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届高中 蔡源佑
我们班共有同学30人左右,是一个大家庭,有一位人人敬爱的大家长(班主任)巫日辰老师,他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一起唱歌、跳舞、逛马路……他鼓励同学们要积极进取,我们班高考时无一人落榜。
这个大家庭中人人亲如兄弟姐妹,每天下午课后,同学们会聚在一起打篮球、打排球、跳舞、唱歌,有时也会一起逛街、吃烤山芋、谈天说地。每年中秋节全班同学会聚在一起吃月饼、吃柚子、玩游戏,大家称之为“柚子晚会”。同学之间感情十分融洽,有时还会在周末到班长陈耀明家听音乐,并自己动手制作冰淇淋。
老师们给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教会我们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可以花最少时间获得最多知识,事半功倍,也就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
人的感情有很多种,有亲情、爱情、同窗情……其中同窗情是最纯洁、最牢固的情谊。因同学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利益冲突,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携手共进。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六年中,同学之间许多值得追忆的往事犹如电影情节,历历在目,永记心中。限于篇幅,现只记述其中几位同学的轶事。(www.xing528.com)
陈耀明是我们的班长,学习成绩在全校常常排第一。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学习有较大进步,班上课外活动也比较活跃。耀明热爱航空,考上清华大学航空系。我们一起北上报到,他是领队,一路上安排交通和住宿,对初次走出家门的我们帮助很大。后航空系从清华大学分出,成立航空学院,要求对学生进行政审,因耀明的大哥在台湾,算是海外关系,只好转学到华中工学院学汽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第一汽车制造厂。湖北十堰市成立第二汽车制造厂时,他即调往二汽主要负责设计工作,后升任总设计师。当年我出差到黄龙滩水电站,特意到二汽拜访他,可惜他出差在外未遇。他回厦探亲时路过上海也会到我家做客,相见甚欢。他退休回厦门后仍发挥余热,当了厦门金龙汽车制造厂的顾问,金龙汽车远销国外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他对厦门汽车制造业有很大贡献,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宋兆瑞是班上唯一的寄宿生,他家在石码,只在寒暑假时回家。他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优异。他待人真诚,和同学们关系很好。他对造船业极感兴趣,考上大连工学院造船系,院系调整后到上海交大深造。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六机部在上海的设计院,从事军用舰艇设计。我于l957年毕业后分配到水电部上海水电设计院,我们俩的工作单位在同一条路上,相距仅数百米,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他的单位,因此我们经常见面。“文革”期间他调往大连造船厂,后因国家海上探油需要调往天津塘沽,从事渤海湾钻井平台设计工作,这在国内是开创性的。由于兆瑞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水平高,因而在设计中有独创性,获得多个设计奖。20世纪80年代末,在黄国瑞老师和吴升平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兆瑞调回厦门工作,在厦门感光厂任基建处处长,对厦门感光厂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90年代退休后,兆瑞受聘建筑方面的顾问,发挥余热,为厦门建设贡献力量。我和兆瑞之间由相识相知并成莫逆之交,几十年的深交可用“管鲍之交”来形容。
我每年回厦时,全班同学都会欢聚一堂,就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聚会,这一聚就是七十多年。我们都十分珍惜这份缘分,愿同窗情谊,地久天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