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人:孙剑英,2016“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论坛主席)
孙剑英:高级编辑,中国纪录片著名的资深制作人,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学会电影电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从2001年至2016年连续担任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电视节目评奖办公室主任。
从业三十多年来,制作和参与策划制作的人文、社会、自然等各类专题节目、电视纪录片四百多部(集)。1994年至2007年,担任策划、制片人、监制或出任导演的纪录片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评奖中共获370个奖项。其中,共有30部纪录片在国际上举办的各种评奖活动中展播、获提名奖和大奖95次。担任策划、制片人或导演的纪录片在国际影视节展播获提名大奖47次。多次担任国际著名评奖活动评委。2004年获得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授予“特别成就奖”。2005年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首次为中国自然与环境保护电视制作人颁发的“杰出成就奖”。2007年获得国际自然荧屏、世界自然野生基金会颁发的“最佳电视节执行组织奖”。2008年、2010年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组委会授与其“特别贡献奖”。
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的新媒体论坛已经办了三年,我们的新媒体作品推优也历时两年。今天我在这里很荣幸为这个论坛开一个头,我想讲的很简单,作为这个论坛的主持人,我们来谈谈2015年我们说了些什么?今年我们下面要说些什么?归根到底,未来我们将做点什么?我们大家来预测预测。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对传统媒体人来说,我们可以把新媒体的到来看成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不进则退,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是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据我所知,很多老朋友都到互联网公司去了,而且还任要职。还有一部分人以各种方式在跟互联网公司合作,其实我们今天的几位来自新媒体公司的演讲嘉宾,都有传统媒体的背景,现在都过得风生水起,比如二更的首席内容官王群力来自浙江台、比如优酷的周茵总监来自央视,比如腾讯的黄平茂曾经是纸媒人。
因此关于对时代的看法可以说是基于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明天其实就是我们今天选择的结果。
我想问大家,这是黎明还是黄昏?在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回答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但是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货真价实的日出。
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去年在论坛上我们说了什么?我记得当时我的演讲题目是“为移动用户做节目”,我主要讲了这几个观点:越来越多的UGC开始往PGC转化,这与网生节目制作者自身的成长有关,也与专业制作人涌入新媒体有关。此外,我们看到很多传统媒体也在加速新媒体化,建立自己的视频网站,另一方面好的节目台网联播已经比较普遍,台网跟播更是常见,而且是双向的,网站会购买热门电视节目;而爆红的网生节目也可以在电视台播出。因为专业人士的介入,网生节目质量将会大幅提高。
第二点我们提到了节目的交互性,这是互联网节目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交互性在社交意义上,主要体现在容易转发、分享、评论,即把单向接受内容的消极观众变成积极分享的用户;观众成为内容生产者,他们发弹幕,评论,实际上这些本身已经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还有就是基于经典内容的山寨版,故事新编、续编,以及内容的众包。观众与制作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浪微博、腾讯微信、QQ空间这些地方,包括百度贴吧和天涯论坛这些论坛,以及一些直播聊天室,因为观众多,已经成为内容营销的重要社交平台,很多跨媒体项目跨线下线上,还有就是社交网站跨内容播出频道,包括电视台和视频网站。
第三点我们强调要为手机用户做节目,要做短视频,虽然短不一定就好,但是能够短就尽量短,因为移动用户的观看时间是碎片化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基于手机用户体验的内容生产要素。
国外的调研员发现一些满足视频用户的要点,当时跟大家分享了这些:
比如讨论或发布工具以及评分和设计推广,这两个维度我们具体到一个手机节目怎么做: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等口碑营销,视频容易转发,分享,而且附有相关推荐文章和博客。
比如观影控制,个性化定制/推荐机制:
片库大,分类组织有条理和清晰的标签,让用户迅速获得想看到的内容。要不难操作,容易上手,用户没有耐心。此外,个性化定制可根据您的观影历史给您匹配视觉套餐。比如一个经常搜索驴友路书的人会被推荐旅行方面的纪录片。
触屏习惯的研究、画质的高要求、多平台暂停与继续播放、快进与回放,这些都是用户体验:
多项工作并行、碎片化观影体验、跨屏观影,这些都要做到无缝连接,以便大幅度减低各功能被中断的可能性。
语境化内容:
弹幕增加互动。花絮等相关视频推荐。造成粉丝效应,创造有组织的口碑营销,持续的品牌黏度等。
去年我们推了一档加拿大的手机短视频。我们看好它的短,在手机播出,4K+大字幕,在手机上看体验好,而且容易转发,此外还有内容生态的潜力,它不光是节目,也推销菜谱、相关的厨具等。
现在我们进入第二部分,今年我们要说什么,首先来揭晓从征集的节目来看,今年的成果:
第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节目质量飞跃,这里有两个向上涨的红色箭头,一个是网络自制节目的专业性提升,另一个是节目的正能量越来越多。这跟专业人士的大量涌入新媒体、网生节目从UGC向PGC转化有关。
第二个特点跟去年我演讲的题目有关——《为移动用户做节目》,今年手机短视频井喷,专业手机短视频平台表现突出,比如二更,比如一条。这些平台目前融资能力很强劲,有投入就有产出,招兵买马,内容生产非常专业化,也敢于启用“90后”的年轻人。
第三个特点,就是直播节目爆发。今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已经超过200家,活跃在这些平台的网络主播数量更是多到无法统计。在这一背景下,“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推出“直播类”推优节目这一类别,旨在鼓励从业人员对这一领域的耕耘与突破。
尽管目前的视频直播热点在挖掘草根价值,发展社区,推进直播节目的移动化、平台化,但是即时互动仍然是直播的核心,从内容表现和技术把控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次参评的作品《脑战》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该节目通过现场和演播室两个主要空间,完整呈现了人机围棋大战这一主要事件。节目内容清晰、结构完整、制作精良,成功借鉴了传统媒体对事件报道的形式,并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互动性。互联网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形式,其内在规律和外在形式均有待进一步探索,《脑战》虽然在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内容规划和质量控制方面对于新媒体直播类节目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最后一点就是现象级节目涌现,大量粉丝的追随与互动带来巨大商业价值,吸引了资方的目光,形成相应的商业植入和大体量节目的投入。
从质量上来看:(www.xing528.com)
从今年征集的推优节目来看,网生纪录片的质量普遍好于去年,从选题、摄影、剪辑、故事的完整性等各个方面来讲均有长足进步。《了不起的匠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片从选题角度、画面品质到节目创意方面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导演本人就是传统媒体出来的,李武望先生,原来是湖南卫视的,现在开了自己的公司,随后他会分享,我们不细说了。奥斯卡获奖者克拉克,今天也来了,这次送来了专门为网络发行做的节目《飞虎之心》,如果说他的《六号房间的女人》针对网络用户做了短视频宣传,但片子本身是剧院电影。而《飞虎之心》却是货真价实的针对中国互联网发行制作的。制作者希望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可以去了解美国飞虎队员本尼达和中国湖北村民之间的这段故事,所以制作之初就决定了影片以网络发行为主,时长设定在40分钟以内。Netflix是目标之一,优酷、爱奇艺、PPTV,都是其合作过觉得不错的平台,《飞虎之心》国内发行也会优先考虑它们。发行计划年底开始。我这里先帮着吆喝一下,这是好片子。连奥斯卡获奖者都投身新媒体了,节目质量能不上去吗?
从正能量来看:
无论是从社会普遍问题入手,还是从作者私人的感情出发,本次参评节目大多能表现出“正能量”的共同情感诉求。随着专业化团队大举加入网络自制节目中,传统媒体节目的优点在新媒体环境里被合理地继承了下来。
由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获奖者柯文思导演的《飞虎之心》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从一个人的战争遭遇推及人类共同的话题:生命、友谊和感恩。故事聚焦一名帮助中国抗日的飞虎队成员格伦·本尼达,60年后故地重游,只为了向对曾经救过他的中国村民们说一声“谢谢”。作品超出专业视角,在常规话题上有独特表达,超越国界和立场,用国际语言生动讲述了中国抗战故事。
合一集团选送的《了不起的匠人》,将镜头对准了20位亚洲匠人的手艺和他们的生活,关注器物背后每一颗执着和专注之心。选题独特唯一,在强调传承的同时,叙事手法时尚,是对浮躁年代的清新治愈,反映了现实中国和现代社会的正面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由于媒体内容越来越充满暴力,近些年观众逐渐喜欢回归自然的治愈类节目。在这一点上,该节目契合了国际潮流,具有进军海外市场的潜力。
手机短视频井喷,我这里想跟大家分享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目前有1.61亿纯网民,就是只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这就有一亿多人,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这些人中看手机短视频的,多多少少会成为二更和一条的用户。
第二个数据,6.56亿,这是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当然,他们当中部分人同时也通过其他设备上网,比如电脑,平板等。现在各大网站都在加大客户端的投入,技术上、推广上、人力资源上,都在投入。有些节目在H5上的点击量不高,因为会引导用户下载客户端,在客户端上看节目。不管这样做、那样做,无非是让手机用户看自家视频网站的节目。
第三个数据,7.1亿,一半多的中国人口是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这样看来,投入网络自制节目是有前途的,这是一个投资的热点。
本次推优的大型网站的网综作品和纪实类作品,普遍具有与业界一线密切结合的商业性,表现出强烈的产业化趋势。从作品来源和出口来看,此类作品以产业化模式运作居多,其中不乏创造了亿元级别商业价值和数亿级别播放量的现象级作品。在充分互动、极大繁荣的媒介消费语境下,作品商业化的运作和对产业价值的追求成为滋养新媒体节目自我蜕变、不断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
这些现象级节目,作为公司的头部节目,占有公司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在投入和产出,即投入与播放量方面,与其他节目形成八二开的趋势,符合“20/80”法则。
最典型的例子包括环宇兴业(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侣行》第三季、搜狐集团的《极速前进》第二季、乐视的《你看起来很好吃》、爱奇艺的《爱上超模》《十三亿分贝》《大学生来了》《我们上学了》等。一会儿爱奇艺的副总裁杨海涛先生和《侣行》的总制片人周茵女士会就相关话题跟大家分享。
我们谈了今年的成果,那么未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我们来谈谈新趋势、新挑战和新机会。
第一就是为VR技术生产内容。目前,在国外,脸书、Google、苹果、索尼、三星、微软等大型国际互联网公司,纷纷在VR领域进行战略与产品布局;在国内,阿里、腾讯、百度、联想、乐视、华为、小米等互联网领军企业,也相继在VR领域投入资金并成立研发团队。虽然技术上有投入,但是内容上却没有跟上,尤其是国内。此次参加推优活动的节目,仅有海外节目涉及对VR技术的尝试。
来自德国电视二台的《没有夏天的日子——火山的力量》,通过科学家的视角,重构过去发生过的灾难,解读火山的力量。它不是一个完整孤单的作品,而是全媒体矩阵式的系列产品,用户可以在线观看3D、360度全景短片,网友通过配备360度全景眼镜和特殊的VR眼镜,可以近距离感受火山爆发的自然冲击。整部作品在形式上富有创新性,并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
第二是直播节目质量的提升。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视频直播,各路明星、网红、“90后”像中了直播的毒一样,纷纷投身到各大直播平台做首秀,秀厨艺、秀健身、秀美妆……分分钟就引来数十万乃至百万级粉丝的围观,赚得千万的点击量,让一向“低调”的视频直播一夜蹿红:papi酱获1200万联合注资、天猫入驻美妆、旅游等视频直播、王思聪拉娱乐圈明星上熊猫TV直播……网红经济迎来一次又一次大爆发。短短半年,200多家的视频直播企业风起云涌,让视频直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但是你们会发现,直播正在经历其他节目已经走过的阶段,就是草根主导,节目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人真正结合直播+记录的特点,找到纪录片人的直播关键,提升直播节目的质量。
第三是新内容生态下的跨媒体节目。手机短视频的崛起预示着互联网内容生态正在从“全民参与互动的娱乐时代”进入“多屏多终端时代”,内容开始介入生活,围绕手机这块屏,我们可以实现打车、购物、订餐、支付等各种应用。基于这一需求,纪实真人秀节目的场景化、剧情化形成了一股新的创意趋势。
乐视自制的《你看起来很好吃》,在国内开启了内容服务于生活的网综节目先河。它将综艺节目与美食节目进行跨界整合,对厨艺节目进行剧情化改造,并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网综动物角色——吐槽的金鱼望天。节目透过美食谈情怀、谈怀旧、谈人情、谈人生,一言以蔽之,谈温度。在温度中打通垂直类领域,把受众变成细分市场的买家。
搜狐集团的《约跑不能停》改变了“访谈类节目必须在棚内”的传统,访谈类节目结合户外活动,带动网民投入全民健身,相信持之以恒的力量。
一条的节目也在进行内容生态的拓展,二更也不例外,他们的公共号也推“好货”“更物”。
去年我归纳未来网络节目制作人需要做哪些准备,包括这些:
未来的网络节目制作人,要懂社交网络推广,要触动用户通过自己的社交工具去分享视频的激情。
懂网民,懂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人群对不同节目的需求;
懂跨媒体项目策划,将来的互联网节目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都是跨媒体的;
万变不离其宗,节目质量依然优秀。
懂产品,懂项目管理,懂节目制作。
今年一看,发现还是学海无涯,自己虽然拼命赶,还在掉队。未来的网络节目制作人,得是六分成熟的项目经理人,懂跨媒体策划、懂内容推广、懂生态营销、懂商业合作;
第二,得有一分的产品设计师水平,因为需要跟真正的职业产品设计师天天合作,产品设计跟产品所呈现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一切都要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三,这是今年新加的,得是技术控,以前觉得新媒体技术固然重要,但做内容的并不是技术员,现在发现不行了,至少得有近三分的技术控特点,VR、直播技术现在开始考量我们在这些技术环境下的内容生产能力了。我们不仅需要对这些技术敏感,实际上,我们需要对任何新技术都保持好奇的态度。
第四,我们是节目制作人,要做好本分,尽量做到100%,至少也是九分成熟的节目制作人。
总之,我们传统媒体人要全身心地投入互联网,要正视VR技术带来的内容革命,拥抱这种变化,而不是躲避,要不断触碰创新的思想,一起迎接美好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