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人物简介:
菲尔·阿格兰德(Phil Agland),著名英国导演、制片人和摄影师。2010年曾担任亚洲新人奖评委。他的首部纪录片《克洛普:非洲雨林》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雨林运动,并促使喀麦隆在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雨林公园。他的第二部获奖系列纪录片《脆弱的地球》关注了全球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他所拍摄的关于喀麦隆巴卡矮人的纪录片获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学会奖、1988年班夫山地文化电影节“洛基大奖”以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菲尔的第一部关于中国的系列纪录片《云之南》获得了两项英国电影学会奖,三个艾美奖以及其他各种国际奖项。他的第二部关于中国上海的系列纪录片经历四年的拍摄,为观众呈现过去在外国电影中难以看见的真实的中国,在行业中有极高的声誉。首部剧情片《丛林人》获得199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电影。菲尔·阿格兰的纪录片曾经多次获得盛誉,包括4次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3次艾美奖、2次皮博迪奖以及皇家电视协会奖、自然银幕电影节奖和格里尔逊奖。他曾在全球各地诸多场合发表过演讲,其中包括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皇家文艺学会、国际科学与纪实节目制作人协会、哈佛、牛津等高校以及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
对话人简介:
孙剑英:高级编辑,中国纪录片著名的资深制作人,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电影电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从2001年至2016年连续担任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电视节目评奖办公室主任。
从业三十多年来,制作和参与策划制作的人文、社会、自然等各类专题节目、电视纪录片四百多部(集)。1994年至2007年,担任策划、制片人、监制或出任导演的纪录片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评奖中共获370个奖项。其中,共有30部纪录片在国际上举办的各种评奖活动中展播、获提名奖和大奖95次。担任策划、制片人或导演的纪录片在国际影视节展播获提名大奖47次。多次担任国际著名评奖活动评委。2004年获得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授予“特别成就奖”。2005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次为中国自然与环境保护电视制作人颁发的“杰出成就奖”。2007年获得国际自然荧屏、世界自然野生基金会颁发的“最佳电视节执行组织奖”;2008年、2010年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组委会授与其“特别贡献奖”。
【孙剑英】虽然中国和国际上都是娱乐节目风行,但仍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进入纪录片领域,国际上也很需要优秀的年轻纪录片制作人。阿格兰德先生没有学过电影专业,他从一名学地理的大学生成为享誉世界的优秀纪录片导演,第一个问题想请他谈谈,他怎么开始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
【菲尔·阿格兰德】这其实是很大的问题,我可能要花两天才能回答完,首先当然是你一定要有分享故事的热忱。我认为我16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这个兴趣了,当时我对于野生动物特别感兴趣。有一天,我从一个鸟巢当中拿了一个鸟出来。在那个时刻,我可以感受到它的心跳,当时真的打动了我。到现在我都还能感受到它在我手中的心跳。
我从来没有打算做电影制作人,但是我对于野生动物和自然是非常有兴趣的,我原本希望在非洲做一个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因为非洲的雨林会影响全世界每一个人。但是当我带着相机到那里之后,我发现雨林很大的部分是需要我们保护的,我认为通过制作电影的方式,可以唤醒全世界对这方面的意识,我也就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希望能够建立好这个国家公园,也做好这个片子和电影,因为我相信,我应该跟大家分享,跟我的观众或者潜在的受众分享这些这么棒的雨林。当时有一个非常新兴的学科叫生态学,我们就研究了这些哺乳类动物和森林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也可以发展出这些故事来,可以把所有的画面捕捉进来,可以活生生地把有机的生态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拆分很多的故事,每个故事可以组合成更大更全局的故事。然后接着我们就可以发展故事主线,可以吸引我们的受众不断地跟踪故事发展。
我职业生涯初期主要还是做野生动物的故事,有一些片子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接着我就慢慢转向,希望更多关注我们人性之间的故事。所以我想要把我的观众带到能够更了解人的世界,这就是在我们生活当中一个动态有机的森林,这是我们的文化。
《巴卡:雨林人》最近应该也在中国放映了,因为我们想了解黑猩猩和灵长类动物使用工具的过程,我希望了解我们如何从野生动物过渡到人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过去拍摄这些野生动物的经验来捕捉人类的故事,所以在这个故事中,这个父亲会把他们祖先的智慧传承下来,传承给他的儿子,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其实制片相对来说是最容易的,你不需要太精明,也不需要太复杂,你只要简单地捕捉下来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能够传递故事,传递内容。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用非常温柔的方式把知识传承给下一代,同时,我们也特别展示了他们这些村庄当中的一些幽默的部分。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角色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且诉说我们的这个故事。其实背后要说的故事是非常深刻的,我相信这在全球都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场景和画面。因为他们都会担心妈妈生了弟弟或妹妹,他们可能会取代自己受宠的地位,这是很简单的场景,但是这完全是跨国界、跨种族、跨文化的,这就是人性最根本的部分。
【孙剑英】菲尔先生曾和我聊到,不管拍人与自然还是拍人与人的关系,他都不想从自然科学角度或者人文科学角度去表现,他希望从一个艺术的角度去拍摄,这是他创作的根。他的强大动力在哪里呢?他的作品关注的是怎么样和观众交流,比方说这里边有人和雨林的关系,有丈夫和妻子的关系,有父子的关系,还有幽默感,他认为这些关系都是人类共同的感情,他觉得他的片子不光是展示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一种教育,他想传达的不光是视觉的冲击力,还要重视人和人之间感情的交流,我想这是他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地方。有时候他认为自己的创作都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这就有一种强大的动力,让观众看到特别与众不同的动力,创作出来有强大内容和生命力的影片。
菲尔先生在25年前曾经拍过一部在中外都很轰动的纪录片《云之南》,至今仍然是人们公认的经典之作。下面,我们就请菲尔先生一起来分享和重温他的创作经历。
【菲尔·阿格兰德】我通常取景高度都是在视线以下的,不是用镜头来“瞪”着人物。在说故事方面,应该是很自然的引人入胜,通过不同故事的个性、人物等方面来吸引观众。我接下来跟大家讨论《云之南》,我在1989年的时候来到这里,离开了国家地理频道,我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现在的中国人与过去的中国人有哪些不同,我们对中国有刻板的印象,我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发现并探索中国,我希望能够唤醒我的观众真正感受到中国,所以除了这些冲击的视觉画面之外,我认为也应该有很多强而有力的角色或者性格是可以引起观众们注意的。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其实有非常多惊人的故事,而且是爆炸性的成长,我希望能够拍摄这个7集的系列片,或者是7个不同的系列。我到了云南,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们很幸运能够找到很棒的视觉背景和素材。丽江,25年前和现在的情况非常不同。丽江的纳西族在过去六七百年融入了很多的汉族文化,我们现在看到纳西文化已经和汉文化有很深的融合。我们到了当地属于汉族的老城,可以看到这些属于汉族的建筑、音乐,还有一些节庆等,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制作纪录片最好的场景了。我也跟北京的官方讨论,希望能够捕捉在老城成长或出生的年轻一代对于新城感到兴奋的感觉,我感觉这是我长期追求的故事,所以在新城中发生的故事其实是根源于所谓的旧城。1991年的时候我写下了一个作品,也就是在新城的日子或新城的生活,我也得到了核准可以进行拍摄,在6月1日的时候我这一切都成真了。
这就是一个例子,你心里面一直要有一个大的构思,就是说我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纪录片,尤其是在丽江这个地方,在你寻求素材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寻找故事来讲一个更大的故事。这个小镇跟在英国、美国到处都一样,同时也有在儿童、孩子、家庭以及雇员之间工作就业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因为我们已经遇见了,我们跟这个家庭有这样的接触,把观众带到剧情的起伏当中。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剧情的起伏,它会把你带到更高的一个层次,更深入更严肃的一个层次,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带责任感的讲述。
我在《云之南》里边就有这样的构思,思考这些家庭——31个家庭在整个城市的发展线索,突然这个故事就有了爆发式的发展,有很多的内容要分享。我觉得这就像一棵树一样,它有所有的枝叶,你要把这些故事都挂上去,像枝叶一样,它们可以帮助你发展你中心的故事,去充实它,这样你就有越来越多的素材。突然之间其中一个线索带你到另外一个,然后导致其他的线索,然后连接到故事的主干当中。
我们制作人都会想到片子的构造,接下来你想要传达什么?也就是在7个小时之后你想在《云之南》中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我完全深入其中,真的不希望它有一个结尾。但是这个故事你要怎么结尾呢?你必须要有一个让大家觉得回味无穷的结尾。所以我们看一下是如何结尾的,我们主人公也是很受欢迎的,他非常清楚他来到这里是一个外来人的身份,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他有一段时间在思考。他的女儿就体现了老一代中国人的人物命运。当你拥抱人性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都是一样的,可能文化使我们有一些疆界,但是一些观念的东西是一样的,比如谭医生把他的医术传给他女儿,一代代传承,我们都想记住我们人生的真谛,我们希望从一个人的生命传承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当中。《云之南》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老一辈的传统,这在我们拥抱新世界时是非常重要的。
【孙剑英】1995年,我在四川电视台国际部,当时中国很风靡的片子是《望长城》,那时候我就听说国际上有一部很轰动的片子叫《云之南》,就千方百计找到了《云之南》的片断组织创作团队学习。菲尔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界,我们对这部有人情味的故事化的纪录片非常喜欢,所以当时就特别希望了解这部片子的创作手法,非常感谢菲尔先生跟我们分享了这段经历和感受。我还问他,我们根本看不到摄影机和导演的存在,你怎么做到贴近人物的?下面他有一些秘诀和我们分享。(www.xing528.com)
【菲尔·阿格兰德】其实不一定是故事化的讲述,它就是真实的人生,真实的生活,我没有进行任何的创作与再创作。我来执掌摄像机,我知道它的存在,我从来不会去拍摄,直到我看到这个状况,这个时刻到来我才会开始。我不会说中文,不会说少数民族的语言,没关系,我可以识别身体语言,当有这样的时刻发生,你看他们的肢体语言,你就知道这时候你应该拍摄。我知道女儿要告诉她爸爸什么,这个纪实性是很重要的,没有说具体的让别人为摄像机表演什么,这就是纪录片,要找到真相,找到真实的素材。如果你有非常好的想法,比如说像记者寻求素材,那你要为晚报的新闻写,这个时候跟写新闻是不一样的,做纪录片我们需要更加的深入,这就是宇宙的真谛,你需要花时间,它绝对不是故事化的叙事方法,他要知道怎么样做,我尽量缩小化,让大家感觉不到摄像机。当我自己一个人拍摄的时候,我就是在观察这样时刻的到来。很重要的是我们也要了解我们制作的过程,了解你会如何去编辑这些剧集,其中有一个拍摄我觉得它传达的信息最多,我拍摄的时候我知道重点是谁,我会关注他,直到我觉得我已经找到足够的素材。然后我在周围静静观察,看其他的拍摄,然后让编辑把这些所有的画面剪辑在一起。
声音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是很重要的。比方说,如果我在拍摄谭医生,我就要知道,我可能要切换到他女儿或者他太太,他的声音记录了下来,不管我摄像机在哪里,当我转过来拍摄他女儿小谭,她很惊讶看见爸爸的时候,我可以把他的声音加在她的表情之上。
我其实是比较放松的。整个拍摄中,我会减少个人的身体语言,动作很慢,我不会在拍摄的时候看别人,我只会看摄影机,我让摄影机保持在安静的状态。当然他们知道我在拍摄,我们建立了几个月的关系,他们了解我。说到这个片子,我和被拍摄者们有很深的友谊和合作关系,他们会给你展现出一般人所不知的一面,我觉得每一次感受都不一样,但是了解和知道我们整个的后期制作的过程,尤其是声音的剪辑是很重要的,它比较复杂,拍摄5~6次去了解不同的片断,重要的是,你拍摄的时候你的状态要非常的放松。他们只是参与其中,无论他们做什么,我只是看他们即兴的行为,他们来帮助我完成这个故事。
【孙剑英】我跟菲尔交流的时候,我就说你的画面里的人像电影故事片的演员,表情特别丰富也特别放松。他说,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他刚刚讲了他在现场工作的方式,他说一个好导演在开拍前一定要有预设,而他的预设是他长期调研,他花很长时间研究中国的汉文化,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他在当地花了六个月结交朋友,跟谭医生的家人,跟很多很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因此他在现场的时候他们没有把他当成外人,而把他当成家人一样。他跟他的拍摄对象建立了非常友好的情感关系,成为家人一样的情感关系,这是第一。第二,他告诉我说,他在现场非常注意,他不会干涉和干扰被拍摄人的生活和他们在进行的所有事情,因为他很有耐心,所以他一再强调,一个好导演在开拍前你要有预设,因为你要进入他们的生活,所以你要预设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就是等待,你要有时间等待,随时随地准备好,发生的时候你才可能抓住。否则你没有意识到,就是发生那一刻你也不会抓住,所以他说他是以开放的形态去容纳各种事物,然后通过拍摄来寻找自我,更好地认识自我。当然他在拍摄中间有很多在录音摄影方面的办法,摄影上他尽量把机位放得很低很低,不要让被拍摄人关注到。他把录音设备放得尽量远,不让他们感觉到在录音,开拍的时候他也只留一个人在现场,让人感觉到没有人在拍他们的生活。他说一切一切他都是提前预设好的。而且,他说拍摄前他已经确认好对方已经接纳了自己,完全不会计较他在拍摄,他已经完全融入对方的生活,而对方也不会受他拍摄的任何影响,这时候他才会拍摄。他说不能让事情变得复杂化,一定要让主角接受自己,随时随地地保持高度的关注性,有些东西是很好拍的,有些时候可能靠运气,但坚持是最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在聊的时候菲尔给我的他的经验,我觉得对我和同行都很有启发。
下面,我们再请菲尔分享一下他在中国拍摄的《上海警察》的一些经验。
【菲尔·阿格兰德】关于《上海警察》这部分,我之前在北京的时候有人问我下一步要做什么,跟我说他是一个警察,然后我问他,老家在哪里,他说是上海人,邀请我去拍片,我当时一笑置之,可是他非常认真。所以,后来我们跟公安部、公安局也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够了解大城市打击犯罪的相关事情,尤其1992年邓小平也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也知道上海是经过重建的,新旧之间也有许多冲突。片中60岁的老妇人,她认为是“文革”的原因使她失学,在她60岁的时候上海经济快速飞腾,而且变成适合年轻人的城市,她觉得错过了许多生命和青春。她曾经有男朋友,但是她不确定他是不是她生命当中对的那个人。所以她不断陷入两难,她代表的是四五十年代的老上海,她也去找了一个算命大师看怎么办。我总是希望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将其发展成为更大的故事线索。这个女主角,我们也可以比较容易了解她在做什么和故事发展的方向。
很多人都会问我,我们到底用了多少摄像机,因为一个故事主角背后有很多故事,我们其实所有都只用了一部摄像机跟踪这些主角,如果我是把摄影机扛在肩上到处走的话,那可能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因为我把摄影机放得比较低,可以近距离拍摄,可以让这些故事在镜头前面自然发生。因为如果你有好的故事的话,其实拍摄起来非常简单、非常轻松,但是如果你故事不好的话,对拍摄和制作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绝对要保持耐心,找到主要人物,发现故事的转折点和高潮。
【孙剑英】菲尔·阿格兰德先生正在和央视合拍《云与梦之间》,他认为这是他这些年遇到的最大挑战,我们听听他的想法。
【菲尔·阿格兰德】我认为,我们在人与环境之间有各式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中国现在的经济成长是非常惊人的,当然也有很多的痛苦、磨难在其中。我的第三个合作项目,希望了解到中国人于生活到底是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比如说土地、水污染等,因为中国已经有5000年悠久历史了,有非常多的知识和价值观是可以传承下去的。但是这两三代人特别希望改变生活条件,这么一来就成为整个矛盾或者风暴的核心,大家都希望消费购物等,要如何解决这些维持我们生命系统的基本要素呢?就像我今天说到的,我现在也没有时间或者方式可以建立起像我过去在丽江或者之前在上海为制作项目而与拍摄对象培养出来的感情。我们现在希望能够触及到核心,这也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说只有中国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在问自己,我们跟赖以维生的地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于那些惊人的数据或者科研结果并不是那么感兴趣,比较希望了解的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还有比如这些和尚、教师等,我觉得就是这些普通人,在我作品当中你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平凡人。我希望在平凡人当中看到不平凡,我希望把这些所有的东西串联起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进一步探索,我们现在也已经进入后期制作的阶段,但是我们还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建立起有层次的探索的过程。每个角色身上你都可以看到他们都有很棒的故事,而且是非常深刻的、互相交错交织出一个更大的故事,虽然我们这个故事相距大概5~6千公里,但其实彼此之间是有很多交错的。
【孙剑英】我们刚才看了菲尔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巴卡:雨林人》的片花,它是以喀麦隆的巴卡矮人族为题材的纪录片,为他赢得2项英国电影电视协会奖,还有1988年班夫奖。拍摄《云之南》的时候,他和团队在丽江生活整整一年,但是在拍摄之前,他们在那生活了五年,了解这个地区的情况,这个片子也赢得当年的3项艾美奖以及其他许多的国际奖项。他片子里边讲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缩影,以丰富的镜头和题材、贴近真实的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国遥远地方平民生活的喜怒哀乐。菲尔的这个片子在国际上为丽江赢得了很大的名声,他的片子在国外播出以后很多外国友人到丽江旅游,外国人到丽江旅游又带动中国人到丽江旅游,丽江现在已是旅游热门城市,丽江也把菲尔作为他们的荣誉市民了。《上海警察》菲尔用了3年时间进行拍摄。《云与梦之间》5集在探讨自然在我们生活当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的期待和欲望何在,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怎样的国度。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不该忘记自然通过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的馈赠。
菲尔在中国以及国外拍的故事,我们任何时候看到,都很感染人,因为他给我们传递了强大的思想、理念、价值观,还有很动人的很温馨的情感力量。
【提问】我的问题是关于现实的再现,在中国我们一直在讲叙事,现在很流行的就是再现真实的故事,您怎么看待真实性?
【菲尔·阿格兰德】我觉得只要故事是好的,其实与你所采用的手法是没有关系的。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创作,我觉得我的片子不受时间限制的,它讲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就是我是如何看待的,我作为制作人希望搭建起一个桥梁,就是我的观众跟中国之间搭起桥梁。
【提问】您怎么可以接近事实呢?
【菲尔·阿格兰德】无论它是如何解读的,或者是置于何种现代叙事手法之下,我觉得好的故事就是好的故事,无所谓何种方式讲述或者描述。
【提问】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我可以感受到您对中国社会的关注,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非常感兴趣,中国变动很快,故事也很多,您最想选什么故事?
【菲尔·阿格兰德】我的故事有好几项,首先我要搞清楚我的项目要做什么故事,这些故事加起来就必须要传达一个中心思想。比如《云之南》希望可以体现一个老的城市在21世纪的成长,它有一些成长之痛,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和社会都会经历,因为这个增长的速度对我们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从父母那里看到他们的教育,他们的家庭,世代相传,他们应该从父母那里听到老的时光是怎样的,要有传承的精神。我觉得上海的发展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也很感兴趣,当然有些有趣的事是意外获得的,我非常喜欢,我喜欢他们不同年代不同年纪的人,所以我希望搜寻他们之间的故事。上海现在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发展得非常迅猛,新的故事就是新的环境,你要传达这样的一个意境,但是我觉得它主要展现了我们时代发展当中的人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