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家格言》特点:以《治家天下朱柏庐》为例

《治家格言》特点:以《治家天下朱柏庐》为例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家格言》具有韵律性。《治家格言》中,一开始有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人们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治家格言》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治家格言》的这个特点,对于塑造培养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一家一户到一宗一族、一乡一地,再到整个社会,对整个社会道德层面,都产生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

《治家格言》特点:以《治家天下朱柏庐》为例

《治家格言》具有韵律性。它在形式上采用了全韵文的形式,具有汉语文化的传播特点。汉字是人类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象形会意文字。事实上,在人类四大远古文明中,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甚至唯独华夏文明没有断裂,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一个汉字体系,而汉字文化特别适合韵文传播。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文赋,除了散文,像骈文这些体裁,都采用韵文系统,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便于人们记忆和传诵。朱柏庐采用了韵文的形式写成家训,所用的语言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篇文字不时使用对比的手法,让人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言警句风格,也就更为社会大众所喜闻乐见,在汉文化中特别容易传播。

图77 2002年兴建的志贤亭中《治家格言》碑刻(该碑刻现存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内)(www.xing528.com)

《治家格言》实践性较强。《治家格言》的思想内容,没有空洞的说教,是朱柏庐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生活哲理人生智慧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治家格言》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这篇家训的每项要求都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循序渐进,符合教育规律,让人易于接受。从行为习惯入手,通过知识教育进入人的思维习惯,最后上升到一个人的精神道德层面,这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治家格言》中,一开始有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人们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接着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已经上升到了品格教育。其中有一句话“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这是纲领性的,因为它讲到了《治家格言》的核心。“居身务期质朴”,是立身处事行为习惯上的要求;“训子要有义方”,“义方”指的是精神教育、人格教育,这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同时,《治家格言》的教育内容非常细致,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有高屋建瓴性的总结,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不会让人觉得牵强,不觉得只是空话。所以不仅是子弟接受家长教育,甚至家长在教育子弟的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收获,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

《治家格言》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它有利于塑造和弘扬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符合社会道德建设的普遍价值追求。它有一个特点,立足于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最后落在家庭美德的塑造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形式,古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道德层面的基石是在家庭层面。古人一直认为,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没有良好的家庭、家族、宗族的家庭美德培养,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从个人品德到家庭美德再到社会道德,这三德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而不论是在哪个时代,也不论是什么样的社会,所有人都期望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追求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社会形态。《治家格言》的这个特点,对于塑造培养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一家一户到一宗一族、一乡一地,再到整个社会,对整个社会道德层面,都产生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因而它不仅在民间得到了自发的推崇与传播,受到很多有识之士的重视,甚至社会上层,也支持促进它的广泛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