而生。(www.xing528.com)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如此说过。
UV米并不靠制作人偶挣钱,这门手艺对她而言,缺少实用的功能,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慰藉,一个对话的伴侣,一个有着无限创造的臆想空间,用以对抗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
可是,她真的是孤独的吗?
和大多数前期调研不同,和UV米最初的接触中,编导是很有挫败感的。
就《手艺》这个系列而言,一般的选题和拍摄对象,我们通过努力总能接触到和他们相关的各种信息,比如这门手艺的历史、传承、特色和现状,比如这个手艺人从艺的经历以及他个人的相关故事等。这些信息的搜集,有利于编导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将要拍摄的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拍摄台本的设计和写作提供参考,这对完成一个命题作文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自己绝口不提的UV米却打破了我们这种常规的创作方法,她的这种封闭或者自我保护一度让编导交流探索的努力止步不前。
然而,也恰恰是因为她的这种封闭,为这个片子的创作提供了另一个方向。
我们拍摄手艺,除了关注手艺本身的制作技艺、艺术特点和历史传承外,毫无疑问地,我们更关注人的故事。在我们看来,手艺和人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一个倾其精神专注于一门手艺的人,他/她和手艺之间,一定是相互融合、相互成就和互为因果的。
我们在获取到的UV米的所有信息中,提取出诸多的关键词:UV米(她的名字的来源)、小米(UV米按照自己的模样制作的人偶)、张国荣、安全感、孤独、幻想……
当我们把这些关键词进行组合时,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主题开始浮现,一些意义开始产生,甚至,它们也在帮助我们揭开最初的神秘印象,开始接近一个真实的UV米。
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UV米是一个极度封闭的人,她与其他人没有任何来往和交流,她总是独来独往,她和这个世界保持着距离。
然而,她和“小米”是亲近的,和“张国荣”“林青霞”是亲近的,和手里的BJD娃娃是亲近的,她和他们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她是畅所欲言的,她是安全而且快乐的,她是不孤独的。
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成为我们结构和叙事的灵感来源。
在2月初前期调研时,获知有时尚杂志向UV米约稿,3月1日我们开始拍摄,4月1日是香港影星张国荣的忌日,这些信息让我们有了讲述故事的外在线索。
UV米、小米、影星张国荣、BJD人偶,他们之间的彼此关联,构成了我们这个故事的内在线索。
通过小米和人偶张国荣,UV米实现了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也完成了本片关于“孤独”及其他问题的探讨。
创作的思路定了下来,而要实现这些想法,则需要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时做好充分的设计。
在表现UV米生活和情感的段落中,为了体现她的孤独以及与这个世界的疏离,我们在摄影上,以人物的中近景为主,并采用了升格的处理来放大她的动作与神态。同时,利用光影,比如在外景有直射光的情况下,将人物放置在逆光的环境下,用手中的物品,比如水瓶、人偶的运动,形成光影的变化。
在具体讲述UV米的孤独这一段落,第一场在路上,主要的手段是升格,第二场在地下通道,主要的手段则是逆光,UV米大量的时间是剪影或半剪影。总之,视觉形态上尽量多样化,但是表现的情绪和主题又要统一。这样,可以为后期剪辑提供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视觉依据。
后期初剪时,我们先梳理人偶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将这个流程作为主线,并初剪好,然后根据解说词,将几个情绪段落剪好,放在整个工艺流程中。
因为解说词是在剪辑前完成的,所以,按解说词完成的剪辑,节奏上肯定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初剪工作完成后,我们通看几遍,反复琢磨,然后对解说词和全片节奏进行调整。
这是大的工作原则,具体来说,由于这是一个比较现代时尚的题材,所以力求做得洋气一些,我们从开篇的采访就确定了这个基调。这一段采访用了闪白、非常规构图(人物在画右,视线也看画右)、分割构图等。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段采访的结尾,把NG的部分也用了进去:“哎呀,不行……”这句话出来之前,下一段落的音乐已经逐渐起来了,然后转场到升格拍摄的车流,节奏和衔接都比硬转要来得自然,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正好强调了UV米不善与人交流的特点。
采访后的那个段落,有一个在行进的地铁上仰拍的路灯,这个镜头严格来说,是拍坏了的,因为在地铁上抓拍,很仓促,镜头景深浅,焦点难跟,焦距较长,晃动又很厉害。但是,这个镜头剪进去,却显得非常合适,它不是那种中规中矩、构图讲究、曝光准确的镜头,但是由于片子的情绪和形态,这样的废镜头变成了提升格调的镜头。这也提醒我们,所有的素材,都可能是有用的素材。
从后期剪辑而言,这个片子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将第二主角张国荣与UV米、人偶交织融合在一起。
要解决这个难题,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选了三首张国荣的歌曲:《我》《明星》《这么远那么近》。之所以选这三首,是因为前两首算是对张国荣一生的总结,后一首的主题则是表现现代都市中人的寂寞与孤独,这个主题恰好与UV米的情感关键词契合。
而这些歌曲出现的时候,视觉上则是UV米的情绪段落,比如跑步、坐出租车、公园散步等,然后我们再选择一些和张国荣有关的视频画面。
我们在《浮想联翩张国荣演唱会》中选取了两段,因为这场演唱会的现场VCR制作比较时尚,又紧扣“纪念”的主题,放在我们的片子里非常合适。在处理这些段落时,有一些小的细节对我们也比较有启发,比如UV米在涂鸦墙前跑过的段落,先是一组涂鸦墙从近到远的三级跳镜头,然后是一组UV米跑步前准备动作和按下随声听的特写,最后回到涂鸦墙的全景,升格,UV米从涂鸦墙前跑过,音乐同时起来。初剪的时候,在一组准备动作和按下随声听的特写结束后,转场(涂鸦墙的全景)的同时,音乐就起了,UV米也同时跑入画。在精剪的时候,我们始终觉得不舒服,节奏和情绪都不对,我们试着让涂鸦墙的全景多留一会儿,音乐的入点延后一些,UV米出来的时间也延后一些,也就是说把气口留足,这样修改之后,感觉就好多了:按下随声听,涂鸦墙,环境声淡出,张国荣的歌曲《我》的前奏响起,UV米同时升格跑入画,节奏和情绪都对了,同时也把张国荣通过歌曲不露痕迹地放进片子里了。
当人偶完成之后,我们的处理是,在展示作品的同时,UV米讲述一个与张国荣有关的幻想,画面是升格拍摄的UV米在公园跑步、和BJD娃娃在一起、UV米形象的BJD娃娃和张国荣形象的BJD娃娃在公园、张国荣在演唱会上的表演、张国荣主演的《东邪西毒》《阿飞正传》的镜头等,音乐则是张国荣的歌曲《明星》,而这首歌对张国荣来说,可以用一语成谶来形容。
就这样,张国荣以及张国荣形象的人偶,还有制作人偶的UV米,似乎终于交织在一起了。
虽然,她没有告诉我们她的名字,她的过去,以及有关于她的一切,但是我们恰恰展现出了一个最真实的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