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届初中 林家聪
这是一张为数不多且很难保存至今的“证明”。
1969年初,上山下乡运动可谓风起云涌,涉及千家万户。我由于被厦门海关“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选定为第一手风琴手,作为“季节工”招工而后直接到海关上班(排演文艺节目)。虽然海关军代表承诺可以让负责我们街道上山下乡的部下对我高抬贵手,不动员我下乡。可是,由于我二姐也是下乡对象,所以,拖到9月份,我们还是决定姐弟一起下乡武平。
当我们到学校“‘四面向’办公室”办手续时,负责人刘德森老师对我们悄声说:“许多同学通过关系到华安下乡……那里的条件比武平好多了。可以吃饱,天气不冷,离家也近……而且,还可以享受‘知青’待遇。你们赶快去找这几个同学问问!”
刘老师是体育老师,没教过我们,我们并不认识。而此时此刻,他这一席话让我们明白,他正掌管着“厦门八中革委会”(四面办)的公章。他想到的是如何利用这么一点儿权利和机会,根据当时有一条“知青”可投亲靠友的下乡政策,让双十中学的学生少吃苦,少受罪,另辟蹊径,远离贫穷、阴冷的穷乡僻壤。
我们很快找到相关的同学,懂得如何在当地认个亲戚,让学校出示“证明”(联系函),然后去华安办理大队、公社、县“三级证明”。(www.xing528.com)
9月23日,我们找到刘老师开证明。我们知道华安最好的大队是毗邻漳州的沙建公社的沙建和下樟大队,但是没有把握哪一个愿意接收我们。刘老师说:“那我两个大队都写上,你们尽快去联系。”
一般来说,投亲靠友会很明确亲戚所在的大队。可是我们的证明却写上了两个——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两个地地道道的厦门孩子,总不会巧到在沙建大队有一个叔叔,在下樟大队还有一个舅舅吧?而这张证明刘老师就这样开出了,盖上了大红公章。
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我们终于到最好的沙建大队插队落户了。我们的生产队在九龙江边,鹰厦铁路旁。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气候和厦门差不多。工分7.5分,我每天能赚5角钱。各家粮食吃不完,地瓜农民都不吃,只用于喂猪。村前村后都是桃子、龙眼、柑橘、柚子、香蕉等果树。成片的甘蔗随便你啃,没人管。辣椒、白薯到处长,没人吃。回厦门约70公里,坐火车1.9元……反正,比起三县(武平、上杭、永定),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过不久,我帮忙把一位同班同学以及他的姐姐弟弟共三人从上杭迁到我们生产队。他们家感谢我,其实更该感谢的是对学生充满爱心,为了学生少吃苦可以变通规则的刘德森老师!
所以,这张改变了我的命运的证明我一直珍藏至今。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着多么厚重的母校“尊师爱生”的百年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