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易代,昆山起义与《治家天下朱柏庐》相关

明清易代,昆山起义与《治家天下朱柏庐》相关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祯皇帝自尽后两个月,清兵入北京城,明亡。十九日凌晨子时,三十五岁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一棵槐树之上。然而,清军为了从意志上摧垮汉族,强迫投降的汉族剃发,将其作为归顺的标志。昆山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乡兵,并在关岳庙叩头结盟,参加结盟的有两三千人。此后,起义的民众把知县阎茂才看押起来。杀县令阎茂才后,昆山士民共同守城抗清。最后,升迁为狼山副总兵。杨永言来到昆山之后,起义的领导核心才建立起来。

明清易代,昆山起义与《治家天下朱柏庐》相关

崇祯十七年也是清顺治元年。这一年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城,明思宗崇祯皇帝自缢而死。崇祯皇帝自尽后两个月,清兵入北京城,明亡。

知识链接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的北京城,凄风惨雨。无名氏《燕都日纪》记载:“先是,连旬天气阴惨,日色无光。是日,大风、骤雨、冰雹雷电交至。”当时身在北京的赵士锦回忆当日情景说:“阴雨蔽天,飞雪满城,惨杀之气,透人心脾。”在愁惨的天气中,历史送别了一个曾经延续了二百七十六年的王朝,也送别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逼迫自己的妃嫔自缢并且砍伤女儿之后,崇祯帝带着宦官王承恩来到煤山(今景山)。十九日凌晨子时,三十五岁的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一棵槐树之上。

这一年,国家政权的鼎革还没有影响到远离北京的江南地区,这里普通百姓的生活仍在继续。十八岁的秀才朱用纯与舅舅陶琰的女儿陶端结为夫妻,从此,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一生。

次年,也就是顺治二年(1645年),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年五月,清兵攻陷南京并继续南下。在平定江南以后,清朝统治者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重申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自古以来,汉族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尤其把头发看得很重要,一点也不敢毁伤。在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初以前,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的发型与汉人截然不同,满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因此,汉族把剃发看成是奇耻大辱。然而,清军为了从意志上摧垮汉族,强迫投降的汉族剃发,将其作为归顺的标志。

闰六月十一日,剃发令下达到苏州。次日,徐汧投虎丘新塘桥下水自尽殉节。徐汧,字九一,长洲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官翰林院检讨,历官右庶子、少詹事。他和朱集璜是表兄弟。第三天,昆山知县阎茂才下剃发令,士民大哗。为了让缙绅支持剃发令,他命令衙役手持自己的名片到缙绅家请他们率先剃头。昆山的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乡兵,并在关岳庙叩头结盟,参加结盟的有两三千人。关于昆山抗清起义的首倡者,学术界有各种争论,较为可信的有两种:《明史·侯峒曾传》和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认为是朱集璜,邓之诚所著《中华二千年史》则主张是昆山举人周室瑜等奉前总兵王佐才起兵拒守。不论这场起义的首倡者是谁,朱集璜父子直接参与了起义,而且朱集璜还担任了相当重要的任务,这是毫无疑问的。

朱用纯此时已经十九岁,由于局势混乱,从苏州府学回到昆山,参加了结盟。然后,乡兵分头控制了整个县城,一个个手拿白棍当作武器站立在主要道路上。中午的时候,忽然传来了消息,陈墓的陆家兵已经攻入苏州城,并在陈湖中建立了水寨。陆家兵是由太学生陆世钥倾全部家产建立起来的一支由地方上不怕死的人组成的队伍。此时,归庄率领大家来到位于半山桥南面的县衙,拘捕了知县阎茂才,随后,火烧县衙。此后,起义的民众把知县阎茂才看押起来。乡兵们用绳索牵着阎茂才来到城外,把他捆绑起来,放到船中。当时,乡兵有的拿标枪,有的拿棍,归庄则手持一把刀。在朝阳门外,归庄拔刀就要杀知县阎茂才,这时有个屠夫张寿说:“你不习惯这种杀人的事情,把刀给我。”县令阎茂才跳入水中,张寿急忙挥刀砍他,他的头一下子就落入水中。然后张寿拿着刀向归庄复命,归庄就把刀赠送给了他。

知识链接二

归庄,入清后更名祚明或称归藏、归乎来、归妹,字玄恭,或署元公、元功、悬弓、园公,又字尔礼、铁虎,号恒轩,又号己斋,为僧后,自署普明头陀,又署圆照或鏖鏊钜山人。归庄对自己的字号颇有戏谑之谓:“归子名庄,字元公,别号鏖鏊钜山人,平生名字号屡更,以十数计,今名从其旧,字从其新,号从其怪者云。”归庄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为隆庆时南京太仆寺丞、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父亲归昌世,为“昆山三才子”之一,书法晋唐,善草书,兼工印篆,擅画兰竹。归庄自幼受诗书熏陶,为诸生时,即博览群书,下笔数千言不止,工诗文散曲,擅画竹石,尤精于书法,狂草功力更深,时人以为绝伦。归庄与同里顾绛(顾炎武)学行相推许,俱不谐于俗,时有“归奇顾怪”之称。十七岁时与顾绛一同参加复社,后又参加惊隐诗社。其兄归昭勤王时,是史可法幕僚。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扬州为清军所陷,归昭于西门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叔继登,亦在长兴遇害。归庄闻耗,不辞险阻,赴汤蹈火,往收两人遗骨而归。归、朱两家为世交,归庄曾在一封给亲友的信中称朱柏庐之父朱集璜为以发表叔(集璜字以发)。入清以后,归庄与朱柏庐一样,绝迹仕途,隐居山野。

杀县令阎茂才后,昆山士民共同守城抗清。贡生陈大任等推举前明狼山副总兵王佐才为主帅。王佐才,字南阳,从小就学习兵法,体力过人。在参加童子试时,督学熊廷弼认为他的面貌很奇特,就让他改学武科。不久,他考中万历癸巳(1593年)科武进士,先后在辽东、河北、河南等地做武官。最后,升迁为狼山副总兵。起义时王佐才已经六十多岁,年迈多病,依然忧国忧民,关注社会民生。在陈大任等推举他为主帅后,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大家的推举。闰六月十五日上午,王佐才、陈大任等率众进行誓师大会,设祭坛并在其上放置高皇帝朱元璋、烈皇帝朱由检的灵位,树起大明的旗帜,众多士民跪在皇帝灵位前大声恸哭。随后,白发苍苍的老将军王佐才登上高台,慷慨陈词,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清军。

十五日下午,忽有传言太仓浦六要在昆山作乱,还把火药贮存在奸细陈孔昭家里。浦六父亲曾经为官,其因为投降清军而得到官职,与总兵张天福一起镇守太仓。陈孔昭是浦六的姐夫,他的父亲陈世埈曾经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他们还和地方上的恶人孙隆、郭登等为内应来残害昆山百姓。于是,昆山民众急忙抓捕浦六,却没有抓到,就把陈孔昭等人杀死。

十七日,原明朝昆山知县杨永言、四桥陈宏勋率领招募的数百士兵进入昆山城。杨永言,云南人,是癸未(1643年)科的进士,在做昆山县令时很有贤名,他是明朝最后一位昆山知县。陈宏勋,字建侯,昆山四桥人,精通用兵韬略。他擅长射箭,常常使用一把长枪,专管招募和训练乡勇。

杨永言来到昆山之后,起义的领导核心才建立起来。王佐才为主帅,陈大任为副帅;杨永言为监纪;孙志尹、陈宏勋、夏有光为参将;绅士顾炎武、朱集璜、王永祚、周室瑜、谢复元、陆元冲、胡季桂、朱晟、张谦、张止缉、周若金等负责参谋赞画方略并收集粮草,为守城做准备工作。

图5 《康熙昆山县志稿》费复初小传(www.xing528.com)

在昆山爆发起义后,昆山城周围的农民自发组织了乡兵,正义镇也组织了乡兵。为了做长久的防守,他们先派出了防御苏州清军的乡兵。这些乡兵以翰林朱天麟、徐开禧,观察李白春等三人为首领,驻扎在正义,会同当地乡兵共同防御。朱柏庐则奉命留在昆山,站岗放哨,盘查奸细。父亲朱集璜和张谦等整日忙着为大军收集粮草。因为连年赋税的增加和天灾人祸,粮食缺乏。城中三千多士兵的后勤保障非常重要,吃饭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为了丈夫朱集璜能够专心于抗清,朱柏庐的母亲陶夫人已经身怀六甲,还坚持亲自照顾几个孩子的饮食,免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七月初二,清军在苏州集中。总兵土国宝调集了长江以南的三十万清军和几十门红衣大炮前来进攻。清军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步兵,二是骑兵,三是炮兵,四是水军。打先锋的是明朝降将李成栋率领的军队。正义乡兵在靠近本镇的娄江岸上用大块石头垒起数丈高的石墙,以此来防御清军的骑兵。

七月初四,进攻昆山的清军先锋部队到达正义镇。据记载,乡兵李某手持鱼叉作为武器,躲藏在巨石后面。因这些先锋部队主要是骑兵部队,等看到巨石拦住去路的时候,他们就在马上用长枪把那些巨石挑开,就像翻瓦片一样,真是力大无穷。乡兵李某手持鱼叉突然冲出,刺伤了一个骑兵,乡兵张某埋伏在大石的旁边,用火枪射中了一个骑兵。正义乡兵人人争先,英勇抵抗清军骑兵的进攻。可是,江南水乡的老百姓不习兵戈,参战的乡兵逐渐抵挡不住久经战阵的清兵的冲击。就在这时,城中陈宏勋派出水军来到正义增援,两处兵力合在一起迎战清军。清军炮兵发炮射击昆山水军,顿时战船破裂,昆山水军战败撤离,返回昆山城。正义乡兵抵挡不住清军骑兵的进攻,四处逃散。

图6 民国以前的昆山城墙

初五的黎明,清军抵达昆山城的西门。主帅王佐才命令大家分守各个城门。朱用纯和大家一起拿着武器进行防守,因为武器缺少,大家使用木棒的比较多。这时,清军开始架设浮桥,准备渡过壕沟进攻。非常不幸的是,文武双全的将领陈宏勋腕部的恶疮发作,不能出去和清军作战。在危急时刻,主帅王佐才披挂上阵,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他英勇不减当年,率领部下不停地向敌军进攻。朱用纯紧紧跟上,仿照老将军的样子不停地向敌人进攻。在这次战斗中,昆山义军射伤了清军的一名将领和二十多名骑兵。过了不久,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之中。主帅王佐才冒着大雨站在城上指挥军事行动,原县令杨永言率领乡兵冲出了大西门,朱柏庐也跟着冲了出去。杨永言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冲向清军,孙志尹拿着弓箭出门作战。两军在金童桥南接战,昆山乡兵和清兵混战起来。因为前来进攻的清军训练有素,久历战阵,而杨永言率领的乡兵缺乏训练,所以乡兵很快就败退回城。清军骑兵追了上来,游击孙志尹用弓箭发射了两次,射死了两名清军,不料清军骑兵也发射弓箭,射中了他的胸部,他迅速拔掉箭镞,可是又被射中了两箭,这才从马上落下来,被追上来的清兵杀死。朱柏庐也随着败退的乡兵退入城内。当夜,雨渐渐小起来。主帅王佐才请杨永言、陈宏勋、夏有光、朱集璜、王永祚、周室瑜等前来商议。最后决定让老百姓撤出城外,于是,就把北门打开,让大家撤退。

朱集璜带着儿子朱柏庐来到通阓桥东面的观复堂家中,他看着身怀六甲的妻子,告诉了家人要撤退的消息。陶夫人说:“如果我们撤退,你打算怎么办?”朱集璜说:“这样吧,我以死殉国,你带着用纯、用白、用皞走吧!抓紧,再晚就来不及了!”朱柏庐一手搀着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小弟用皞慢慢向北门走去,街上到处是扶老携幼的人群,大家朝北门走去。

图7 民国以前的昆山内城门

七月六日黎明,清军开始用比较先进的红衣大炮向城内发射炮弹,炮弹胡乱飞入城中,有的甚至飞落在马鞍山上。原县令杨永言对战况束手无策,就单枪匹马从南门逃走了。九点多钟,西门的城墙因昨日天降大雨而冲坏了一段,清军很快攻进城内,昆山沦陷。

当天天还没亮,朱柏庐带着母亲和弟弟们走出北门。为了抓紧赶路,他租了一艘小船向族兄汝任家驶去。一家人来到这位族兄的家中之后,借他的房子住了下来。后来,先生在《毋欺录》顺治十五年的记录中说:“得到族兄汝任去世的消息,因忧伤而长时间地流泪。战乱时借他的屋住,在患难时互相倚重,感情非常之好。”

朱柏庐母子得以逃出。然而,此时的昆山城却在一片血海之中。原县令杨永言逃跑后,主帅王佐才再次打开城门,让城中的百姓逃命,自己坚持率军与清兵进行巷战。在弓箭射完、力气用尽之后,他整理衣冠,端坐在帅府中,神情从容,直至被清兵杀死。

朱集璜则把绝命词写在衣带上。绝命词说:“可质祖宗,可对天地,生无自欺,死复何愧。”他写好绝命词后,遂投东禅寺后河而死。弟子、友人孙道民等追随他不屈死节者有五十多人。后来,人们私谥朱集璜为“节孝先生”。朱集璜墓在昆山沙葛村,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奉旨入祀昆山忠义孝悌祠。

同时的昆山名士陶琰既是朱集璜的好友,也是他的妻弟。在清军兵临城下时,他率领乡勇三百余人赶赴援助,还未到达县城,就听说昆山城已经陷落。他一声长叹,说:“朱以发(集璜字以发)死了!”夜里也在家中自缢而死,衣襟上写有“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当时人们对两位节义之士的友谊是这样赞叹的:“朱断断,陶植植,生同学,死同穴!”

清兵在征服江南的过程中犯下了累累罪行。除了惨无人道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清兵在昆山也同样举起屠刀大肆杀戮。七月七日至七月十日,清兵屠城三日。“总计城中人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全县死难者共二万四千多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定三屠”中,死亡的人数也是二万多人。昆山人民抗清的义举,是一段不应忽略的历史。

顾炎武也参加了昆山起义。对于昆山人民的抗清斗争,他在诗中写道:“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大意为:一座秋山连接着一座秋山,磅礴的秋雨洗刷着鲜血染红了的座座秋山。昨天在江口战斗,今天在金山战斗,左右两翼皆溃败了。虽是守城将领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但清军攻城之势太猛,兵败之后战俘被坑杀,倒下的尸体遍布山岗。三百余船载着北归的清军,每条船上都有被掳的妇女。吴地的男丁被当作奴隶和清军骆驼一同被驱赶,胜利的清军吹着号角回到北方。大明遗民,今天在江南还有!这首诗既写了战事的连连失利和失败后的惨烈情形,也悲愤地控诉了清军的兽行,表明了恢复明朝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