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基于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原因而为之给付。[40]为了解决不法原因给付所涉及的财产犯罪问题,首先有必要对民法上不法原因给付的含义及其法律后果有所了解。按照这一理解,不法原因给付的构成要件包括:第一,给付是给付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财产终局性地给予受领人,包括积极增加受领人的财产或者减少其消极财产。这意味着,在民法上,不法原因给付与不法原因委托是不同的。
所谓“不法原因给付”,是指基于违反强制性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的原因而为之给付。[40]为了解决不法原因给付所涉及的财产犯罪问题,首先有必要对民法上不法原因给付的含义及其法律后果有所了解。根据王钢博士的研究,不法原因给付要求给付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财产终局性地给予受领人,这种给予必须是出于不法原因,而且给付人必须对不法原因有所认知。按照这一理解,不法原因给付的构成要件包括:第一,给付是给付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财产终局性地给予受领人,包括积极增加受领人的财产或者减少其消极财产。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终局性标准”,即只有在使受领人终局性地获得财产时,才能构成给付。相反,如果给付者只是意图使受领人暂时性地获取财产利益或者使之在特定时间范围内支配或利用相应财物,则其并未将相应财产给予受领人,从而不构成民法意义上之“给付”。这意味着,在民法上,不法原因给付与不法原因委托是不同的。第二,给付是出于不法原因,这里的不法原因是指给付目的主观的不法,即动机不法,而不法的判断标准是违反法律法规(特别是强制性法律法规)或者违反公序良俗。第三,给付者主观上认识到了给付原因的不法性。[41]不法原因给付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排除给付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但在给付人因受到受领人的欺骗而实施不法原因给付之时,给付人并不丧失损害赔偿请求权。[42]根据民法上对于不法原因给付的上述理解,以下对刑法上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以及不法原因给付与抢劫罪的问题进行探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