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双十:我在厦门双十中学的青春岁月

百年双十:我在厦门双十中学的青春岁月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厦门双十中学”——少年时的记忆却如烙印一般镌刻在我的心头,不曾有一刻丢失。从1947年考入双十中学初中部,到1953年高中毕业,在校学习生活整6年,从懵懂少年到有志青年,那美好的青春记忆总是像纪录片般一幕幕一段段在眼前萦绕。同学们带着双十中学先进扎实的教育理念,崇德向上的教育精神,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各大学刻苦攻

百年双十:我在厦门双十中学的青春岁月

1953届高中 陈神民

我叫陈神民,已是耄耋之年。到了这把年纪许多记忆早已无影无踪,每每看到新鲜的事儿也会从记忆中转瞬抹去。“厦门双十中学”——少年时的记忆却如烙印一般镌刻在我的心头,不曾有一刻丢失。双十,给予我知识的殿堂,培育我立志的恩师,我又怎能忘记!

从1947年考入双十中学初中部,到1953年高中毕业,在校学习生活整6年,从懵懂少年到有志青年,那美好的青春记忆总是像纪录片般一幕幕一段段在眼前萦绕。

同学们于虎豹体育馆前合影(摄于1950年)

那时,学校建在思明区镇海路鸿山脚下,整体呈坡势,临镇海路一侧是砖砌围墙。进校门右手边是一幢砖混结构的二层教学楼,当年那也算不错的建筑,初中的前两年我就在这里学习。校门左手边的一排房子是教师办公室和水泥铺成的排球场,条件比较简陋。大门正面是一块小的运动场,土地面,没有跑道,仅有一个可供学生跳远跳高的沙坑。篮球场建在教学楼右后方的山坡上,两架木制的篮球架耸立在球场上很威武。穿过排球场与教学楼的夹道就是学校礼堂,礼堂不大,有二层,木制的舞台,礼堂里没有椅子。同学们在这里开会、举办仪式、看演出,都是站着,这里是娱乐活动中心。体育课会根据情况分别在小操场或篮球场进行,遇到下雨天要到礼堂后面山坡上的“虎豹体育馆”上课,因为是华侨胡文虎和胡文豹捐资兴建,所以取名虎豹体育馆。体育馆是三合土地面,为了防止运动时产生灰尘,上体育课前要洒上水才能使用。体育馆的左侧山坡上有一排简易教室,我们从初三就搬到这里,直到完成高中学业。学校面积不大,靠近山坡的地方也没有围墙,每天迎着日出霞光和山风,空气清新,显得安静祥和,自由舒畅,朝气蓬勃。

双十中学1953组欢送詹庆霖同学赴东北工作留影(摄于1951年)

厦门双十中学是由林珠光、马侨儒先生等老前辈创建的,学校重视治学方略,注重师德培养,善于发挥学生特长。校长吴厚沂、李永裕、张堆金、朱植梅等都是了不起的教育家,治学严谨,谦正公允。聘请的老师专业知识渊博,教学有方,恪尽职守。老校长们不但治学而且参与教学,张堆金老师教我们物理学科的情景至今不忘,他在讲交流电时,为了让我们加深理解,举了二次世界大战海军军舰如何采用交流电避免被鱼雷击中的例子,使学生听得入迷,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老师们课上是先生,课外是兄长,“既师亦友”,师生关系融洽。体育兼劳作课老师郭会舰是我们的班主任,课上自备图纸教我们按图做各种手工艺品,对不会做的学生手把手教。课余时间他又是兄长,我们一起打篮球,挥汗如雨,是不分你我的朋友。郭老师生前和我们一直有往来,有机会到厦门我都会拜访探望郭老师。英语老师严棻和丰陈宝英语发音准确,教学方法独到,为了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和说读写能力,经常自己编制刻印学习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各科老师一心扑在教学上,为教好我们孜孜不倦,倾尽心血,他们的言行成为我们一生做人做事的楷模。(www.xing528.com)

我们享受着快乐学习的乐趣,汲取着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学精髓,体会着广泛展示才华的存在感。课堂上如饥似渴学习知识,跟着老师的教鞭和板书,消化每一个定理和词语,课后学生自行组织学习小组,主要是讨论习题,完成作业,消化、弄懂课上内容。我贪玩,数学有时弄不懂定理,葛瑞云老师经常帮我补课,促使我的数学成绩大有长进。剩余时间都是课外活动,根据爱好不同,组织合唱团、篮球队、排球队、铜管乐队等。我虽然个头不高但爱好不少,组织了校篮球队,我们班有金乙强、吴耀池、陈毓龄,我任队长,取名“健群”。大家不论年级,不论年龄,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队员13名,经常一起练球,切磋球技,与其他球队打比赛,团结一致,干劲十足。我还参加了校铜管乐队,学习吹中号,教师兼指挥是黄长泰老师,郭会聪、蔡金狮、叶励志、黄赐铃等同学也是队员,遇到学校集会,铜管乐队在队伍前面吹奏进行曲,别提多威风了。学校合唱团是杨民望老师领衔组建的,参加的同学十分踊跃。

我常常和班上的金乙强同学从厦门轮渡码头下海游到对岸鼓浪屿轮渡码头,在不断地横渡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应对海潮冲击,正确选择速度和方向的能力,练就了过硬的游泳本领,人家还以为我是海军转业军人呢。高二时班级到海边沙滩搞班队活动,我教同学们游泳,大家又唱又跳酣畅淋漓。回忆那时的学习一点儿压力也没有,同学们在班集体中尽情发挥所长,相互帮助,像大家庭一样。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家有部老式收音机,每到周六一些同学就相约到我家,围在收音机旁,听新闻和青年节目。大家思想活跃又极其纯朴,感谢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特别是刘惜芬的牺牲对我触动和教育很大,她是医院的护士,跟妈妈和姐姐陈美月(双十校友,1952年考入济南学院)是好朋友,我几次生病她都应邀到家里为我打针,也时常来我家的药店做客,还经常通过二哥和姐姐做父亲的工作,在药店为山里的穷人拿盘尼西林等急需药品。有时晚上她会精心打扮后出门,很晚才回来,1949年在厦门解放的前一天被国民党特务毛森杀害。通过报纸我们才知道,原来她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为解放区收集情报和药品,我们全家人都对刘惜芬十分敬佩,深深感谢为祖国解放而流血献身的英雄

在校6年,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活艰苦,百废待兴。学校重视对我们的德智体全面教育,引导我们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所以同学们都学有所成。班长陈毓龄是校学生会主席,江素华是女生部部长,陈励志在宣传部帮忙做助手,带领我们上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葛瑞云、陈双双、林丽卿等同学组织腰鼓队,萨兆琛老师帮忙写标语,有的同学激情讲演,大家爱国热情十分高涨。爱国,爱校,爱集体,班级同学积极上进,一批同学先后加入共青团组织,带动我们1953届高中毕业生这个集体成为优秀的团队。1953年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我们班同学全部考上大学,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有考上大连工学院的,有考上上海医科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的,有考到上海同济和复旦的,我和金乙强则去了上海交大,这样的“全班全上大学”在当时也是很轰动的一条新闻(学校也因此声名福建,我的妹妹陈美瑟、陈美真也都相继考入双十中学)。同学们带着双十中学先进扎实的教育理念,崇德向上的教育精神,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在各大学刻苦攻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活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成为行家里手和专家,为祖国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可以自豪地说,同学们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诲,是母校的骄子。

回顾人生的每一个关键的转折节点,是母校的教诲让我们筑牢坚实的根基,使我们能够在曲折的道路上,攻克难关勇敢前行。也因此我们的血液中永远流淌着厦门双十中学注入的音符——向上,自强,奋斗,做优秀的自己。

厦门双十中学,我永远的爱!祝母校百年华诞,更创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