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先生此年已经七十二岁,身体状况不见好转。因为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先生的年龄又越来越大,只好由先生的嗣子导诚和儿媳妇葛氏来照顾。导诚跟随先生学习多年,学习很认真,也很孝顺父亲。他考中了诸生之后,在县学的学生中很有名声,但是在考举人的时候屡受挫折。先生勉励他不要急躁,不要抱怨。在先生的勉励下,导诚更加脚踏实地,不再为功名进取而烦恼。他竭尽全力照顾好父亲,其妻葛氏也十分支持。即使在儿子导诚和儿媳葛氏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先生的病情也还是一天天加重。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初七(1698年5月16日),朱柏庐在家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归葬于太湖之东的阳山祖坟。阳山在今天苏州市高新区浒墅关镇。
据《清史稿》记载,朱柏庐临死前,还不忘谆谆教导弟子。他“病将革,设先人位,拜于堂,告无罪,顾弟子曰:‘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乃卒”。先生继承父志,隐居不仕,确实无愧于先人。而所谓“性命”是指程朱理学,是先生一生学问的旨归,忠于故国、孝顺父母是先生一生的道德追求。
当时,一般是朝廷给死去的大臣定谥号,由于朱柏庐先生一生隐居教授,以明遗民自居,朝廷是不能给予谥号的。所以门人出于尊敬,私谥他为“孝定先生”。
友人们也以种种形式进行悼念。“吴中三高士”之一的杨无咎为先生撰写了《朱柏庐先生传》;苏州著名状元彭定求为先生撰写了《朱柏庐先生墓志铭》;而顾维桢先生专门写了《挽朱柏庐先生》一诗,在这首诗中他深情地写道:“五十余年隐笔耕,全归此日答生成。采薇不负登山志,废蓼常怀背坐情。一代征君辞荐牍,旧朝处士当铭旌。泉台若遇南州子,把臂才完金石盟。”这首诗描述和赞颂了先生坚贞不屈、富有节气的一生。
学 记
【发人深省】
本课最能使你受到启发的两句话是:
1.
2.(www.xing528.com)
【合作探究】
1.朱柏庐购置义田的目的是什么?
2.作为“吴中三高士”之一的朱柏庐,“高”在何处?
【责任意识】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启示录】
1.本课对你为人的启示是:
2.本课对你为学的启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