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双十百年之际
陈聪颖
陈聪颖
2019年终究是要载入史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厦门双十中学建校百年,而我,年逾60,即将退休,离开心心念念的讲台。
正如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所说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81年5月大学毕业分配到厦门双十中学任教至今也38年整。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登高一望,感慨万千: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现在我的心情也大致如此。站在双十枋湖校区,看看曾经上过课的教室,摸摸曾放置多少教案的讲台,走走曾经匆匆而过的廊道,不禁也想回忆回忆双十那“风雷动,旌旗奋”的光辉历程。
第一次听说双十中学是在“文革”时,当时叫“厦门八中”。记得那天我偶然进入八中校园,满眼都是绿色军装,学生们戴着“红卫兵”的袖章,有些人唱着戏,还有些人举着红旗,上面写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二表姐是宣传队的队员,舞跳得特别好,二姐夫是宣传队吹笛子的。
常常听长辈们说双十中学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我想这毫不为过,毕竟学校是“百年老人”。学校建立时,正处在封建制度崩溃、革命兴起的时候,1919年创校前辈们,如马侨儒、林珠光先生等,受辛亥革命影响,满怀爱国热情,以“双十”命名学校。1937年抗日烽火燃起,双十迁址漳州平和10年,而后学校又经历了民国政府的退去和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70年每个阶段的历史,也无不在双十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文革”前夕双十改名为厦门第八中学,运作曾一度接近瘫痪。八中一位老前辈曾告诉我:“看看八中的‘文革’,就大概知道中国的‘文革’。”
1983年恢复双十校名,双十再度腾飞,且一飞冲天!高考成果、竞赛成绩、校园文明、教育科研……屡创新高、笑傲群雄!
今天,看看双十校园的老房子一栋栋地拆掉,一栋栋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的时候,再看看新的高中校区在枋湖边建立的时候,我仿佛看到改革开放后双十的发展,也从中折射出中国的教育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这个发展还在进行中,你看,漳州校区、思明校区已经初具规模,多个分校接连诞生,翔安校区正在兴起。
38年来,我一天一天地看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学校也一天一天地看着我如何由一个年轻的、朝气蓬勃的教师,变成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师。当学校收获着它百年来一切荣耀的时候,身在其中的我不也收获成长吗?2002年的秋天,当一个代表着教师最高荣誉——“特级教师”的头衔砸向我的时候,我并没有被砸晕,我清楚地知道,双十在培育千万学生的同时,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双十的老教师们以特有的敬业乐群和乐善为师的精神,甘为人梯,支持多少年轻教师的成长啊!这“特级教师”的称号实际上凝聚着学校的期待和老教师的心血,其他老师的成长不也如此吗?这就是双十“传帮带”的文化!(www.xing528.com)
学校百年之际,想到了我的师傅颜得恩老师,他从教50多年,70岁高龄还在担任高三班主任,而后才退休。就这点现在谁能做到?在学校85年校庆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纪念颜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影响,至今我们还可以在当年的纪念文集《感悟双十》中找到它。当然还有许多老教师:巫日辰、彭永叔、李金城……
颜得恩老师指导青年教师
我无法一一表述他们对我的帮助,但我想说的是:是他们让我慢慢地感悟教育的本质,就是去爱学生、去激发学生、去唤醒学生。就像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不是工厂计件的工作,而是创造性的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年的教师经历,因而也深深地感到教师的不容易。教师的工作绝对不只是每周那几节课的时间,那几节课的功夫和效果绝对在于课堂之外无数的日和夜。也正是这种不容易,让我们从不敢怠慢。就这么一天天地走到了今日。不敢说桃李满天下,却也是经历冬夏,期盼年年春华秋实。
我一辈子从事的这个职业,也有着家族的传承。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大哥、大嫂、二嫂是教师,我和我爱人同是双十的教师。我的叔叔姑姑婶婶等从事教师工作的就更多了,人称“教育世家”,实则不是,三代教师才称得上。不过“教师人家”还是算得上的。
我们家族不仅教师众多,还与双十特别有缘,就读双十的非常之多。仅从我父亲算下来的三代人中就有12个双十的校友。1973年我从农村回来(随父母下放)的那年,正要读初一,我二哥告诉我:“八中是厦门最好的中学,我和大哥都在这个学校读书,你也应该来读这个学校。”但当年的划地段招生让我与八中无缘。没想到的是,1981年大学毕业后,阴差阳错来到了八中教书,而且一待就是38年。当年意气风发走进八中,现在老气横秋走出双十。
今天在中国无论什么地方,甚至在世界任何的角落,只要听到是厦门双十毕业的,只要是从那校园走出来的,人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双十校友很是争气,他们所创造的业绩今天怎么说都不过分。但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他们背后,站着一代又一代辛勤的双十教师!郑板桥先生比喻得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双十的学生是懂得感恩的,当他们在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成绩的时候,总是感念双十老师的教育。这种教育绝对不仅仅是讲台上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透过教师自身的品行,透过学校乃至年段班级平常稀松的活动,甚至透过学校的一砖一墙、一草一木、一花一池,都给予思想品行的灌溉。这就是学校百年文化的养育。每年农历正月初三镇海校区校友的团拜会上,都能看到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场面。双十的校友透过这个约定俗成的日子,来到校园,感念双十,感念老师。
对于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人”来说,是特别愿意站在工作的终点上往回看的。我常会想着去看看我工作过的两个校区。在镇海校区,我再也找不到38年前入校时的教学建筑,只有当年正在建筑的科学楼,依然在学校最高处,但如今也是一斑驳老人。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是在和平楼,1995年拆掉了,记忆中它的模样依然清晰。就是这栋不起眼的小楼,既走出了现今双十的陈文强校长和姚育青副校长,也走出平凡而出色的谢晴暖和张秀琴老师,如今他们的学生也都年过半百、事业有成。而今天,我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高三教学楼的四楼和一楼,最后一届学生是高三(15)班和(22)班(艺体班)。如今教室里灯火通明,这些二八年华的莘莘学子正在为高考而奋力拼搏,几年之后又将是一拨国家的栋梁之材。
看着今天双十或年轻或成熟的身影、或认识或不认识的脸庞,我在想,他们后浪推前浪,而我现在已经在沙滩上了,并且站立起来,欣慰地看着大河继续东去。
双十百年生日快乐!而我,“谈笑凯歌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