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届高中 谢益美
我的书柜里,珍存着56年前读双十高中时的3本作文簿。虽历经上山下乡、返城务工等数次搬迁,丢弃了许多东西,可我对封皮破损、纸张泛黄的这3本作业簿却一直爱惜有加,不离不弃。
本文作者谢益美珍藏的作文本
何故?因这3本老旧的作文簿数十年来,在我的幻象里,一直是3朵凋零的青春之花!我们“老三届”这一辈人,在蹉跎岁月中失去了很多,牺牲了很多。最宝贵的青春,在严冬里流逝了。美好的事物往往在其丢失之后愈显珍贵。
3本老旧的作文簿就是我心目中的宝贝。保存它犹如留住一段时光、一个念想,保存它犹如珍藏着一页页历久弥香的回忆,一缕缕懵懂学子对母校绵长的思念,一段段昔日师长对学子耳提面命的教诲。
我念高中一、二年级时,江向昭老师教我语文。这3册作文簿,记载着我当年写作的9篇作文。最宝贵的是,每篇作文中都有江老师用钢笔书写得工工整整的批注,文末有他字斟句酌的评语。他那倾注心血的红笔批注,我每每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字里行间仿佛闪烁着他和蔼而充满期许的目光。
江向昭老师精通古诗词,年轻时在报刊上发表不少古诗词鉴赏文章。他任教我班时正值中年,他中等个儿,留七分头,衣冠楚楚,温文儒雅。上课时他常旁征博引,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他在课堂上说过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奔马毙犬于道”等经典故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常引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名句,教导我们学好语文须勤学苦练,博览群书,尤应熟读中外文学名著,博采众长。尊师嘱,我从校图书馆借来大量好书,贪婪地阅读。
江老师布置全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借书看报,收集、荟萃古今中外的名言警语。他指导我们将其分类汇编、印刷成册,全班人手一本。此举一举两得,既促使同学们多读书看报,名言警语小册子也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www.xing528.com)
江老师格外重视作文的批改。翻阅当年我写的9篇作文,共一万多字,体裁多样:评论、读后感、杂谈、信函、寓言、诗歌、记叙文。江老师对每篇作文都精心指导,一丝不苟地批改。在我的千字作文《这些观点必须批判》中,他的8小段评语足足300多字,实事求是,有褒有贬,对优点热情鼓励,对短处一针见血“分析不够具体、深刻”。我阅读评语,受益匪浅。在他的教导下,我的作文水平迅速提升。
江老师主张学生应竭力消灭作文中的错别字,他说因粗心而写错别字是“低级错误”。他一经发现,每一错别字扣2分。我对他的这一严格要求不太理解。有一次,我的作文《给××同学的一封信》,因3个错别字被扣了6分,只得70分。
作文簿发下来的当天下午,放学后我和几位男同学到操场打篮球,有人手脚被擦伤了,我们一起去学校医务室。碰巧室内无人,桌上有两个小印章,见其中一个刻着“心肺正常”字样(大概是体检用章)。大家既好动也逗乐,纷纷拿起印章在各自的本子上乱盖一通。我也把作文簿翻开,在作文末尾老师的批语“错别字扣了6分”后盖了一处“心肺正常”。
这一“小把戏”很快被江老师看到了,他在我作文本那页盖章处留言,严肃指出:作为一个高中学生不该有如此作为。接着问道:“你是不是对批改方面有什么意见?如果有,请来找我,我可以解答你提出的问题。”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我会把印章盖在扣分的地方,是开玩笑还是故意发泄不满?我反思后感到惭愧,自己不该这样做呀!
翌日课后,我主动找江老师坦诚认错。江老师微笑道:“将来高考作文,对错别字扣分很重。所以平时我要从严。作文贵在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你的语文基础不错,再进一步努力,我相信,今后你会写出更好的作文。”
高二时,经他多次推荐,我的数篇作文荣登校刊《赤潮》,我至今仍收藏着当年那几页手工刻印的校刊。江向昭、彭一万、胡汉传、陈少云等双十的老师,不仅培养了我喜好文学、写作的兴趣,而且以他们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为我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我受益终生,对此我一直心怀感恩。
每当我翻阅当年老旧的作文簿,掩卷而思,江向昭等老师亲切的音容笑貌常浮现眼前。3本老旧的作文簿,承载着我对双十恩师们的敬佩与思念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